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蓁,北京協和醫院兒科學教授,女,江蘇省崑山縣人,1935年出生於上海市。1952~195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醫預系,1953~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景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崑山縣
- 職業:教授
簡介,簡歷,成就,
簡介
對兒科及新生兒學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掌握全面,對兒科及新生兒的診治與搶救有豐富的經驗,能解決疑難病例的診治,特別是對兒科呼吸系統及新生兒低體重兒營養及新生兒黃疸等方面的診治。
簡歷
1952—195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系,1953—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57—1968年在大連醫學院附屬婦嬰醫院任兒科住院醫及總住院醫;1979年在北京協和醫院任兒科主治醫;1983年任副教授;1984—1985年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進修新生兒及新生兒重症監護;1988年晉升為教授;1985-1991年任兒科副主任。1992年6—7月赴英國倫敦國際母乳餵養管理培訓中心培訓。曾任衛生部“促進母乳餵養、創建愛嬰醫院”項目顧問,中國母乳餵養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愛嬰醫院國家級評估員,全國《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專家委員會成員。現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常委、副主任委員,中華圍產醫學雜誌、新生兒科雜誌編委。
成就
對兒科及新生兒學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掌握全面,對兒科及新生兒的診治與搶救有豐富的經驗,能解決疑難病例的診治,特別是對兒科呼吸系統及新生兒低體重兒營養及新生兒黃疽等方面的診治。“新生兒窒息病因、預防及治療的研究”獲1990年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主要找出新生兒窒息發生的原因,給予預防及治療,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中國15城市不同胎齡新生兒體格發育調查”獲1991年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在此前一直沿用國外新生兒體格發育標準,此後該調查成為我國新生兒體格發育的標準。“中國18城市新生兒死亡風險評估方法及死因研究”獲1993年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任博士生導師,堅持臨床教育,理論聯繫實際,對研究生及下級醫師要求嚴格。培養了許多研究生、實習生、進修生、專科和繼續教育的學生。
多次出席國內及國際性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掌握國內外兒科新動態。積極努力工作。1993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