基本介紹
- 本名:徐豁
- 字號:字萬同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出生地:東莞姑幕
- 父親:中散大夫廣兄
- 職位:太學博士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去世賞賜,主要成就,史籍記載,家族成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徐豁在晉安帝隆安末,當太學博士,桓玄輔佐晉朝時,當中外都督。徐豁提議:"表示敬禮只能是內外的武官,太宰、司徒,並非軍隊職務。則對於琅珊王不應加以敬禮。"桓玄暗示中丞免除徐豁的官職。桓玄敗亡後,朝廷用徐豁任秘書郎,尚書倉部郎,右軍將軍何無忌功曹,同時當鎮南參軍,又當祠部郎,永世令、建武司馬、中軍參軍,尚書左丞。永初初年,徐豁當徐羨之鎮軍司馬,尚書左丞,山陰令。徐豁做過二次中丞三次縣令。每次都把管理工作做得條理清晰。為時人所推崇。
去世賞賜
元嘉五年(428)朝廷用徐豁當持節,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還未拜官便去世了。當年五十一歲。太祖文帝又下詔說:"徐豁清廉奉公,在任官上作出了成績。所以選拔他當廣州刺史,讓他實現自己的志向,不幸早死,我非常哀悼他,可以給他賜錢十萬,布一百匹,以經營安葬大事。"
主要成就
三條建議
元嘉初年,當始興太守。三年(426)朝廷派大使巡察四方,叫各個郡縣官員陳述自己的政績,徐豁因此上表陳述三條建議:
"第一:本郡大田,年滿十六的武官租借,應收租稅六十斛大米,十五到十三歲的,都收租稅三十斛大米,一家之內根據人口多少,都要上交租稅。況且十三歲的小兒,還不能種田地,或者是單身一人,無法平攤,年齡到了應交租稅的時候,便逃到遠方,既然與蠻、俚少數民族接近,逃往回來更加容易。百姓有的被截斷手腳,有的生了孩子又養不活,戶口每年都有減少,實在是應該追究這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應該重新制訂租稅制度,讓百姓得以成家立業,雖然減少了他們的租稅,對政府有些損失,但對於將來卻有非常大的好處。"
第二,本郡有交銀稅的百姓三百多家,他們挖坑開礦,每個坑都二三丈,很費功夫,不顧土礦塌方,一年之中,總有被打死的人,官家檢查,往往導致逃跑,老少相隨,永遠離開了農業,一千多口人,都仰仗他人而吃飯,哪裡僅僅是一個農民不耕田,必有人受到飢餓的威脅而已,所以年歲不豐收,便遭到困窮。考慮宮城用米,與用銀子沒有差別,我認為按銀價徵收大米,於事更方便。
"第三,中宿縣俚人交銀稅,一子一口人丁輸銀稅只相當於半兩。考慮到這縣不出銀礦,加上俚民都住在洞中,說話像鳥語一般,不熟悉交易的方法,每到買銀子的時候,損失又很大。另外稱兩而收,容易導致奸偽狡詐山民。山民愚蠢而膽怯,無法申明,公家所收的稅很輕,俚民卻認為很重,如今如果允許按丁收米稅,於公私都有好處。"在郡上作出了顯著成績,太祖非常稱讚他,下了一道詔書說:"始興太守徐豁,廉潔奉公,勤勞公務,政績卓著,恩惠在民。近來嶺南饑荒,始興郡內尤其嚴重,徐豁治理有方,賑濟饑民,即使古代的好太守,也趕不上。應該蒙受褒賞,以表彰他卓越的成績,可以賞給他絹布二百匹,一千斛谷。"
史籍記載
《宋書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良吏》
家族成員
父親:徐邈,是晉朝的太子左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