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得親

徐興國之父,大英縣玉峰鎮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得親
  • 出生地:四川遂寧市大英縣玉峰鎮
  • 職業:鄉間的農民藝術家
  • 代表作品:人間地獄圖
軼事典故
峨眉山,一日黃昏,伏虎寺內來了一位腳穿草鞋、肩挎布囊的老頭,找到和尚要活乾,年輕和尚們見老頭身體瘦小,面貌癯,以為老頭不過是想討口飯吃,逐想儘快打發。一老僧見後口道:“咱們佛門以慈悲為懷,收他做個勤雜工吧。”殊知老頭聽後,頭也不回地悄然離去,眾僧好生詫異。
1981年春,這老頭在傍江之濱、依五漁之山的“鬼城”豐都縣出現了。幾年之後,名山出現了奇蹟,一度毀於浩劫的“鬼城”福源了。由2000多個鬼使神差和20多座殿堂構成了一幅陰森森的陰曹地府圖。閻王殿內燭光幽幽,六曹官員、四大判官、十大陰帥、黑白無常和多種鬼卒,一個人紅髮碧眼,凶神惡煞;地獄之中,長枷大鎖,刀砍鋸解,油炸烹,剝皮抽筋,蟲蛇爭食,比起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中所描繪的酷刑有過之而無不及,使遊人觀後膽戰心驚,然而知情者卻明白,這些泥神泥鬼,不過是那個外地老頭繪出來的罷了。
老頭兒名叫徐得親,大英縣玉峰鎮人。孩提時代,便常在課桌下偷偷習畫。一次他將幾十張圖畫貼滿教室四壁,吃了先生十幾下尺板。可徐得親並沒引以為然,反而對繪畫更加入迷。其父為了成全他的志趣,將多年積蓄的8塊銀洋拿出來,讓徐得親師從羅體臣和揚子園兩們蜀中有名的民間藝術家習畫。3年之中,徐得親勤奮學習,先學工筆白描、再學作色、渲染、濃裝、大裝及山水人物畫等技法,從而為以後的藝術生涯打下了良好地基礎。出師那年,徐得親應蓬溪天保寨之邀塑像61尊。當時永樂鄉有一大戶人家的女子,常來廟裡燒香,徐得親出一好奇,觀察這女子幾次後,竟將她的面貌,張冠李戴在一位彩女塑像頭上。幾天之後,那女子的父母便找上門來,徐得親才又將塑像改過來。
1950年以後,寺廟被毀徐得親無活可做了,便乾起了修鎖配鑰匙買賣,一配三十年。日子似乎過得不錯。1979年的一天,他照常擺開攤攤,卻見走來一位身穿袈裟的和尚,雙手微和,恭敬地問道:“師父科室徐得親否?”徐得親起身還禮:“僧人有何貴幹?”“我奉法師之名,請徐師父隨我去成都寶光寺修復五百阿羅金像,不知願否”。徐得親一聽大喜,即刻打點行裝,帶著二兒子徐興國來到寶光寺。原來,1979年冬,新都寶光寺開放,五百阿羅漢破爛較多,需要洗金換色、補爛開像。寺內找了幾起匠人,皆不能勝任。法師急得團團轉。一位蓬溪籍的和尚記起了徐得親,忙向法師推薦,徐得親來到寶光寺,果然不負眾僧之望,一月之中將五百阿國漢全部打扮得金光熠熠。
如果說修復新都寶光寺五百阿羅漢是小露鋒芒,那么,再造“鬼城”便是徐得親大顯身手的時機。一日,當他正在寶光寺內為羅漢補爛時,一位看客在下連聲稱好,並湊上前來,自我介紹道“本人廖長明,豐都名山管理所所長,不知畫師願不願意明年到名山來塑鬼像?”徐得親久聞“鬼城”大名,當即慨然應允。兩人相約1981年春在名山見面。
第二年,徐得親準時赴約趕到豐都。一下船,天色尚早,但見城內路曠人稀,好不驚訝。他詢問了一位擺攤人,方知這聞名遐邇的名山經過十年浩劫後,幾十座寺廟和數千尊精美的塑像已蕩然無存。“鬼城”無鬼,因而遊人甚少。徐得親暗下決心要再造一個“鬼城”。次日凌晨,徐得親登上名山,見到了廖長明。寒暄一陣,廖長明將手一攤道:“你可帶有塑像模型?讓我們先開眼界。”徐得親知這是考他本事,不露聲色地說:“東西沒帶,可先畫幾個像給你們看,如合心意則罷,如要不得,我自下山。”“實不瞞你,本山重修鬼城,早已張榜招賢,至今報名工匠已有40多人,無一人合意。這次你來,也要先試試,敬請原諒。”廖長明將話挑明,叫人捧上紙研筆墨。徐得親根據“鬼城”原一位老道士的口述,兩天之內,將閻王、十大陰帥、四大判官的像全部畫出。老道士看後,拍案叫絕:“就是如此。”徐得親過去搞塑像繪畫,都為找錢吃飯,但此次來“鬼城”,只是想為旅遊做點貢獻。他細細觀察名山山形,精主布局設計殿堂,使殿與像相互輝映,形成一個和諧完善的整體。每塑一尊像,他必先苦苦查閱原始資料和有關書籍,然後繪好圖紙,依文服飾、人物表情、一絲不苟。努力使造像與原來的塑像相吻合。塑像時力求傳神,正神威而不惡,猛而不醜,使人生可畏可敬之感;小鬼則採取誇張變形手法,面貌以兇狠但非濫殺無辜。總之,一丁點兒細枝末節變化都精心思考。“鬼城”十八地獄的150多尊大小塑像中,有各種神話傳說,有歷史典故和戲劇故事。如“劉全獻瓜”、 “唐王游地府”、“目連救母”、 “活捉秦儈” 、“殺狗驚妻”等等,塑造難度高。徐得親以濃厚的藝術功底,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充分發揮民間藝術長處,用豐富的想像力勾勒出了一幅活生生的人間地獄圖。他用的是“吳帶生風,曹衣出水”的傳統畫法,但卻不泥古不化,在一些創作中敢於創新。如塑造城隍廟,便大膽吸收了西洋畫法的人體解剖透視學,在塑造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時,使造型更貼近於現實。為從當代現實生活中攝取人物素材,徐得親幾乎每隔二、三天都要下山道城裡轉上幾圈套留心觀察過往行人的神形,從中汲取創作的靈感。
徐得親自1981年上名山後,和其子徐興國一直住在山頂上的一間幾平方米的陋室里,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嘔心瀝血,進行創作。帶領數十名徒弟先後完成了天子殿、玉皇殿、十八地獄、享哈殿、大雄殿、百了殿、九蟒殿、十二子殿等殿內的大小鬼神十幾厘米。徐得親寫得一手漂亮的顏字柳體,在造殿塑像時,他還題筆作了許多匾額對聯,幫助遊客了解他做“鬼”的實意,如判官殿前的對聯是“罰惡司無私情私賄,賞善官有公道公平。鷹蛇二將殿前的對聯是“鷹將猙獰使奸佞喪膽,蛇神魍魎令邪惡忘形”。黃泉路上的對聯是“黃泉路上思兒女,陰司地利想族親” 。一派人間煙火味。
新的“鬼城”群像雕塑終於又在昔日的廢墟上復原了,名山又熱鬧起來。近幾年來,一到旅遊黃金季節,數萬中外遊客來到名山,無不為那栩栩如生的雕像,造型古樸凝重的殿堂所吸引,所震懾。一些外國遊客讚嘆這是東方的“神曲”。而徐得親卻繼續默默無聞地工作。在多種介紹“鬼城”的再生,卻是和徐得親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聯繫在一起的,這是他七年的心血,七年的藝術結晶。1985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怡和書畫家婁師白等來到“鬼城”,對徐得親的塑像繪畫非常讚賞。1988年7月,成都市書畫通訊社,專門為徐得親父子在成都市博覽館舉辦了徐得親繪畫藝術展覽。人們對徐得親獨特的民間傳統藝術風格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然而,這位來自鄉間的農民藝術家卻顯得非常樸實謙虛,他說:“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民間藝術是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它的追求和探索應是無止境的,我要在有生之年,繼續盡一份微薄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