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夫

徐政夫

徐政夫,中國台灣地區著名古董商人,台灣畫廊協會前理事長,台北觀想藝術中心董事長。原任大學教授,後因對中國文物的熱愛而踏入藝術行業,從事文物藝術經簡介,曾擔任台灣地區最大的文物商店寒舍總經理。1992年,發起成立了台灣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物收藏團體清玩雅集。1993年,創辦觀想藝術中心,舉辦世界著名的慈悲與智慧西藏文物展與潘玉良展,2008年在北京東風藝術園成立北京觀想藝術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政夫
  • 性別:男
  • 出生地:台灣
  • 職業:著名古董商人
獲獎記錄,訪談記錄,

獲獎記錄

2008年
在北京東風藝術園成立北京觀想藝術中心。
1993年
創辦觀想藝術中心,舉辦世界著名的慈悲與智慧西藏文物展與潘玉良展。
1992年
發起成立了台灣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物收藏團體清玩雅集。

訪談記錄

徐先生,當初您為何會從教師崗位退下而進入藝術品市場經營“寒舍”?
徐政夫:我原先任職大學,教授攝影和心理學,並且對山野郊遊頗感興趣,經常出遊親近山水,久而久之與台灣原住民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收藏與之相關的藝術品、手工藝品。出於三大因素,我從教師轉行到藝術品市場。第一,出於對收藏的濃厚興趣;第二,基於本身從事美學教學工作;第三,正逢蔡辰洋先生邀請我負責籌辦“寒舍”,擔任總經理。
在此之後,您發起創立了台灣地區最大收藏團體清玩雅集。“清玩雅集”匯聚了台灣地區30多位最重要的收藏家,購藏實力相當於台灣地區半個藝術品市場。您覺得雅集模式的收藏家團體的優勢何在?
徐政夫:在台灣的清玩雅集誕生之前,香港地區已存在收藏家團體“敏求精舍”。通過此類模式使具有相同興趣的收藏家們能夠齊聚一堂,相互切磋、交流心得。我們十分讚賞這一形式,歸納其優勢如下:第一,聆聽演講、相互切磋、增長收藏知識;第二,定期聯誼、增廣見聞、有益事業發展;第三,形成團體、參與活動、回饋社會。
那么是怎樣的契機激發您要發起這樣一個收藏家團體?
徐政夫:不可不信緣。一次參加完香港的拍賣會,與蔡辰洋、蔡一鳴、陳啟斌先生剛好同班機又座位相鄰地回台灣。適逢討論香港與台灣收藏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時,我提出是否我們也可以每個人邀請幾位收藏界好友共同組成一個收藏家團體,開創一個相對自由、寬鬆、能夠交流心得與資訊的收藏聯誼團體。基於這次偶然的討論,回台後我們立即開始籌備雅集的組織工作,並於1992年正式成立清玩雅集。直至今日,經歷了十六個年頭的清玩雅集在各個方面始終感情深厚、聚會不斷,無論是在與專家學者溝通收藏知識還是拍賣的選購方面都成績不凡。
面對文物藝術應虛懷若谷
在收藏方面,您對於一些剛踏入該領域的收藏家,有什麼地方需要他們注意嗎?
徐政夫:在藝術品市場中,部分剛起步的收藏家由於缺乏經驗、盲目聽信別人的建議或是一些自以為是的收藏家基於判斷失誤而導致買錯東西、買假東西的現象十分普遍。此類令大家遺憾的狀況屢屢發生,也令許多想收藏的朋友裹足不前、心存觀望。在此,我覺得收藏家應當懷著這樣的心態經營收藏事業:首先,文物藝術的學問是浩瀚無垠的,任何時候都要學會謙虛;其次,在要進行大筆投入購買藝術品時,要十分謹慎,不要在了解不夠的時候盲目投入。在收藏伊始,缺乏經驗以及學術方面的積累而遭受挫折是令人遺憾的。因此,我認為拍賣行、畫廊、古董商等各方面應當都有責任對藝術品真假、來源問題負責嚴格把關,與成熟的以及新興的收藏家一起推動讓整個藝術收藏市場往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們在呼籲收藏家們調整好心態的同時,也希望藝術品機構、經紀人能嚴以律己,共同支撐起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藝術無古今之分更無中外之別
徐先生,您不僅精通於古玩、書畫的市場,連古董商人從不染指的當代藝術,也涉足其中,並頗有心得。您對您的經紀人道路如何看待?
徐政夫:許多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認為我是一個“怪人”:怎么會收藏古董,同時又玩當代藝術。但我對此不以為然,因為藝術不受古今限制,更沒有中外之別。我認為這主要源自於興趣和對藝術的喜愛。
首先,藝術本身沒有古今之分。就像是明朝的黃花梨家具與現代西方的家具陳設在一起,並沒有什麼衝突與不協調感,更是歐美富豪的喜好陳設。同時,我們也發現很多的現代裝潢中努力添加復古的元素,在當代藝術中也有一部分藝術家致力於將中國傳統的元素融入其中,還有不少當代藝術家在買古董。這一切都說明了藝術是不受時空所限制的,否則,李白、韓愈的文章也不會留傳至今。一般來說博物館是提供一百年前藝術品的展覽,美術館是提供近百年藝術品的展館,兩者被統稱為藝術館,因此藝術則是博物館加美術館的總和,本身不受時期的限制。
其次,藝術沒有中外之別。我們很多藝術家都喜歡留美、留法,在西方國家的博物館中也陳列展示著中國的藝術品;好的藝術家們通常要通曉古今、博覽中外,才能進行藝術創作。這點就充分證明了藝術是全人類的、是整個世界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美的傳遞。
因此,我提倡喜歡藝術的人不應局限於門類與時期,而完全可以環抱全世界,全身心地享受藝術帶給我們的無限之美。
收藏家與經紀人雙重身份並不衝突
您懷著“收藏家的朋友,投資者的顧問”的理念,希望提升國內藝術品投資市場。那么您對自己經紀人與收藏家的雙重身份,如何看待?
徐政夫:我基本是偏重收藏而兼顧經紀的。這也許是出於我對藝術與美的興趣及喜好。同時,我的藝術品買賣也多是與博物館合作,即為公立的、具社會服務性質的機構選購符合理想的藝術品。
其次,我認為收藏家與經紀人身份並不存在衝突。通過經紀人身份可以多與收藏家、收藏機構進行交流,這也是身為收藏家應該提倡的。收藏家有時會超量、重複地收藏一些藝術品,有時也會有興趣轉移或經濟上的需求,這時可通過拍賣公司進行拍賣,委託藝廊銷售,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收藏品的交流。
再次,從世界範圍來看,特別在歐美,古董商是非常受到尊敬的一種行業。原因如下:其一,與其交流買賣的均為在收藏領域頗有建樹的藏家或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政治家甚至皇室成員,因此,店主人很多是學者或學有專精的行家在經營;其二,他們有些也是收藏家,開店的宗旨不在乎買賣,而在於收藏兼交朋友。因此以國外的標準來看,收藏家與經紀人身份重合有利而無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