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義(1891~1938) 青陽蓉城慕闕里(今青山村)人。徐秉仁胞弟。民國9年(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獲法學士學位。在校期間曾與同鄉湯炳榮、沈本安等組織北大青陽同學會,並出版小型刊物。民國13年,捐資創辦青陽中學,親任校長,聘任當時名流任教。民國18年,一度出任青陽縣教育局長。民國27年,應徽州中學校長謝汝鎮邀請,乘汽車赴屯溪任教,途中因車禍殞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秉義
- 出生日期:1891年
- 逝世日期:1938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法學系
徐秉義(1891~1938) 青陽蓉城慕闕里(今青山村)人。徐秉仁胞弟。民國9年(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獲法學士學位。在校期間曾與同鄉湯炳榮、沈本安等組織北大青陽同學會,並出版小型刊物。民國13年,捐資創辦青陽中學,親任校長,聘任當時名流任教。民國18年,一度出任青陽縣教育局長。民國27年,應徽州中學校長謝汝鎮邀請,乘汽車赴屯溪任教,途中因車禍殞命。
徐秉義(1633一1711)初名與儀,字彥和,號果亭,崑山(今江蘇省崑山縣)人,徐氏齋徐開法之子,顧炎武之甥。探花徐乾學之弟,狀元徐元文之兄,兄弟三人皆官貴文名,號稱“崑山三徐”、齋號“集義居”。人物簡介 康熙十二年(1673...
徐秉義(1891~1938) 青陽蓉城慕闕里(今青山村)人。徐秉仁胞弟。民國9年(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獲法學士學位。在校期間曾與同鄉湯炳榮、沈本安等組織北大青陽同學會,並出版小型刊物。民國13年,捐資創辦青陽中學,親任校長,...
徐乾學(1631年—1694年),字原一、幼慧,號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學者、藏書家。江蘇崑山人,清初大儒顧炎武外甥,與弟徐元文、徐秉義皆官貴文名,人稱“崑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編修,先後擔任日...
《明末忠烈紀實》是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徐秉義。內容介紹 此書凡例中言:“大罵不屈”,習為常談,“仰藥吞金”,亦且信手。今一一考核,有世所盛傳而此不載者,必有其故。還列舉了一些攔路劫匪、草莽強...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肅,號立齋,江蘇崑山人。探花徐乾學、徐秉義之兄,兄弟三人皆官貴文名,號稱“崑山三徐”、齋號“集義居”。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士第一,順治帝稱徐元文為“佳狀元”,賜冠帶、蟒服、乘御馬等,...
徐樹敏,字玉山、號師魯,江蘇省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崑山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徐幹學之子,徐元文、徐秉義之侄。《清代名人傳略》記載:“徐樹敏,字師魯,號玉山,1703年進士。1711年-1719年任河南安陽縣令。”《蘇州...
“崑山三徐”指清代崑山徐乾學、徐秉義、徐元文三兄弟。徐開法之子,顧炎武之甥。清代崑山徐乾學、徐秉義、徐元文三兄弟都是進士,在當時很有名望,號稱"崑山三徐"。 因為三兄弟都以一甲登第,亦稱“同胞三鼎甲”。老大:徐乾學,康熙九...
明代江蘇崑山人,徐乾學、徐秉義、徐元文之父,三個兒子號稱“ 崑山三徐” 、齋號“ 集義居”。人物簡介 徐開法,字慈念,號坦齋,齋名“集義居”。是徐氏從常熟唐市徙居崑山後開始修譜的第九代傳人之一。據資料記載,徐開法...
《李思盛墓誌》是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大殿遺址出土的墓誌,撰寫時間為清康熙35年(1696)1月25日。責任者 (清)徐秉義撰;(清)王澤弘正書,(清)劉元慧篆蓋 年代 清康熙35年(1696)1月25日卒 地點 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大殿遺址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