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灃(1837~1906)字東甫,山東諸城人。清末大臣。1868年(清同治七年)進土。翰林院編修。光緒三年(1877年)後,歷任侍讀、侍講學士、侍讀學士、鄉試正考官、會試副考官,禮部、工部、吏部侍郎、兵部尚書等職。為慈禧和光緒寵臣之一。工書法,風格雍容典雅。北京故宮大殿有其書寫的聯語。
基本介紹
- 本名:徐會灃
- 字號:東甫
- 出生地:山東諸城
- 出生時間:1837
- 去世時間:1906
- 性別:男
人物履歷,身後榮耀,
人物履歷
徐會灃是諸城縣城西南隅孔戈莊(今屬龍都街道辦事處)人。高祖父徐棟,字梁卿,監生,治家嚴明,好施與,人感其德;曾祖父文啟,字肇生,監生,慷慨好義,人稱頌之;祖父徐懋,監生,官布政司經歷;父親徐子瑜,廩貢生,官鉅野縣教諭;叔父徐子璐,監生。徐會灃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幼年聰慧過人,喜讀書,善辭令。鹹豐十一年(1861年)成拔貢生,拔貢生系從廩生中每十二年一次挑選出來,保送到京應試者。經考試被授予戶部七品小京官。他進京以後,與達官貴人、知名文人墨客接觸日繁,步入科舉仕途的欲望愈高,刻苦求學的決心益堅。同治六年(1867年),他參與丁卯科順天鄉試,考中第100名舉人。次年,他又參與戊辰科會試,聯捷成第220名貢士。以殿試成二甲第107名進士。徐會灃常識淵博,功底深厚,參加朝考後,又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徐會灃成庶吉士入翰林院後,繼續學習三年,於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二十八日散館考試,按照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十五日皇帝的諭令,“嗣後庶吉士散館,仍考試詩賦,以復舊制。”徐會灃以優異成績繼續留翰林院,授職編修。光緒三年(1877年)後,歷任侍讀、鄉試正考官、會試副考官,光緒九年(1883年)升國子監司業,轉司經局洗馬、翰林院侍講、侍讀。十四年(1888年)升侍講學士、轉侍讀學士。十七年(1891年)三月升任詹事府詹事。後歷光祿寺卿、順天府府尹、內閣學士、工部右侍郎、禮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閏三月任國史館副總裁。後因禮部尚書懷塔布阻主事王照上奏,遭革職,他亦坐視革職。7月命署戶部左侍郎,補吏部右侍郎,仍在上書房行走。11月充經筵講官。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二十六日轉工部尚書;七月改兵部尚書;八月命兼管順天府府尹。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906年1月6日)病逝於官邸,終年69歲。歸葬諸城縣西郊邱家莊子村西側徐家塋。光緒帝稱其“持躬謹憤,學問優長,深為軫惜。”
徐會灃是陳介祺最鐘愛的甥婿,兩人關係極為密切,他的為官之道,處處受到陳介祺的點撥與教誨,所以在險惡的朝廷官場上處處能逢凶化吉、一帆風順。
徐會灃為官辦事謹慎,他在慈禧太后與光緒帝之間巧於應付,成為慈禧的大紅人,同時也被光緒帝認為是個好官。在諸城孔戈莊徐會灃豪華的住宅大門樓上,曾懸掛著“養兵蓄銳”金字大匾,是慈禧親手所書,上有慈禧皇太后大印,這在當時是極為榮耀之事。
徐會灃精通經史,還工詩善書,其書法風格雍容典雅,至今在北京故宮大殿尚存有他書寫的對聯。在頤和園東殿門內南側,還懸掛著他書寫的正楷巨幅中堂,字型端正,筆力蒼勁,堪稱珍品。徐會灃極為贊慕何紹基的書法,在他家書房門上,刻有何紹基書法對聯“萬頃煙波鷗世界,九秋風露鶴精神”。
陳介祺生前與外甥女婿徐會灃的往復通訊多達百餘封,他們除了切磋當時國家時局變化及政務對應外,多數涉及金石收藏研究課題。這個時期正是陳氏金石收藏研究的鼎盛時期,也是清朝國運迴光返照相對平安時期,陳、徐之間對金石學的共同興趣加深了他們翁婿之間的共同語言,他們書信往復到了無話不談的程度。在一些涉及國家大事問題的信件中,陳氏有時註上“付丙”(閱後銷毀)字樣。
一代金石大師陳介祺,一生的住處和歸宿可分為兩個階段:前半生他跟隨在京做官的父親陳官俊,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直到四十二歲。後半生,自父親去世五年後,因被迫代父捐獻巨款,家庭橫遭變故,攜家眷返回故鄉濰縣隱居,到七十二歲病故,一直久居濰城。因此,京師和濰縣是他一生賴以生存的地方,但除此之外,他對諸城還有著深厚的眷戀之情,諸城是他一生縈懷的情結所在,他也多次到諸城小住,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諸城是山東首屈一指的大縣,與濰縣毗鄰,沃野平坦,良田萬頃,自古以來孕育著代代英才,人文薈萃,名家輩出。在冥冥之中,陳介祺與諸城首先攀上了姻緣。科舉世家、三代進士出身的諸城人李璋煜(1784—1857),字方赤,又字禮南,號月汀,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後升遷四川司郎中。李氏與陳官俊父子是同鄉,起初又同為京官,自然來往密切。
李璋煜是京城金石學界的活躍人物,多次倡導和組織文友聚集唱和,並主持校勘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成為文化界翹楚。他非常賞識陳介祺的才學,對其偏愛金石學尤為稱讚,覺得憑陳介祺的學問功底和悟性,必將在深奧的金石學領域大堪造就,因此在陳介祺二十歲時將女兒許配給他。李氏陳夫人從此在陳府相夫教子四十年,直至1871年陳介祺五十九歲時,其妻與長子陳厚鐘同年去世。李璋煜實際上成為陳介祺一生專注金石學的決定性人物,從學識和物質上都為這位得意的乘龍快婿提供了終生影響和贊助。
李璋煜是個敢作敢為的官員,道光十七年(1837年),派任江蘇常州府知府,兼署揚州府。任職期間,力除地方婚喪大操大辦之陳規陋俗,大力提倡節儉,民心大快。後任江寧府(南京)知府。江寧素有不法之徒,借收漕糧之機,折扣漕糧,從中牟利,大肆揮霍,還美其名曰“會茶費”。李璋煜大義凜然,毫不手軟,“緝訪拿辦”,使刁惡之人銷聲匿跡。後又移官蘇州府知府。
諸城是陳介祺愛妻的家鄉,又是他的金石導師兼岳父李璋煜、李仁煜兄弟的住處,更是“燕翁丈”金石大家劉喜海的故鄉,還是他得意門生、外甥女婿徐會灃的故鄉,這些鈕帶強有力地形成了陳介祺一生的諸城情結。(鄧華)(本文來源:人民網 )
身後榮耀
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906年1月6日),徐會灃病逝於官邸。光緒帝得知後很是痛惜,厚賜祭葬”。
慈禧太后也很欣賞徐會灃,在諸城徐會灃故居的豪華住宅大門樓上,曾懸掛著“養兵蓄銳”金字大匾,是慈禧太后親筆所書,上有慈禧皇太后大印。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