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溝背鐵棍是一項綜合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在歷朝歷代民間藝人的不懈努力下,博採眾長,形成了一門集戲劇內容之精華、舞蹈動作之飄逸、雕塑造型之優美、雜技驚險之玄妙、繪畫色彩之繽紛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民俗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溝縣鐵棍
- 地區:徐溝
- 類型:民俗
- 特點:鐵棍
簡介,特色,起源,傳承,盛譽,
簡介
徐溝位於山西太原以南35公里,是解放前徐溝縣的縣治,1952年後,成為合併後的清徐縣下屬的一個鎮。徐溝是三晉聞名的古城鎮,也是清徐縣河東地區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鎮域面積84.26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鎮區由7個街坊組成,面積18.86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人,鎮區常住人口2.5萬人。歷年以來贏得了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很多的榮譽。
特色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徐溝縣鐵棍,是“抬閣”一詞的當地發音及變異,源於就是祭神。表演形式以幼女著麗衣扮裝,縛股於鐵棍之上而舞,下以八人或十六人或二十四人抬之。要求所有抬閣人以統一節拍上下起伏,帶動閣上演員舞動。又有背棍,又稱背閣。
背棍由上中下三截構成,有直頂、旁頂、活心等樣式,分單人棍、雙人棍、三人根,由一壯漢背鐵棍,上扛一至三名兒童,他們共同扮演一組戲曲或故事人物,並配以與人物相符的道具。表演時,背棍者根據故事,邁著與角色心理、性格相吻合的步伐,被背者也隨之做相應的表情和姿勢,構成上下渾然一體的藝術造型。
背棍隊伍少則五六組,多則百餘組。集體跑圓場,表演既是藝術比賽,又是對人的耐力考驗,很有一番氣勢。扮人物的兒童家長視被選上扮演為吉祥,故很願意自己的子女被選中上背根或鐵棍。又有扒棍,以多人抬木架,架上有巨橫樑,枕以三四丈之長篙,中與橫樑加活動之樞,其篙之尖端在前,以騎鶴童子縛之。其下端在橫樑之後,以多人徒手執之。視前方屋上有婦女,則使篙尖之騎鶴童子揮塵近之,雜以諧語。
背棍、鐵棍不說不唱,只以鑼鼓音樂舞蹈動作表演傳情,被稱為“無言戲曲”、“空中舞蹈”。凡社火活動,富商大賈各大商號均予以經濟支持,背棍、鐵棍等在富商大賈宅院和商號門前表演時,富商和商號均須付表演者一定數額的酬謝。不難看出,社火中一些項目的引進,活動的開展,也與晉商有著密切關係。
起源
徐溝背棍、鐵棍的淵源,根據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壁畫等考查,可推至明嘉靖三十九年(1561)。是年,徐溝境內旱災嚴重,百姓心急如焚,於是縣城內“十老社”組織部分人去太谷縣的白村龍王廟求神祈雨,不幾日天降大雨,百姓大悅,為感謝神靈恩賜,將成王泥身置一高桌上,並配一對童男女侍奉,抬著遊街慶賀,稱之“抬閣”。後每有旱象即抬神祈雨,繼而,有人將此種祭神形式改制為《鳳凰拉車龍打傘》的神閣,並將侍神的童男童女由赤腳大漢扛在肩上顛擺過市以示虔敬,稱之“走閣”。這“抬閣”和“走閣”的祭神形式就是徐溝背、鐵棍的起源與雛形。再後,逐步演變發展,與傳統戲曲、神話故事揉合在一起,成為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民俗文藝活動。相沿成習,約定俗成,正名為背棍、鐵棍。歷經400餘年,久演不衰。
傳承
清鹹豐年間,徐溝東南坊人張聯輝(又名張老六)在河南項城縣水寨經商,交官結府,生意興隆。為招攬商事,張聯輝曾把徐溝的背棍、鐵棍搬到河南水寨、周家口一帶進行表演,每到一地,均為當地民眾稱道,遂在當地傳授技藝並開展下去。
同治年間,山東長山人王勛祥任徐溝知縣,正月十五看了徐溝的背棍、鐵棍後,興致大發,下令各街坊大鬧紅火三天,並要求在棍式的製作上不惜代價,各顯其能。於是各街的能工巧匠爭相獻計,把各自的背棍、鐵棍裝點得花團錦簇,鬥豔爭奇,大大促進了這種民間藝術的發展。民間盛傳,當年慈禧太后西逃時,路經徐溝在當地大財主王啟恩家住了一夜,二日啟程時由徐溝轎夫抬送。原定在子洪驛站換班,因徐溝轎夫抬得步平轎穩,綿軟舒適,很得慈禧賞識,下令由徐溝轎夫一直抬到西安。徐溝轎夫的高超技藝,與抬棍、背鐵棍有關。
民國4年(1915),徐溝東南坊人張四維,從河南項城縣經商回來,介紹了該地區背棍、鐵棍改革和活動情況,於是有張趁心、馬五祿、趙二保、王四貨、武鐵成等人組成“十大股”籌集資金,潛心改革,終於把徐溝原有的平肩背棍改為現今的上中下三截棍。這在徐溝的背棍、鐵棍發展史是一次較大的革新、飛躍和突破。之後,附近各縣、村紛紛派人來徐溝取經求藝,背棍、鐵棍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藝術得到升華,成為農曆正月民間文藝活動以及城市大型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盛譽
民國13年(1924),徐溝的背棍、鐵棍首次赴太原表演。1959年徐溝的十根鐵棍、二十根背棍代表清徐縣參加了太原市舉行的建國十周年遊行活動。1981年,背棍、鐵棍被搬上銀幕在全國放映。1982年全省《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纂會議決定將其收入全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山西卷內。1987年獲山西省藝術節銀杯獎。1991年9月,徐溝背棍、鐵棍應邀赴深圳特區表演,受到當地民眾、海外華僑、外國遊客的高度讚揚,一些華僑商賈和鄰國財團紛紛要求徐溝背棍、鐵棍藝術團到所在國表演,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接見了表演藝術團,並與小演員合影留念。1992年徐溝鎮成立了背棍、鐵棍藝術研究會。1994年背棍參加山西省新人新作精品展演榮獲銀獎。1995年,中、美、英、法四國攝影大師在徐溝鎮拍攝背棍、鐵棍藝術,為《外國人看中國》大型紀錄片所採用。同年,徐溝背棍、鐵棍再度應邀到深圳表演,徐溝鎮被命名為山西省民間藝術之鄉。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1997年、1998年背棍、鐵棍連續二年應北京豐臺區、海淀區之邀,進京表演,轟動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