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過程
1995年,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選用早熟,高產大果型品種開封KJ-1(引自河南省開封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作母本,選用產量較高、適應性強、果型中等、在江蘇準北地區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魯花9號(引自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
1997年,F2採用單粒傳法按組合混留。
1998年,F3選擇單株。室內考種發現,在該組合中有1個單株結果較多,果型整齊一致,單株生產力達98克,籽仁飽滿,種皮色粉紅,籽粒無褐斑裂紋,將該單株編號為9519-(98)3,於1999年種植株行圃。據田間觀察,該株行苗期長勢強,中後期植株生長穩健,葉色深綠。
2000—2001年,進入鑑定圃進行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的綜合鑑定,證明該株系性狀已經穩定。
2002年,進行品系比較試驗,並定點繁殖。
2005—2007年,參加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的全國花生品種區域試驗。
2008年5月,經全國花生品種鑑定委員會鑑定通過(國品鑑花生2008004)。
特徵特性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參加全國北方片段預告生新品種區域試驗(大粒組),2年平均莢果產量為4723.0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
魯花11號增產9.64%;籽仁產量為3330.75千克/公頃,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8.31%。其中2005年15個試點平均莢果產量4413.7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10.19%,15個點有13個點增產;平均籽仁產量3107.4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9.64%。2006年14個試點平均莢果產量5032.3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9.15%,14個點有12個點增產;籽仁產量3553.95千克/畝,比對照增產7.17%。
2007年,參加全國北方片段預告生新品種生產試驗(大粒組),16個試點有15個試點增產,平均莢果產量為4628.85千克/公頃,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1.83%,居5個參加品種第一位;籽仁產量為3263.8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10.52%,居第一位。
2008年,由新沂市地之星農產業有限公司和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種植業協會聯合進行徐花13號的大田生產示範,每點種植1.5公頃,平均產量5934.0千克/公頃,個別田塊達6750.0千克/畝,均比花育16等魯花系列品種增產10%左右。
適種區域
徐花13號適宜在中國安徽、山東、江蘇、河北、河南、遼寧、北京的花生主產區種植。
栽培技術
選地:要選肥力中上等、排水良好的沙土、沙壤土種植,重粘土不宜種植。
播期:露地春播於4月底5月上旬、地膜覆蓋提前15天、夏播於6月15日前播種。播種時要足墒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力爭一播全苗。
密度:一般中肥地每畝9000—11000穴,每穴2—3粒為宜。
施肥: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中等肥力地塊,畝施優質土雜肥3—5方,複合肥(N、P、K總含量45%)30—40千克或花生專用肥40—50千克,
尿素5—7千克作底肥,旋耕摻合入土。有條件的可採用起壟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及時做好田間管理及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①播種前用50%
多菌靈粉劑按種子量的1%拌種預防
花生莖腐病;②苗期及時防治蚜蟲;③生育中後期如出現生長過旺,要及時適當調控;④即將封行時,結合中耕培土,用辛硫磷毒土防治
蠐螬等地下害蟲;⑤整個生育期間要及時除草,雨季要做好排澇降漬工作;⑥及時收穫曬乾,預防霉爛、發芽、變質,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