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愷

徐文愷

徐文愷(Xu Wenkai),1984年(他的出生年份恰好是喬治·歐威爾經典預言式小說的名稱)出生於陝西西安。Aaajiao是藝術家徐文愷的化名,也是他虛構的網路分身,他以媒體藝術家、博主、活動家和程式設計師的身份活躍著。現生活、工作於上海、柏林兩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文愷
  • 外文名:Aaajiao
  • 別名:Aaajiao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西安
  • 出生日期:1984年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職業:當代藝術家
  • 代表作品:深淵模擬器、自然、觀察者們、枯山水、不規則
  • 主要成就:第九屆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大獎
    入圍首屆OCAT皮埃爾·于貝爾獎
    第三屆三亞藝術季暨華宇青年評審大獎
    創辦we need money not art中文部落格
  • 分類:當代藝術
藝術特點,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獲獎經歷,公共收藏,主要作品,出版物,人物評價,

藝術特點

Aaajiao 是藝術家徐文愷的化名,也是他虛構的網路分身,他以媒體藝術家、博主、活動家和程式設計師的身份活躍著。1984 年(他的出生年份恰好是喬治·歐威爾經典預言式小說的名 稱),出生於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西安,Aaajiao 的創作具有強烈的反烏托邦意識、文人精神和複雜性。他的很多作品圍繞網路影響之下的新思想、爭議和現象展開,特別關注數據處理、部落格世界、防火牆等主題。Aaajiao 近期的項目實踐擴展到更多學科(其中包括建築、地形和設計),以捕捉年輕一代消費網路技術和生活在社交媒體中的脈搏。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具體地點
地理區域
2021
我死於網際網路
銅仁路聯華公寓
上海,中國
深淵模擬器
Tabula Rasa
倫敦,英國
2020
深淵模擬器
里沃利城堡當代美術館
都靈,義大利
URL是愛 - 數字回顧
Tabula Rasa畫廊
線上展覽
洞穴模擬器
艾可畫廊
上海,中國
2019
a'a'a'jiao:一個ID
上海,中國
2018
觀察者
House of Egorn
柏林,德國
暴食
千高原
成都,中國
2017
用戶、愛、高頻交易
Leo Xu Projects
上海,中國
2016
電子遺留物
華人藝術中心
曼徹斯特,英國
電子遺留物
OCAT
西安,中國
2015
不確定
楊畫廊
北京,中國
代號:aaajiao
Leo Xu Projects
上海,中國
2014
螢幕一代@9平米美術館
9平米美術館
上海,中國
2013
螢幕一代
K11藝術空間
上海,中國
螢幕一代-前傳
C空間
北京,中國
2011
安慰劑
其他畫廊
上海,中國
2010
控制
視界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群體展覽

藝術家群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具體地點
地理區域
2022
多重副本—可讀取的複數存在景觀
台南市美術館
台灣,中國
2021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上海)2020
上海,中國
“飛去來器”OCAT雙年展
深圳,中國
預演未來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台灣,中國
設定你的檔案
科瑞納藝術博物館
首爾,韓國
可愛老大哥
國立亞洲文化殿堂
光州,韓國
無事不登三寶殿
Zabludowics Collection
倫敦,英國
不透明遊戲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北京,中國
世外桃源
Âme Nue
漢堡,德國
CAFAM Techne 三年展 - 真實的拓撲
中央美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20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9
深圳,中國
遊戲的人
McaM明當代美術館
上海,中國
非物質 / 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
尤倫斯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在克卜勒的花園裡 - 描繪 "新 "世界的全球之旅
林茨,奧地利
直面收藏家, 來自中國的希克當代藝術收藏
Castello di Rivoli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都靈,義大利
藝術還在:一場閉館期間的展覽
北京,中國
2019
共時
坪山美術館
深圳,中國
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上海,中國
“可善的陌生”UNArt藝術中心首展
UNArt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開放代碼,連結機器人”群展
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歌唱帶電的身體
卓納畫廊
香港,中國
經由時光的九次旅程
上海,中國
余像: 當代藝術
里森畫廊
倫敦,英國
第十三屆開羅雙年展
埃及
人工智慧和跨文化對話
俄羅斯國家冬宮博物館
聖彼得堡,俄羅斯
中國風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
北京798
北京,中國
“新藝術史:2000—2018年中國當代藝術”群展
銀川,寧夏
2018
1989年到今天:網路時代的藝術
密西根大學藝術博物館
密西根,美國
有毒
上海,中國
全控制和言論控制
德布勒森,匈牙利
全控制和言論控制
里加,拉脫維亞
璀璨都市(復現)
卓納畫廊
香港,中國
全控制和言論控制
國家科技圖書館
布拉格,捷克
帶我走(我是你的)
Villa Medici
羅馬,義大利
復星基金會收藏展 一沙藝世界:探索社會幾何形態
三亞•亞特蘭蒂斯
三亞,中國
中醫在美洲:聚合思想,人,和實踐
紐約,美國
經由時光的九次旅程
米蘭,義大利
1989年到今天:網路時代的藝術
美國波士頓當代藝術中心 ICA Boston
波士頓,美國
迂迴進入
北京,中國
2017
未來生活手冊
專廠當代藝術館
廣州,中國
《帶我走(我是你的)》(由Hans Ulrich Obrist、Roberta Tenconi、Chiara Parisi策展)
Pirelli HangarBicocca基金會
米蘭,中國
時間的狂喜——重塑認知的媒介
深圳,中國
《帶我走(我是你的)》(由Christian Boltanski和Hans Ulrich Obrist策展)
首屆BIENALSUR南美洲雙年展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沒有信息是中立的
SSSSTART
上海,中國
錫人的心臟——木木館藏中的後網路藝術
北京,中國
新巴拉德視角
Metro Pictures
紐約,美國
《非真實》
瑞士巴塞爾電子藝術之家(HeK)
巴塞爾,瑞士
全控制和言論控制
Tallinna Kunstihoone
塔林,愛沙尼亞
身體·媒體II
上海,中國
時間的種子 - 上海種子第二章
喜馬拉雅美術館
上海,中國
在日落後發生...
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台
上海,中國
創造空間
麓湖·A4美術館
成都,中國
朋友圈+:文化館線上藝術計畫展
OCAT
上海,中國
三個屋子——青年媒體藝術家國際巡展 提名展
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2016
“十夜”BMCA藝術檔案展
草場地紅一號院
北京,中國
2015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南京站
江蘇省現代美術館
南京,中國
“重啟的虛擬”新媒體藝術聯展
上海,中國
2015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四川站
成都,中國
“內宇宙”群展
楊畫廊
北京,中國
“真空”aaajiao(徐文愷)、苗穎特別項目展
當代藝術館藝術亭台
上海,中國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5
北京,中國
OCAT西安館2016夏季展
OCAT西安館
西安,中國
“新資本論”黃予收藏展
成都,中國
“操行零分”藝術展
Tabula Rasa畫廊
北京,中國
“HACK SPACE”群展
chi K11 art space
香港,中國
“無限空間——日常生活的再想像”展
starprojects
香港,中國
2015
“想像的未來” 今日美術館·未來館開館展
北京,中國
“觸知區”群展
廣州紅專廠當代藝術館
廣州,中國
“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當代藝術”群展
武漢,中國
“泄密的心”群展
香港chi art space
香港,中國
“Naissance”24’藝術計畫第一回展
北京今日美術館
北京,中國
“創客創客——中國青年藝術的現實表征”第二屆CAFAM未來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798藝術工廠
北京,中國
2014
“真相部II:再造界域”群展
北京博而勵畫廊
北京,中國
“新媒體年代學”藝術展
重慶四川美院新媒體藝術中心
重慶,中國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展
覽 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電光火石/桀驁不馴的對象”群展
北京,中國
“螢幕一代@9平米美術館”
上海9平米美術館
上海,中國
2013
“沉浸之境”系列主題藝術展
世紀金花時代廣場
西安,中國
“蛻變”其他畫廊告別展
其他畫廊
上海,中國
“實、美、自由和金錢:社群媒體興起後的藝術”展
Chi K11藝術空間
上海,中國
2012
“A NEVER ENDING MESS”6周年群展
ART LABOR畫廊
上海,中國
“任我行”新媒體藝術展
北京工體北門飪我行
北京,中國
“太陽神經叢”群展
視界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迎新春”其他畫廊收藏展
其他畫廊
上海,中國
2011
邱志傑、馮夢波、鮑藹倫、朱力行藝術展
香港錄映太奇
香港,中國
中法文化之春《感知增生》中法媒體藝術交流展
深圳,中國
“2011青年藝術家實驗季”第二回展
成都A4當代藝術空間
成都,中國
A4青年藝術家實驗季第二回展
成都A4當代藝術中心
成都,中國
“感知增生”中法媒體藝術交流展
深圳華·美術館
深圳,中國
中法文化之春“感知增生”中法媒體藝術交流展
上海華僑城·蘇河灣舉辦
上海,中國
“+關注”群展
上海,中國
“從互動到微觀社會學:荷蘭/中國媒體介入藝術的雙重線索”群展
北京藝術ISSUE Projects
北京,中國
“文字與理想”群展
18畫廊
上海,中國
2010
“共鳴”新媒體藝術展
東大名創庫
上海,中國
“共鳴”新媒體藝術展
18畫廊
上海,中國
2009
“完美幻覺”中國比利時媒體藝術交流展
上海當代藝術館
上海,中國

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2015
第九屆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大獎
2014
入圍首屆OCAT皮埃爾·于貝爾獎
第三屆三亞藝術季暨華宇青年評審大獎

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收藏機構
地點
復星基金會
上海,中國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中國

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形式/材料
尺寸
年份
著作權聲明
根莖
徐文愷
根莖
裝置,PLA ,蠟,磁鐵
30 x 38 x100cm
2021
本作品圖⽚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著作權保護
7
徐文愷
7
裝置,永磁球體
尺寸可變
Siu-
徐文愷
Siu-
裝置,玻璃紙,UV列印
尺寸可變
ddrk.me
徐文愷
ddrk.me
裝置, 薄膜,保護膜上UV
尺寸可變
landscape000
徐文愷
landscape000
裝置,絲網印刷,矽膠皮,亞克力,油性漆
168 × 180 cm
icon011
徐文愷
icon011
裝置,絲網印刷,雪弗板,金屬框,水性漆
80 × 74 cm
biubiu
徐文愷
biubiu
數碼列印,UV,菲林片
尺寸可變
預言,失效算法,薩滿,陰謀
徐文愷
預言,失效算法,薩滿,陰謀
視頻裝置,LCD顯示器,壓克力組件
16 x 24 x 3.8 cm
00’29''
織物,計算風,強迫症,搜尋
徐文愷
織物,計算風,強迫症,搜尋
視頻裝置,LCD顯示器,壓克力組件
16 x 24 x 3.8 cm
00’12''
自由意志,開放麥,牆,告解
徐文愷
自由意志,開放麥,牆,告解
視頻裝置,LCD顯示器,壓克力組件
16 x 24 x 3.8 cm
00’10''
共識,地緣政治,鏈,電池
徐文愷
共識,地緣政治,鏈,電池
視頻裝置,LCD顯示器,壓克力組件
16 x 24 x 3.8 cm
00’10''
a
徐文愷
a
3D列印(SLA紫外線樹脂,PLA聚乳酸,TPU熱塑性聚氨酯,磁鐵)
17 x 7 x 10 cm
2020
aa
徐文愷
aa
3D列印(SLA紫外線樹脂,PLA聚乳酸,TPU熱塑性聚氨酯,磁鐵)
24 x 13 x 12 cm
深淵模擬器(靜幀)
徐文愷
深淵模擬器(靜幀)
遊戲
徐文愷
裝置,毛絨物體, 眼睛玩具
尺寸可變
2019- 2020
自然
徐文愷
自然
聚氨酯泡沫防火板
180 x 180 cm
2018-2019
橡皮軟糖
徐文愷
橡皮軟糖
裝置,玻璃紙, UV列印, 數碼列印,亞克力木頭結構
尺寸可變
2017-2019
自然材料
徐文愷
自然材料
裝置,記憶海綿, 網兜, PVC, ⻋膜, 鋁塑版, 天然松香,泡沫包裝, 錫紙保溫材料, 蘇打餅乾
尺寸可變
2017-2019
bot,
徐文愷
bot,
單頻道錄像
2017-2018
觀察者們
徐文愷
觀察者們
裝置,PVC 氣體模型
尺寸可變
2017-2018
觀察者
徐文愷
觀察者
單頻彩色錄像,網站
15'32''
2017
我憎恨人但我愛你
徐文愷
我憎恨人但我愛你
單頻彩色有聲錄像
25’04‘’
視窗碑林
視窗碑林
裝置,金屬結構,UV 列印
尺寸可變
2016
存在
徐文愷
存在
雕塑,3D列印樹脂
30 x 30 x 27cm
2015
信息碎片
徐文愷
信息碎片
蝕刻銅片
尺寸可變
圖騰
徐文愷
圖騰
雕塑 金屬結構 樹脂 海綿
尺寸可變
不規則
徐文愷
不規則
裝置,海綿
尺寸可變(單體大小:72 x 66.5 x 67.7cm)
枯山水
徐文愷
枯山水
海綿,金屬件
尺寸可變
2014

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機構
2018
第13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
雅昌藝術基金會
2015
第二屆CAFAM未來展:創客創客·中國青年藝術的現實表征提名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
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當代藝術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第七屆台灣藝術獎專輯
台灣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3
看不見的風景
上海當代藝術館

人物評價

凱倫·史密斯(英國藝術評論家、策展人,SCoP藝術總監,OCAT西安館執行館長)
徐文愷有趣的是非藝術出身,卻可能天生就是一個藝術家。他學的是電腦,很熟悉電腦語言,他知道怎么去用這個工具,能夠把它變成他要說的一個方法。所以我覺得他的作品成功的點就是在這裡。其他的藝術家可能學的是藝術,只是對高科技的東西感興趣,那么還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熟悉一個軟體或者是一個機器,但是徐文愷對這個語言非常熟悉,而且他作品裡的這些話題的點非常簡單,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經驗。
龍星如(策展人,寫作者,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評論碩士)
在許多人眼裡,aaajiao始終是數位化、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高級玩家,但在aaajiao看來,技術在他的地圖裡早已退隱,被壓縮成純粹的工具或風格,他更為感興趣的,反而是“注意力”、“記憶”、“知覺的擴張”這些相較而言難以算法化的因素,並觀照技術如何處理它們。他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建構的對於“用戶”和“bot”的討論,實質上都是存在層面的自我問詢,是對作為普世經驗的科技環境之下,人的存在(和分布)狀態,人與人之間情感關聯的模式,以及人的邊界的思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