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耕(南朝宋官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耕,晉陵郡延陵縣人。從令史而被任為平原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耕
  • 出生地晉陵郡延陵縣
  • 職業:南朝宋官吏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史書記載,

人物經歷

徐耕,晉陵郡延陵縣人。從令史而被任為平原令。元嘉二十一年,發生了大旱災,民眾受到飢餓的威脅,徐耕到縣裡陳述災荒的嚴重情況,說:“今年大旱,田地沒有收成。民眾飢餓,靠採摘揀拾活命。聖上哀憐關心,已經給予救濟。但是饑荒歷時巳久,困苦危急的人很多,米榖價格一天天上漲,而且沒有地方去購買。現在正將經歷春夏二季,來日方長,如果不稍稍給予救濟,民眾就再也不能活下去了。我不考慮自己平凡卑微,而敢擔憂身外之事,正如《詩經鹿鳴》所說鹿有野草吃就呼喚同類一樣,想到民眾無食,怎能不使我內心痛苦?民眾如能買到一些米,就能維持一天的生活,我打箅竭儘自己的儲糧,在道義上做到有飯大家吃。現在捐獻穀米一千斛,幫助官府賑濟放貸。這地方連年歉收,今年尤其厲害,而晉陵郡內乾枯特別嚴重。但晉陵雖然疲睏,仍有富裕人家。依傍池岸的住戶到處都是,他們的收成都有保證,在旱災中損失不大,而歷年儲積的稻穀,都達到萬斛之數。旱災所帶來的困敝,實際上是貧民受害,而溫飽富裕的家庭,各自都有財物。我認為這些人家都應該捐獻穀米,幫助官府,能夠度過青黃不接的一段日子,對他們來說,損失很小,而救濟的作用卻很大。現今我斗膽激勵自己,為勸賑帶頭,希望這僅是如同為大海掘一些水,為高山揚一把土。”
縣裡把他的義舉報告朝廷。當時輿論把他比作是漢武帝時貢獻一半家財支援邊疆的卜式。朝廷下詔書予以表彰,並以縣令的官職作為酬謝。
大明八年,東部地區因為乾旱發生饑荒,東海海郡的嚴成、東莞郡的王道蓋各自獻出私谷五百斛資助官府救濟災民。

史書記載

徐耕,晉陵延陵人也。自令史除平原令。元嘉二十一年,大旱民飢,耕詣縣陳辭曰:“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飢餒,采掇存命,聖上哀矜,已垂存拯。但饉罄來久,困殆者眾,米谷轉貴,糴索元所。方涉春夏,日月悠長,不有微救,永無濟理。不惟凡瑣,敢憂身外,《鹿鳴》之求,思同野草,氣類之感,能不傷心。民糴得少米,資供朝夕。志欲自竭,義存分飧,今以千斛,助官賑貸。此境連年不熟,今歲尤甚,晉陵境特為偏祐。此郡雖弊,猶有富室,承陂之家,處處而是,並皆保熟,所失蓋微。陳積之谷,皆有巨萬,旱之所弊,實鐘貧民,溫富之家,各有財寶。謂此等並宜助官,得過儉月,所損至輕,所濟甚重。今敢自勵,為勸造之端。實願掘水揚塵,崇益山海。”縣為言上。當時議者以耕比漢卜式,詔書褒美,酬以縣令。大明八年,東土飢旱,東海嚴成、東莞王道蓋各以谷五百斛助官賑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