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蔭祥,耳鼻咽喉科專家。在中國開創了氣管食管鏡學。在醫療實踐中不斷創新,首次套用直達喉鏡下取氣管異物的技術,創用間接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的技術,使許多患者得以避免經受直接喉鏡下手術的痛苦。是開展喉癌患者喉切除術的創始人之一。積極開展和傳授經齶進路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術、喉狹窄固定擴張術等。最早開設職業性喉病門診,創建中國第一個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蔭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吳縣
- 出生日期:1907年10月16日
- 性別:男
人物簡歷,生平經歷,醫學成就,醫學態度,主要論著,
人物簡歷
1924年 畢業於蘇州中學。
1924~1928年 在東吳大學學習並畢業,獲理學士學位。
1928~1933年 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並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1933~1936年 任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1936~1939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耳鼻咽喉科助教、講師。
1939~1940年 在美國費城坦伯爾醫學院進修氣管食管學,在芝加哥腫瘤研究所進修腫瘤放射治療。
1940年 回國後在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工作。
1941~1952年 在北平(後北京)私人開業。
1946~1949年 兼任北平臨時大學耳鼻喉科主任。
1948~1955年 兼任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教授、副主任。
1949~1952年 兼任北京市第三醫院特邀教授。
1953~1959年 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醫院院長。
1953年 任中華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雜誌》副主編、《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副主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
1959~1984年 任北京市同仁醫院副院長、耳鼻咽喉科主任。
1959~1963年 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長。
1963年 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長。
1978年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醫藥組委員、北京第二醫學院教授。
1986年11月17日 因心力衰竭逝世於北京。
生平經歷
徐蔭祥,出生於一個教師的家庭。1924年從蘇州中學畢業,考入東吳大學。1928年東吳大學畢業,獲生物學學士學位。1928~1933年入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專業。1933年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33~1936年任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1936~1939年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耳鼻咽喉科助教、講師。1939年赴美國費城坦伯爾(Temple)醫院進修,向著名內窺鏡專家C.Jackson學習氣管食管鏡技術,又在芝加哥腫瘤研究所進修腫瘤的放射治療。1940年回到北平,在協和醫院耳鼻喉科工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協和醫院被日軍占領,從1941年底到1952年他在北平(後北京)自行開業。1946年被復校後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聘為教授。1953年出任北京市耳鼻喉醫院院長。該院是當時中國惟一的耳鼻咽喉科專科醫院。1958年11月,北京市耳鼻喉醫院並人北京同仁醫院,他擔任同仁醫院副院長至1984年。1958年建立了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徐蔭祥任副所長,1963年,接任所長之職。1978年徐蔭祥任北京第二醫學院教授。徐蔭祥自1953年以來先後擔任《中華醫學雜誌》副主編、《中華耳鼻喉科雜誌》副主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1960年代擔任蘇聯Becтниk Oтopинoлapинroлorий(《耳鼻喉科學通報》)的編委,1970 年代任在荷蘭出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國際小兒耳鼻喉科學雜誌》)編委,中華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1978年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醫藥組委員以及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常務委員。曾任中國國家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1970年代任美國頭顱外科學會通訊會員。自1959年他就參加政府高級幹部的保健工作,在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友誼醫院設特約門診,每周1~2次。此外還為一些外國首腦看病,越南的胡志明曾給他獎勵和獎狀。徐蔭祥熱愛醫療工作,在繁雜的行政及社會活動纏身的情況下,從不放棄第一線的醫療、科研和教學活動。在他從醫40 年的生涯中,始終堅持每周總查房一次的制度,堅持定期門診,堅持親自做手術,堅持每星期天上午到病房查看患者。徐蔭祥極為重視總查房的質量,不但要求下級醫師認真準備,自己也認真查閱資料,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和要講解的新知識。
徐蔭祥晚年患冠狀動脈性心臟病,1986年11月17日22時55分,他因心力衰竭逝世於北京醫院。他逝世後除國內的科學家外,美國、日本等的科學家也發來唁電。荷蘭出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國際小兒耳鼻喉科雜誌》)刊登了訃告和他的照片。當時國外一些著名耳鼻喉科專家來華訪問講學,也常常首先舉行向徐蔭祥默哀的儀式。
醫學成就
開創氣管食管鏡學
徐蔭祥在中國開創了氣管食管鏡學。他在醫療實踐中不斷創新,首次套用直達喉鏡下取氣管異物的技術,這既免去患者因硬金屬氣管鏡下到氣管而感到的痛苦,又便於手術操作。他稱這種手術方式為“守株待兔式”,就是說將直達喉鏡放入喉部,挑起會厭,暴露聲門,將鱷魚嘴鉗子經聲門放入氣管,待患者呼吸迫使異物向上遊動時,醫生憑藉感覺及時夾住異物,然後改變鉗子方位,便可順利地從聲門取出異物。此法到今天仍是行之有效的常規操作,在處理小兒的氣管滑動異物(如西瓜子等)時,此法尤為實用。因為徐蔭祥精通各種疑難的氣管及食管異物取出術,他很快成為中國有名望的專家。1972年3月7日的《人民日報》曾發表一篇題為“生命線”的文章,報導了他這方面的事跡。1950年代,徐蔭祥首先創用間接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的先進技術,使許多患者得以避免經受直接喉鏡下手術的痛苦。徐蔭祥還是開展喉癌患者喉切除術的創始人之一。喉切除術使喉癌患者的存活率明顯提高,並為後來喉科手術的改進和完善、各種治療方法的確立和實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徐蔭祥還積極開展和傳授經齶進路鼻咽血管纖維瘤切除術、喉狹窄固定擴張術等。早年醫療水平還不高時,醫師面對鼻咽血管纖維瘤及喉狹窄等疑難重症常束手無策,徐蔭祥適時開展新手術,挽救和治癒了無數患者。他還是在北京同仁醫院最早開設職業性喉病門診的專家之一,為醫治文藝工作者和教師等職業性喉病患者做了大量工作。
編寫專著
徐蔭祥於1958年撰寫了專著《氣管食管學》,全書共26700字。之後他又與張德芬合作編著《耳鼻咽喉科學及護理》,該書對一般耳鼻咽喉科醫生及護理人員都極為實用。1962年,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在他領導下先後承擔了《國外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和《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分冊》兩本雜誌的編輯出版工作。1981年他主持《英漢耳鼻咽喉科詞典》的編撰工作,並參加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耳鼻咽喉科學》分卷的編寫審定工作;同時主編了《耳鼻咽喉科全書》的氣管食管科學分冊。
首創耳鼻喉研究所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建立和發展,處處滲透著徐蔭祥的心血。1958年末,北京市耳鼻咽喉醫院與北京同仁醫院合併時,他最關心的是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建立。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市耳鼻咽喉醫院內的一個研究室,以劉瑞華為主要負責人,由四五個臨床醫師組成,是專門研究耳鼻咽喉解剖和病理的研究室。1960年代初,劉瑞華重病纏身,組織建設研究所的任務就由徐蔭祥完成。1962年,研究所陸續有醫學院畢業生和不同專業的科研骨幹進入,先後成立了解剖室、病理室、生理室、微生物免疫室、生物化學室、組織生物化學室及情報編輯室等。徐蔭祥領導全所科研人員制定了十年科研發展計畫,科研工作得到很大發展。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批科研人員被迫轉向,有的骨幹被下放到西北地區。1978年當科學的春天來臨時,徐蔭祥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將科研骨幹調回研究所。在北京市政協會議上他提出提案,很快將下放到西北地區的兩名科研骨幹全家調回。他又不斷派研究人員出國進修。就在研究所翻蓋新的科研大樓時,徐蔭祥病倒住進北京醫院。每當有人去看他,他都十分關心科研樓的進展。1986年11月他病逝時科研大樓已經完工。
醫學態度
徐蔭祥醫療作風嚴謹,對技術精益求精,對患者和藹可親。抗日戰爭時期,他不願為日偽服務,自辦診所,為中國同胞看病。對來診的患者,無論貧富他都熱情接待,合理計價。對一些貧苦的患者實行免費醫療,甚至借錢相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很快回到北京協和醫學院執教,後到北京市耳鼻咽喉醫院及北京同仁醫院任職,還曾在北京醫學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執教。無論行醫或講學,他都是廉政的楷模。在他的家裡或診室,常常可以看到患者或社會名流贈送的“妙手回春”等條幅,但他從不接受患者的錢物。凡是他看過的患者,他都要作出明確的診斷,並給予耐心的解釋。凡是約定的複診患者,他無論多忙,都從未忘記預約時間。他總查房時,必定準時到達,從不遲到,也不提前,以免打亂病房正常的工作秩序。討論疑難病例時,他必須事先仔細檢查患者,查閱有關資料,對其診斷、治療做到心中有數,他的結論性發言總是使人心悅誠服。搶救危重患者時,他總是用“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的格言來要求自己和下級醫師。
主要論著
1 徐蔭祥,張德芬.耳鼻咽喉科學及護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2.
2 徐蔭祥.喉瘢痕狹窄的治療.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55,3∶172~175.
3 徐蔭祥,崔擇群,李春福,等.副鼻竇骨瘤.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56,4∶125~126.
4 徐蔭祥,趙應時,苗鳳源.氣管支氣管異物——直達喉鏡取出法.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57,5∶213~216.
5 徐蔭祥,劉千.喉結核的診斷和治療.中級醫刊,1957.
6 徐蔭祥,劉千.中國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針灸療法.Becтник Oтоpинoлаpингoлoгий(《耳鼻喉科學通報》),1958.
7 徐蔭祥.氣管食管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8.
8 徐蔭祥.耳鼻咽喉科腫瘤的發病和治療反覆的探討.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59,7∶330~336.
9 徐蔭祥.關於鼻咽癌防治研究的幾個問題.中華醫學雜誌,1962.
10 徐蔭祥.喉返神經的解剖(附101例屍檢結果).中華醫學雜誌,1962.
11 徐蔭祥.氣管切開術後拔管困難的探討.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64.10:335~339.
12 徐蔭祥.關於慢性扁桃體炎的一些體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65,11(2):69~70.
13 徐蔭祥.在農村巡回醫療中的體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65,11(4):209~210.
14 徐蔭祥,趙應時,秦廷漢,等.新黴素中毒性聾.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65,11(5):293~296.
15 徐蔭祥,李春福,柳端今.喉裂開術及其變通術式.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81,16(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