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上海市徐匯中學,前身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天主教耶穌會創辦的徐匯公學,又名聖依納爵公學,創始人為耶穌會士南格祿。1931年改名徐匯中學,實行初高中“三三制”。1953年由政府接辦改為公立。
徐匯中學是地處繁華喧囂的
徐家匯商業中心的一所古老而寧靜的校園,是一所特色、創新學校。創辦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江南地區洪水泛濫,來徐家匯的難童很多,徐家匯本地居民無力食養,便將難童送至徐家匯天主教堂,請求徐家匯司鐸設法收容並施教育。教士們見他們俊秀可教,時任徐家匯耶穌會院長的晁德蒞慨然允諾,即撥茅屋數間,以充教室。1850年生徒增至31人,且均優秀可教,故一改臨時收容為有組織的教導,成立學校,取名
徐匯公學,由此形成了徐匯公學的雛形。清
光緒四年(1878年),因時局穩定,學生激增,舊校舍不敷套用,決定建三層大廈一所,後加高一層,即今之老校舍(已於1991年改建為尚學樓)。接著,又建西校舍二層(已於1991年改建為重德樓),上層為教員宿舍,下層為教室。1905年,學校為提倡體育,又新辟運動場,即今之大操場。1904年2月,學校因教外學生急增,故設上、中、下三院,實行分院管理。上院、下院授內生,中院課教外生。上院生有宗教活動,修養身心;教外生亦組織講學會,後改“規勉社”。學校因而實行分層次的宗教教育與學校文化教育。學生畢業後,送震旦學院(
震旦大學前身)或外洋大學進修深造。
徐匯公學因奉耶穌會祖聖依納爵為主保,故亦稱聖依納爵公學。這是法國天主教在中國創辦最早的教會學校。歷年主持校務的,大多為法意兩國的神父,學校的內部組織及其管理方法,除具有耶穌會學校的風格外,還帶有濃厚的法意兩國教育制度的色彩,這是與當時國內學校不同的。徐匯公學使用耶穌會公學章程,學校專收男生,為寄宿制男子學校。
1931年,教會向中國政府教育部門辦理立案,易名徐匯中學。1949年上海解放後,實行學校教育和宗教分離的政策,並取消分院制。1953年6月改為市立,並開始招收女生。現校址為徐匯區虹橋路68號。
知名校友
一百六十多年來徐匯中學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校友遍及世界各地。著名教育家"愛國老人"
馬相伯、地質學泰斗
翁文灝院士、“近代雕塑之父”
張充仁、原衛生部長
陳敏章、主教張家樹
金魯賢、中科院副院長
嚴義塤、世界著名原子物理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周知行、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興銘、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應洛、中國工程院院士
魏敦山、翻譯家
傅雷、戲劇家
洪深、現代作家
葉辛、游泳世界冠軍
楊愛華等等,都曾就讀於此。
設施
崇思樓,上海市優秀保護建築,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學校現占地38.6畝,建築面積24882平方米。崇思樓是1915年始醞釀新建的校舍。當時由比利時神父、建築師第斯尼(中文姓為葉氏)設計草圖並任督工,1917年1月8日安置第一塊基石,清朝上海縣知事
沈寶昌出席奠基禮。1918年6月20日落成,滬上名流雲集落成儀式,淞滬護軍使盧永祥將軍出席典禮,時稱“新校舍”。1992年原任校長汪勁松將其重新命名為“崇思樓”。
江澤民同志1940年代在交通大學就讀時曾寄宿於徐匯中學,曾在新校舍的小禮堂前留影紀念。新校舍的外立面為磚石結構,內部以木結構為主,共四層。外牆由水磨紅磚與人工鑿毛的花崗岩為主材構築而成。以小禮堂正門為軸線,兩側則各有9根高達頂樓的科林斯式柱子,成為主要的藝術風格體現。東西兩側的入口廊柱也為科林斯柱式。古希臘的柱式由多立克式、愛奧尼式,進而演變為科林斯式,據說其創作靈感源於設計師將一隻花籃搬至柱頭的美好願望。據西方藝術史家李格爾在《風格問題》一書中考證,科林斯式柱頭的裝飾紋樣為“莨苕葉紋樣”,是由古埃及象徵太陽的蓮花紋、棕櫚葉紋樣變化而來的。柱頭上的莨苕葉紋被作為花下的杯狀環托,而花則由棕櫚葉紋構成。由於莨苕葉紋具有很強的“適合紋樣”的特點,也就為建築師處理整幢樓的建築雕飾提供了統一基調,他把小禮堂正門的圓拱形磚雕門飾、圓弧形窗楣紋樣裝飾,通過“填充適合”、“連貫呼應”等藝術手法,使莨苕葉紋的線條變為生命化的有機組合,產生的藝術效果使人愉悅地聯想到鮮花、綠葉、陽光、波浪。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希臘當代詩
人埃利蒂斯熱情吟誦的“暢飲科林斯的太陽,細察大理石的紋理”、“越過海洋和葡萄園”,古希臘的經典藝術在中國徐家匯熠熠生輝。這幢樓的頂部採用了西班牙建築風格,可惜在20世紀90年代初因屋漏嚴重而拆除,重建後風貌不再,大大影響了該樓的整體風格。
新的教學大樓:礪行樓,尚學樓及重德樓。礪行樓是行政樓和特色實驗室,尚學樓是國中,重德樓是高中。
特色
徐匯中學素有“西學東漸第一校”之稱,秉承著“崇尚科學、愛國榮校、多彩發展”的辦學傳統。作為上海市科技特色示範校,生命科學創新實驗中心的正式啟用必將實現徐匯中學科技教育新的飛躍。生命科學創新實驗中心啟用儀式。
9月1日,在徐匯中學2008年第一學期的開學典禮上隆重舉行了徐匯中學生命科學創新實驗中心啟用剪彩儀式。徐匯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章衛民,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楊國順,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軒,徐匯區教育黨工委書記王紀遠,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志新,上海市社科院博士王泠一,教育工會主席龔小鳳和實驗中心捐資人任九皋先生的委託人陶義訓先生等出席了大會。
章衛民部長和市教委領導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實驗中心的五大實驗室,聽取了林志新院長和莊小鳳校長的詳細講解,對這一全市乃至全國屈指可數的創新科學實驗基地讚不絕口。生命科學創新實驗中心的創立是徐匯中學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章衛民部長代表徐匯區委區府對此表達了熱烈的祝賀,衷心祝願徐匯學子能夠在實驗中心暢遊生命科學海洋,湧現出更多的高科技精英。
章衛民說:“徐匯中學利用校友捐贈並藉助高校技術力量創辦現代化生物教學實訓基地,這種辦學模式必將成為學校特色和亮點,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前景。”實驗中心的創建充分體現了徐匯中學上聯知名高校,下接特色國小,橫聯活動中心的“藍海戰略”理念,林志新院長領銜的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15位教授、博士作為導師對實驗中心作技術支撐,在場地建設、儀器配備、安裝驗收、教師培訓、課題研究、教材編寫等方面進行全程指導。
徐匯中學生命科學創新實驗中心將對當今生命科學研究的五大前沿領域進行研究,承擔現代生物技術普及教育及學生創新課題研究工作,為全體高中學生及國中活動課學生提供科學實驗平台,旨在讓學生體驗生命科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現況:高一入學時有分班考,1班為直升班(國中直升),2班為科創班(分班考前40),剩下的隨機排序。
體育館2016年6月份開工,屆時將有羽毛球場和室內籃球場開放
歷任領導
簡介
姓名 職位 任期
南格祿 1849年創辦,1850年定名徐匯公學
晁德蒞 理學 1852-1866
馬相伯 理學 1871-1874
蔣若虛 理學 1880-1899 ,1901,1904,1905
雅 理學 1900
潘谷聲 理學 1902-1903
張若瑟 理學 1906-1907
郎 理學 1909
山宗泰 理學,院長 1910-1911,1913-1914 ,1932-1934
姚纘唐 理學,院長 1912 ,1925-1928,1934-1937
翟彬甫 理學 1915-1924
松 理學 1925-1927
萬爾典 院長 1928-1932
張家樹 理學,院長 1928-1937 ,1937-1943
沈百順 理學 1937-1942
張伯達 理學,院長 1942-1943 ,1943-1949.5
王 方 理學 1943-1944
朱樹德 理學 1944-1947
朱洪聲 理學 1947-1949.5
解放後:1949.5以後
校長
姓名 任期
張伯達 1949.5-1951.5
楊士達 1951.5-1963.4
徐 寅 1978-1981.3 ,1960.7-1978 主持工作副校長 ,1979-1981.3 支部副書記
李立農 1984.12-1989.9
汪勁松 1993.5-2006.4 ,1991.7-1993.5 主持工作副校長
莊小鳳 2006.4-2011.2
劉曉艷 2011.2-2015.3
曾憲一 2015.3至今
書記
姓名 任期
王锺麟 1950.2-1952.11 ,1981.6-1982.3 副校長
甘京林 1952.11-1956.7 ,1952.11-1956.7 兼副校長
姚民定 1956.7-1971.2 ,1954.6-1956.6 副校長
孫家琮 1971.2-1976.3
柯從繩 1978.3-1986.11
劉高昀 1986.12-1992.2 ,1980-1986.12 支部副書記 ,1984.12-1989.9 兼副校長 ,1989.9-1991.7 兼主持工作的副校長
周德裕 1992.2-1995.10 ,1992.2-1995.10 兼副校長 ,1984.12-1987.8 副校長
杜立泉 1997.8-2006.7 ,1995.10-1997.7 主持工作副書記 ,1995.10-至今 兼副校長
莊小鳳 2006.8-2011.2
劉曉艷 2011.2 至今
學校地址
學校地址:上海市虹橋路68號
周邊捷運:捷運9號線、捷運1號線、捷運11號線(徐家匯站)
周邊公交:946、923、548、926、920、93、44、43、836、72、42、572、572區間;
學校地址(西校區):上海市徐匯區番禺路1138號(初三,高三年級)
周邊捷運:捷運3號線,捷運10號線,捷運4號線,捷運9號線,捷運11號線
周邊公交:113 ,138,171,26,320,328,44,548,572,572區間,72,752,754,76,827,830,836,855,911,93,931
學校地址(
南校區):上海市徐匯區華發路68號,2018年9月正式啟用。(國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