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著譯選集

徐梵澄著譯選集

《陸王學述》(漢文著作)——梵澄晚年力作,以世界“精神哲學”闡揚陸象山、王陽明一脈心學;本書為王陽明思想研究的重要著作。

《薄伽梵歌》(梵譯漢) ——印度人的“聖經”,為了解印度民族精神之鑰;梵澄以楚辭體翻譯之,1957年在印度首次出版。

《尼采自傳》(德譯漢)——中國第一本從德文迻譯的尼采原著,魯迅囑咐梵澄翻譯並親自校對;另收錄梵澄節譯尼采《人間的,太人間的》。

《玄理參同》(英譯漢並疏釋)——借疏釋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可比擬於中國的老子)的思想,會通中、西、印三大文化之“玄理”。

基本介紹

  • 書名:徐梵澄著譯選集(套裝4本)
  • 作者:徐梵澄
  • ISBN:9787540345617
  • 定價:220
  • 出版社:崇文書局
  • 出版時間:2017.8
  • 裝幀:精裝護封
  • 開本:32
徐梵澄,試讀,

徐梵澄

一位被低估的學術大家
因性喜孤往而不為世人知得,因致思高遠而難為學界識得。一生自外於名利圈,從未昭彰於“公共領域”的視野之中。
魯迅極為器重的學生,稱其“頗似尼采”“無派而不屬於任何翼”;師母許廣平亦稱其“天賦極高,舊學甚博”。
回國後入職社科院前提出“不參加政治學習、不帶研究生、不接受任何採訪”等三項要求,以便一心做學問。
精通梵、英、法、德、希臘、拉丁等語言,貫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詩歌、書畫、文藝理論上造詣精深。
年輕時遊學於魯迅門下,一生踐行先生的“精神事業”;
1929年至1932年,留學德國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
回國後寄寓上海,受魯迅之囑系統地翻譯尼采著作;
1945年赴印度,先後任教於泰戈爾國際大學和室利阿羅頻多學院;
1978年底回國,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種古今語言,貫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詩歌、書畫、文藝評論上造詣精深,學術貢獻主要有四:
一、中國之最早最具規模地翻譯尼采著作,如《尼采自傳》《蘇魯支語錄》等;
二、系統地翻譯印度韋檀多一系古今經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奧義書》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紹中國傳統學術精華,如《孔學古微》《唯識菁華》等;
四、以精神哲學的進路重新詮釋吾華經典,如《陸王學述》《老子臆解》等。

試讀

這裡無妨指出,重溫陸、王,即是意在雙攝近代哲學與宗教原理而重建中國的精神哲學。仍其多種稱名,如理學、心學、道學等,但舍精神哲學一名詞而外,亦無其他適當且能概括無遺的名詞可取。其所以異於純粹思辨哲學者,則在乎躬行實踐,內外交修,求其實證,即所謂“自得”,態度仍是科學的,脫出了玄虛。終期於轉化人生,改善個人和社會,那么,亦可謂此為實用精神哲學。而又有進者,精神所統轄者如此弘大,故此哲學亦廣闊無邊,正不宜精細界劃,中間存有充分發展的餘地,留給將來。人類的心智永是進步的。——摘自《陸王學述》第四章“為何與如何”P24
五天竺之學,有由人而聖而希天者乎?有之,《薄伽梵歌》是已。——世間,一人也;古今,一理也,至道又奚其二?江漢朝宗于海,人類進化必有所詣,九流百家必有所歸,奚其歸?曰:歸至道!如何詣?曰內覺!——六大宗教皆出亞洲,舉其信行之所證會,賢哲之所經綸,祛其名相語言之表,則皆若合符契。諒哉!垂之竹、帛、泥、革、金、石、木、葉,同一書也;寫以縱行、橫列、懸針、倒薤之文,同一文也;推而廣之,人生之途,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可喻已。——摘自《薄伽梵歌》“南印度版譯者序”P1
這偉大底思想家,頗識一切法虛妄,空無所有;也意識地或不意識地體會著不生不滅義;卻在空茫無際里,將世界、歷史、人類、權威、需要,碎為微塵;因大超悟 (Theoria), 孤往,絕詣,獨自沉酣於無上底寂寞中,以莊矜底法度統馭著整個底生活,思想之動靜,使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因而不斷地發表他的著述,如江河之奔赴,以滌盪以掃蕩以灌溉以滋潤全人類之思想,凡二十年。——摘自《尼采自傳》“譯者序”P1
這一本小書,原名《赫那克萊妥斯》(Heraclitus), 一位古希臘哲人之名。撰者室利阿羅頻多,以印度的精神哲學眼光,察看這一宗哲學而加以申論,即以其人名名書。在華文若亦以此名翻音為題,一般讀者必不知所謂。譯之而附以《疏釋》內容而擅改書名曰《玄理參同》。以謂精神哲學之理可簡稱“玄理”,而參考和參會三派學說之相同曰“參同”。——摘自《玄理參同》“序”P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