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縉文

徐縉文(1768—1843),字星衢,號松皋,山東省滕州市南門裡人,嘉慶三年(1798年)任光祿寺署正,獲贈奉直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獲推鄉飲大賓。徐縉文能詩、擅畫。樂善好義,以米易石救濟饑民,開易石園徐氏名號。

基本介紹

  • 本名:徐縉文
  • :星衢
  • 出生日期:1768年
  • 逝世日期:1843年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主要成就,軼事典故,易石園石刻,

人物生平

清朝乾隆十三年(1768年)出生在滕縣南門裡。嘉慶元年(1796年)舉孝廉方正,嘉慶三年(1798年)任光祿寺署正,獲贈奉直大夫嘉慶六年(1801年)以親老告歸故里,無意仕途。道光二十年(1840年)獲推鄉飲大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逝世。

個人作品

詩、詞、文著作均已成集,其中《竹西齋詩》收錄190餘首詩,《桐花吟館詞》收錄270餘首詞,《飛鴻遠音》收錄徐縉文寫給友人的30餘封書信。嘉慶二十年(1815年)編著家訓《教子瑣言歌》。

主要成就

仕途:嘉慶元年(1796年)舉孝廉方正,嘉慶三年(1798年)任光祿寺署正,獲贈奉直大夫。
文藝:《竹西齋詩》《桐花吟館詞》《飛鴻遠音》《教子瑣言歌》《天女散花圖》《秋林茅屋圖》等。
社交:交友廣泛,和鐵保劉墉王鼎王賡言、孔昭美、孔昭恢、鄭士芳等一眾官員、文人、畫家交往甚密。
建築:徐家祠堂、敦睦堂、儉存軒、易石園、藉山亭
影響:以米易石救助饑民,開易石園徐氏名號,制易石園石刻,成就易石園文化

軼事典故

嘉慶八年(1803年)九月,黃河在河南封丘縣衡家樓決口,水災波及滕縣。徐縉文幫助官府治理水災,並捐出500套棉衣救助災民,被嘉慶帝賞賜五品銜。
嘉慶十八年(1813年),滕縣歲祲。徐縉文既想救助饑民,又不願像十年前捐助救災那樣再顯露功名。滕縣東部多山,石頭取之不盡,他就想出讓饑民用石頭換米的辦法來“曲線救民”。一時間路上饑民絡繹不絕,紛紛想法運石到徐家換米。饑民靠勞動以石易米,度過了難關,而徐縉文就在宅院裡用饑民運來的石頭建起園林,取名易石園。
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反清,攻占定陶、曹縣,計畫攻打滕縣,滕縣城人心惶惶。應知縣所請,他毅然出資,募集鄉勇,並親自帶領族人,分班登上城門,白天瞭望守備、夜晚巡邏打更,協助守護縣城,穩定人心,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
嘉慶二十年(1815年),徐縉文編著家訓《教子瑣言歌》。全文3200字,以五言短句的形式,在立德、修身、求學、嫁娶、育兒、孝老、敦親、睦鄰、診療、交友、旅行等諸多方面給後人提出告誡。《教子瑣言歌》許多內容不但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還浸潤著滕州古代善國善行的地方文化特色,有著積極的意義。
徐縉文教子有義方。二子徐甲杬樂善好施,鄰里凡有困難的,都能得到照顧救濟;四子徐甲相義薄雲天,帶頭捐資,將殘缺的縣城城牆修得城堅壕深,並在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出資募勇訓練,協助官府守城;五子徐甲梧性情豪爽,富有同情心,拯難救急從不吝滯。徐縉文孫輩徐子熉救災恤鄰,不望回報;徐子烺生性信實,待人忠厚;徐子璨樂善好施,竭力周濟流離失所、貧苦無依的人;徐子炤為人公正,調解糾紛經常一語即解;徐子煌守城有方,救災有術,息爭有道,盡孝至終......

易石園石刻

鐵保(曾任清朝兩江總督)親自為易石園作序,林則徐(曾任清朝湖廣、雲貴總督)則寫下“不費滄浪十萬錢,一丘一壑自天然。平居昆季聯吟好,絕勝當年王輞川。此中便有活民書,袍笏休嘲下拜初。似雪花開山郭靜,關心谷價竟何如”的詩句,王鼎(曾任清朝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顧皋(曾任清朝侍讀學士)、王澤(曾任清朝徐州知府)、王家榕(曾授清朝湖北竹谿縣縣令)、王金策(曾任清朝黔陽縣縣令)等30餘位名家也紛紛吟詩撰文,歌詠盛事。徐縉文把這些名家為歌詠易石園親自書寫的詩詞歌賦墨寶刻在了易石園西廊壁上,提點激勵後人。這就是有名的易石園石刻,共60餘塊,石刻拓本藏於滕州市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