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碧輝,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秘書長。1963年出生。1983年四川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9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導師楊辛教授;1993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導師黃楠森教授。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碧輝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秘書長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 主要成就:北京大學五四科學獎論文二等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代表作品:《中國美學的核心——道》
-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美學、文藝美學
簡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學術經歷,主要社會活動,主要學術活動,主要學術成果,專著,合著,專業辭書,主要論文,
簡介
主要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美學、文藝美學、中國傳統美學、審美教育學等。
主要學術經歷
1988年,撰寫論文《中國美學的核心——道》,1989年,該論文獲北京大學五四科學獎論文二等獎;1993年,論文《莊子審美哲學的思維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6年,發表論文《美育:一種生命和情感教育》(哲學研究1996年第6期);1997年,出版專著《文藝主體創價論》;1999年,發表論文《對五六十年代美學討論的哲學反思》(《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1998年,發表論文《主體性的遭遇》(《美學與藝術學研究》1998年第二期);2002年,發表論文《試論傳統美學的新生》(《美與時代》2002年第6期);2003年,發表論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美學構想》(先後在《哲學動態》(6000字)和《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1萬字);2004年發表論文《美學與中國的現代性啟蒙——審美現代性問題》(《文藝研究》2004年第2期)。2005年,出版《實踐中的美學——中國現代性啟蒙與世紀美學建構》。
主要社會活動
1993年加入中華美學學會並擔任學會秘書;1999年起任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2003年起任中華美學學會秘書長。主編《中華美學學會通訊》;參與組織1993年、1999、2004第四、第五、第六屆全國美學會議,並作大會學術發言或主題發言。
2006起參與編輯《美學》(俗稱“大美學”)雜誌,擔任美學復刊第三期執行主編。
主要學術活動
參加第4、第5、第6屆全國美學大會並作大會發言;籌辦和組織第5、第6屆全國美學大會。參與籌辦和組織2002年“美學與文化:東方與西方”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美學與當代生活方式”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實踐美學的反思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成都“美學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這些會議上做主題發言或是大會發言。此外,組織每年的專題學術研討會。主編《中華美學學會通訊》。
《美學》(俗稱“大美學”)雜誌執行主編。
主要學術成果
專著
《實踐中的美學——中國現代性啟蒙和新世紀美學建構》,253千字,學苑出版社2005年6月。
合著
《思辨的想像——20世紀中國美學主題史》,承擔70千字。雲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該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走向21世紀的中國美學》的最終成果。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承擔26千字。
專業辭書
《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華夏出版社2001年5月。承擔美學部分的編輯,並撰字15千字條目。
主要論文
《美學爭論中的哲學問題與學術規範——評“新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之爭》,1.4萬字,載《學術月刊》2008年第2期;
《從人類主體到個體主體——論李澤厚實踐美學的主體性觀念》,1.2萬字,載《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論實踐美學的自然的人化學說》,1萬字,載《瀋陽工程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
《美與和諧及其社會建構》,0.7萬字,載《新思路》(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辦)2008年第1期;
《從人類學實踐本體論到個體生存論——再論李澤厚的實踐美學》,1.9萬字,載《美學》第2期,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馬克思主義美學:守護人文精神》,0.5萬字,載《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11期;
《和諧社會的美學解讀》,3萬字,載《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8年第11期;
《情本體——實踐美學的個體生存論維度》,載《學術月刊》2007年第2期;
《論李澤厚的實踐美學》,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1期
《從實踐美學看生態美學》,12千字,載《哲學研究》,2005年第9期。
《美學與中國現代性啟蒙》,12千字,載《文藝研究》, 2004年第2期;
《對五六十年代美學大討論的哲學反思》,15千字,載《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構想》,6千字,載《哲學動態》2002年第1期;
《人文啟蒙與大眾文化視野中的中國當代美學與藝術》,載《美術觀察》2006年12期;
《實踐美學的反思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載《美學》,2006年創刊號
《中國傳統美學的現代意義》,載《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從工具本體到情本體——一種實踐論的審美形上學生存觀》,載《瀋陽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第3卷第1期;
《手揮五弦,目送歸鴻——〈世說新語〉的人格審美內涵》,載《中國美學研究》2006年第1 期(創刊號。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5月。)
《“琳琅珠玉”——〈世說新語〉的形體之美》,載《中國美學研究》第二輯,2007年3月;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Great Aesthetic Discussions in the 1950s~1960s,Social Science in China, Summer 2002.
《也說自然的人化》,11千字,載《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美學與建設和諧社會》,2千字,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7月28日;
《新世紀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構想》,28千字,載《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4年第7輯;
《從實踐—生存論看中國古代美學》7千字,載《西北美術》2004年第3期;
《藝術與人類解放之路——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啟示》,13千字,載《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試論中國傳統美學的新生》,15千字,載《美與時代》2002年第6期;
《大眾文化與形上追求》,6千字,載《思想戰線》2002年第2期;
《全球化時代的大眾文化——後殖民時代的大眾文化》,6千字,載《美與時代》2002年第2期;
《主客體之分與美學》,3千字,載《學術月刊》2002年第6期;
《美育:療救功利主義的良方》,3千字,載《中國文化報》2001年9月15日;
《讓傳統進入生活—中國傳統美學的繼承與創新》,2千字,載《哲學研究》2003年第2期;
《符號消費與文化創新》2千字,載《文藝爭鳴》2003年第5期;
《圖像與聲音》,2千字,載《文藝報攝影文學導刊》2001年5月18日
合著:《思辯的想像》,雲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