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德余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4年7月
- 畢業院校:西南大學
個人簡介,先進事跡,酷愛數學 得益於大學專家言傳身教,執掌教鞭 數學領域初露鋒芒,大展才華 國內第一本《高等代數》題庫誕生,耕耘不息 實現課題建設三大心愿,科研成果,
個人簡介
性 別:男政
治面貌:共產黨員
技術職稱:教授。
教 齡:39年
工作單位:綿陽師範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系
先進事跡
在綿陽師範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系教授徐德余的書桌上,擺滿了近二十年來的論文與專著,其中《高等代數》的教材與專著尤為顯眼。他主編出版的教材、專著、教學參考書籍的總字數已達360多萬字。如果從1990年出版第一本書算起,到2006年止,每年將編寫20萬字以上。如此龐大的“工程”,他是怎樣完成的?
酷愛數學 得益於大學專家言傳身教
1963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南師範學院數學系。在數、理、化中,他更喜歡物理。對物理的現象、概念、定律理解得似乎更深透些,套用也覺得更得心應手。而數學較抽象,直接套用較少,要在數學上有所成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付出更艱辛的勞動。
西南師範學院數學系的師資力量特彆強,著名專家陳重穆、教授羅四維、教授趙宏亮都給67級學生講授基礎課。老師們治學嚴謹,上課十分認真,水平很高,他們上課有不少絕招。教《解析幾何》的老師趙宏亮有一手絕活,畫解析幾何圖形,不用任何作圖工具,完全憑手來畫,畫得非常標準,學生們都非常佩服,稱讚不已。在這些高水平的老師指導下,徐德余逐漸喜歡上了數學,他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等專業基礎課考試門門得優。這也大大激發了他的學習熱情。他給自己作了規劃:畢業時考研究生,繼續升造。
在大學三年級時,全年級同學被組織去參加“四清運動”。1966年春,徐德余回到學校。1968年底被分配到綿陽專區,後又被分配到梓潼縣農場勞動鍛鍊。1970年8月被分到梓潼二中任教,一乾就是8年,由於工作認真、踏實,從一般教師提拔為團委書記、教導主任。
執掌教鞭 數學領域初露鋒芒
1978年秋,恢復了高考,綿陽地區進修學校辦了高師班,地區從各縣抽調一批優秀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徐德余也是被點名抽調其中之一。經過多方努力,他終於在1978年12月來到學校報到。當時數學科有77級和78級兩屆學生,100人左右。原打算教數學分析的他,因工作需要分配教高等代數。當時學校只訂了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編的《高等代數》教材,參考資料奇缺。幸虧高等代數要過了春節才開課,有點備課的時間。他爭分奪秒,認真熟悉教材,鑽研教材,寫教案,做書後的習題。北大編的《高等代數》體系新、水平高、內容全、難度大,每章習題有兩套,特別是補充題比較難解,有些題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解出來。由於原來基礎牢,解題能力強,這些難題都被他一一解出。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他組織編寫了北京大學《高等代數》的習題解答,印成冊發給77級和78級學生。
1979年6月,學校辦學條件十分簡陋,只有不多的水泥頂的教室與宿舍,剛搬過來時連桌椅板凳都很缺。當時通城裡的公路是土路,沒有公車。沒有蓄水池,每逢大雨後,都要吃黃泥水。為了飲用乾淨水,只能用明礬澄清。艱苦的辦學條件不但沒有削弱大家艱苦創業的意志,反而更加激勵大家拼搏向上。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給國家教育事業輸送合格人材,他對自己更是高標準嚴要求,在對教材深入鑽研的基礎上,寫出高水平的詳細教案。為了在課堂上能非常熟練、非常流暢、非常生動的講授,他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上課時不帶書,不帶備課本,連書上的定義、定理、補充例題等都記得滾瓜爛熟。同學們看到老師上課如此認真,深受感動,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很高。在1987年全省專升本的統一考試中,綿陽師專數學系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績,其中《高等代數》考試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多年後,不少同學評價說:“徐老師身教重於言教,他對教學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高度的責任心,精湛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終身受益。”
在搞好教學的同時,他也積極地進行科學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先後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30多篇論文,其中(《首屆中日國際環論會論文彙編》,1992年8月,日本出版)成為國際三大檢索之一,《正定厄米特矩陣乘積特徵值的新估計》發表在美國雜誌 《數學實踐與認識》,(1989年第4期),引起廣泛關注。
大展才華 國內第一本《高等代數》題庫誕生
1989年綿陽師專教務處作了一個有遠見的決定:凡是校重點課程都要編寫試題庫。作為重點課程負責人,徐德余不但積極回響,立即行動,按時按要求完成;而且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題庫高質量高水平的編寫出來,使之能通過出版社的審查,正式出版,並將推向全省、全國,填補這方面的空白。他認真地鑽研了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關於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學》的有關論述,將《教育目標分類學》的6個能力層次歸納為5個能力層次,以此作為編題的分類標準。將收集的題目遵循由淺入深,由記憶到理解,由模仿到創新的循序漸進原則進行編排,於1990年編出全國第一本高等代數題庫存《高等代數評估與測試題庫》,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該題庫的系統性強,符合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素質提高,有助於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價。該題庫也為計算機組題奠定了基礎。
有了好的題庫,如若沒有好的抽題軟體與之配套,就無法充分發揮題庫的作用,無法真正做到克服命題的主觀性、隨意性及無法實現教考真正分離,就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客觀的考核與評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用C語言編制的抽題系統》於1995年研製成功。題庫與抽題系統被全國幾十所高校採用,取得了一致好評。這是當時教學(考試命題)改革的突出成果,在1995年全國師專教院代數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成果。
耕耘不息 實現課題建設三大心愿
在新世紀裡,他有三大心愿:出高質量、高水平的《高等代數》,《近世代數》教材各一本,將《高等代數》課程建成省級精品課程。
省教育廳、四川大學出版社共同牽頭,組建了四川省高等師範院校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準備出版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高等師範院校系列教材。鑒於徐德余在《高等代數》教材、教參建設方面的出色工作,他被確定為《高等代數》教材編寫的負責人。
為編寫好《高等代數》教材,他對現有教材認真查閱、鑽研、比較、歸納、提煉、補充與更新,又對近幾年入學新生的數學水平作了詳細調查,作了較客觀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寫出了新教材的編寫大綱與編寫說明,及時召開編寫小組的研討會,他提出了編寫思路。編寫組對思路作了認真討論,一致同意他提出的方案。經過大家共同努力,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高等代數》教材於2002年11月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經過三年的使用,受到了使用學校及出版社的好評,於2005年出了第二版。這是對《高等代數》教材建設的又一貢獻。他的第一大心愿實現了。
在多年的教學中他感到,《近世代數》教材中幾十年來大部分內容未變,都是主要介紹群、環、域的概念及理論,很少接觸背景、數學意義及實際套用,語言表述及符號上已需改進。在科學技術與高等教育飛速發展,並且代數學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的今天,編寫一本適應當代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適應西部地區高等院校本科生實際水平的易教易學的新教材,已成為當務之急。2006年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近世代數》教材,實現了他第二個心愿。
今年,他又在院級精品課建設的基礎上,申報了《高等代數》省級精品課,還想研製新的抽題系統,實現他第三個心愿。
他從1993年起任全國師專、教院代數研究會常務理事;其成果《高等代數標準化試題庫抽題系統》在全國師專、教院代數教學研究會第五次年會上被評定為“優秀成果”;他先後榮獲學校“1990-1991年度教學質量優秀獎”、1997年獲校級 “第三屆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1999-2000年度“三育人”獎、院級2003-2004年度“優秀教師”稱號,綿陽師範學院2006年“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他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來鞭策自己。在數學與信息科學的道路上,我們祝願他取得一個又一個新成果,作出一個又一個新的貢獻。
(楊祖恩 記者呂天清)
科研成果
1."關於非齊次線性方程組解的結構的進一步討論",數學通報,1986年第4期
2."替換定理的另一證明",教材通訊,1989年第2期
3."對正定厄米特矩陣乘積的特徵值的新估計",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89年第1期
4."行初等變換對矩陣的行向量的線性關係的影響",數學通報,1990年11期
5."FGT---Dimensions",首屆中日國際環論研討會論文彙編,1992年8月,日本出版
6."一種多項式逼近多變數函式的簡便方法",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20卷
7."高等代數命題系統的研製與實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21卷
8."有限維弱空間與維數公式定理的推廣",綿陽師專學報,2001年5期
9.在"高等數學"、"宜昌師專學報","綿陽師專學報"等刊物上還發表了十餘篇文章
10.《高等代數評估與測試題庫》,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7月,主編
11.《高等代數習題課精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主編
12.《大學數學學習導引》,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主編
13.《高等代數標準化試題庫》,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年青5月,主編
14.《高等代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