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昌(國民黨陸軍少將)

徐其昌(國民黨陸軍少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其昌,字子新,吉林省寧安縣塘頭溝村(現黑龍江省寧安市江南韓族滿族鄉大唐村)人,東北講武堂步八期畢業,抗戰期間曾任第2戰區挺進第6縱隊司令,1947年8月任第61軍66師少將師長,後兼任晉南地方武裝副總指揮,國民黨陸軍少將,國民黨第八集團軍66師師長,1948年5月17日在臨汾戰役中被俘。 1954年釋放,1962年離家失蹤。

基本介紹

  • 本名: 徐其昌
  • :子新
  • 出生地:吉林省寧安縣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62年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徐其昌1898年出生於吉林省寧安縣一個滿族農戶家中,兄弟五個排行老三。父親徐吉順粗通文墨,又略懂醫道,在家鄉設館教育本族子弟及鄉鄰幼童,兼行醫鄉里,家境略有富裕。徐其昌與其四弟徐其明(字 如晦、汝誨。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任張學良將軍的上校副官,西安事變後回東北,1942年被日本人毒死),天資聰穎,幾年私塾下來,父親已難以相授,為了不耽擱孩子們的前程,送入寧安縣城裡新式學堂讀書,兄弟兩人又雙雙考入吉林省四中,該校就設在寧安縣城。
  1914年父親過世,家中敗落,學業無以為繼,徐其昌綴學從軍,恰逢北京陸軍模範團招生,徐其昌考入模範團二期。這是袁世凱稱帝前在北京組建的一個全新的陸軍軍官學校,從保定軍校和全國招收300名有一定知識的優秀青年組建的新式學堂,由袁世凱的大公子袁克定直接掌控。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將其併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來保定軍校學生發生派系內訌,東北籍的學生回到奉軍入職,徐其昌先後任東北軍排長、連長,入關參加過直奉戰爭、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結束後,時任陸軍十師上校參謀長,入東北講武堂步八期學習,同年11月畢業 。抗戰期間,1933年任陸軍第十師37團上校團長;1937年任七十師上校參謀長;1939年任210旅上校副旅長;1940年晉升少將,任37師副師長;1941年任陸軍暫編38師少將師長;1945年任六十八師少將師長;第六縱隊少將司令;1947年任陸軍第八集團軍六十六師少將師長。1940年2月25日參加國民黨;1941年于山西克難坡參加鐵軍。抗戰期間,參加過古北口戰役、綏遠抗戰、忻口會戰、太原保衛戰、人祖山阻擊戰等重大戰役。1945年駐守上黨,參加並完成了上黨日軍受降事宜,同年參加了國共內戰第一場戰役-上黨戰役。
  1945年日本投降,蔣介石一面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一面發動內戰。當年八月份發動了進攻駐守上黨地區的八路軍解放區,徐其昌所任的第六縱隊司令部駐守屯留縣 。上黨戰役劉鄧指揮的八路軍大獲全勝,19軍軍長史澤波被俘、徐其昌逃回太原。1947年被任命為第六十一軍66師少將師長。66師原是閻錫山的警衛部隊,裝備精良,編制滿額,是第二戰區的主力部隊。抗戰期間參加過多次苦戰,晉軍中的高級將領多人出自66師,如史澤波(19軍中將軍長,上黨戰役被俘)、孫福麟(中將,太原警備司令、35集團軍副總司令,太原戰役被俘)。1948年徐其昌率部奉命進駐臨汾。臨汾是山西戰略要地,要解放太原,必須首先解放臨汾,所以臨汾戰役打的十分艱苦,徐向前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圍攻了72天才攻克臨汾。徐其昌的66師是敵守軍的主力部隊,曾給解放軍造成嚴重的傷害。臨汾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著名一個城市攻堅戰,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傷亡人數最多、戰鬥最慘烈、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被軍史稱之為國共決戰之役。臨汾解放,梁培璜、徐其昌等守城將領被俘 。
  徐向前司令員在臨汾戰役結束後,以保定軍校同學身份接見了被俘的66師長徐其昌和其他被俘國民黨將領,敘舊並動員他們寫信給閻錫山,勸他起義。6月20日,中將梁培璜、少將師長徐其昌、少將副師長湯嘉謨、中將副司令劉光斗、中將副軍長張翼等一起受訓的閻部被俘將領10多人聯名向晉綏軍的老長官、老同僚、老部下與全體官兵發通電,指出“人民必勝,閻蔣必敗”,號召閻軍放下武器、反戈一擊。1948年7月10日,《人民日報》等報紙全文刊登了通電。石家莊人民廣播電台也對全文進行了播出。當徐向前從兵團政治部抄送的新華社電文中了解到梁培璜等人的通電後,十分高興,連連誇獎這批軍官等人學習進步,並指示政工部立即印製通電,向晉綏軍全軍散發,擴大這一影響。
  五十年代中期徐其昌改造較好被釋放。他有意回老家寧安縣,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後在太原、臨汾做小買賣維持生計,1962年離家失蹤。
  台灣國民黨當局將徐其昌死亡日期訂為1953年(民國四十二年)7月17日,入祀日期為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3月。英烈事跡:作戰陣亡,排位號碼SO-01,祭奉於台北武烈士祠。
  徐其昌妻子關秀蓮 ,寧安縣人,生三女,抗戰期間,攜三個女兒四處避難,於1940年在山西陽城協助艾偉德女士收留孤兒時患傷寒去逝。三個女兒被史澤波(第19軍軍長)太太收留,1945年三女兒也因病去世。抗戰勝利後,徐其昌長女徐延華嫁與孫福麟(太原警備司令)的長子孫遜(黃埔軍校十七期學員),次女徐延苓嫁與梁培璜(國民黨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侄子,梁侄棄妻逃台。長女徐延華退休前是蘭州女中教師,次女徐延苓是原太原市第一百貨大樓的財務主管,太原市政協委員。
  徐其昌被台灣國民政府追認為英烈將領後,曾通知其兩個女兒去台灣領取陣亡將士撫恤金以及享受遺屬待遇,但條件是必須去台灣居住並取得民國國民身份後可以享受這些待遇到她們去世。姊妹倆不願意去台灣,放棄了這個待遇。
  1987年徐其昌兩個女兒將媽媽的遺骨和爸爸的幾件衣服和遺物,帶回了老家黑龍江省寧安縣江南韓族滿族鄉大唐村,在徐氏宗親們的幫助下在徐家老墳其父母墳前堆起了一個墳丘。在外飄蕩了幾十年的遊子終於魂歸生於斯的故土,守候在了未能盡孝的雙親腳下。
  徐其昌抗戰期間參加過的多次重大戰役立功受獎,晉升少將,榮獲國民政府三等雲麾、四等寶鼎等多枚勳章。又因參加過上黨戰役、臨汾戰役,所以他在國民黨上千個師長、少將中是比較有名氣的將領。也因為他是非閆系將領,屢受排擠,阻礙升遷,但都是大戰在即,始獲重任。山西省政協委員翟品三先生回憶,說與徐多次共事,治軍嚴謹、家無餘財,也提到曾私下勸說徐要審時度勢,率部起義,但徐固守舊理念沒為所動。妻子和女兒的離去,徐其昌作為丈夫、父親因投身於戰事和軍務,都沒有在身邊,恪盡了軍人的職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