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民,1957年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著名收藏家,高級藝術評論家,美國提琴協會會員,北京天寶和聲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長,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歐藝琴聲”世界名琴展總策劃、總導演與發起人。擅長小提琴教學、鑑賞、製作等,青年時期在中央音樂學院進修小提琴專業,之後多年授課小提琴,被業界人士尊稱為小提琴教授。收藏代表作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匈牙利制琴大師於1751年製作的“蒙面俠盜”,十八世紀英國管風琴和雙排鍵古董風琴等,收藏的提琴品質和數量,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兆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黑龍江牡丹江
- 出生日期:1957
- 職業:收藏家 小提琴教師
- 畢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
成長經歷,無師自通,求學之路,自學成才,意外踏入制琴行,小提琴教學經歷,人物故事,與名琴失之交臂,收藏不是為了倒買倒賣,愛琴如命,三顧茅廬得名琴,社會活動,以琴會友,我邀世界名琴來北京,徐兆民,
成長經歷
無師自通
5歲時,母親帶我上街去文化用品專用商店,看見櫃檯里擺著小提琴,一下被吸引住。當時一把小提琴20多元,而我媽媽那時一個月才掙幾十塊錢。媽媽說這么貴,咱家又沒人會拉琴,算了吧。可我軟磨硬泡,最後她花了1.2元給我買了個口琴。可我不死心,每次廣播中傳出小提琴的聲音時,我都如醉如痴,百聽不厭。爸媽沒辦法,只好給我買了一把琴。琴拿回家後,我自己找音、看說明書,當時就演奏出《東方紅》的第一句,居然無師自通,家裡人感到很驚訝,就在當地找了一位提琴老師教我。
求學之路
想學提琴不容易拉上琴就放不下了,他5歲時的目標是,一定要考進中國最好的專業樂團(中央樂團)。不久,“文革”開始了,拉提琴被看成是崇洋媚外。在家練琴,鄰居便扔石塊砸玻璃。那時,想找個安靜的地方練琴真不容易。國中一年級來到北京,在中央音樂學院(當時名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拜了一位老師。漂泊在外的日子很寂寞,作為外地人,沒什麼人脈資源,不論如何努力,也無法考入專業樂團。
自學成才
因家裡買不起好琴,15歲時,我動手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把琴。他最初製作過一把二胡,琴桿用一根普通木料製成,琴筒因為沒有材料,就用一個鐵皮罐頭盒代替,拉出來的聲音類似板胡。因為買不起好琴,他就自己動手製作了一支小提琴。有一次瀋陽音樂學院拉提琴的高大明老師到牡丹江林區搞提琴材料收藏。徐先生羞怯地把自己製作的提琴呈給高老師看,請他提意見。“高老師看了後很吃驚,說我基礎很好,讓我跟他學做琴。”徐先生說:“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徐先生動手能力強得益於國中時學工期間學過木工,有一定木工基礎。他還製作過一把提琴弓子。當時他跟父親工廠的同事要來一根包裝箱上的日本柞木,回家後自己動手又鋸又削,照葫蘆畫瓢。這種木料密度大、彈性較強,缺點是容易變形。琴弓弧度本應該是烤出來,而他卻沒有烤。他用紅木製作馬尾庫時不小心用刀把手刻傷了。他父母心痛地說:你是學拉琴的,就不要做琴了,手傷了以後還怎么拉琴啊。從此他就沒有再動手製作樂器。
意外踏入制琴行
回牡丹江工作幾年後,我又回到中央音樂學院進修演奏專業,成了最早的“北漂”。老師看我沒正式工作,生計艱難,就推薦我到一家幼稚園去教琴,教一個孩子每月收費才5元。回想前半生,我幾乎沒怎么休息過,不是在練琴就是在教琴,有點兒時間,就動手做提琴,但從沒想過要賣。在高大明老師的幫助下,我先後得到了戴洪祥等大師的指點。上世紀90年代初,廣州舉辦國際樂器展覽會,我帶著自己做的琴前去,當時一位法國專家問我“你一個月能做幾把”,我說“也就是一兩把,多了做不了”,那法國人馬上說“你做的琴我們全收購了”。就這樣,我意外地踏入了制琴行。
小提琴教學經歷
憑藉會拉提琴,徐兆民先後在牡丹江第一中學文藝排、牡丹江市廣播管弦樂團、黑龍江省水力發電站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里拉琴演出,也曾穿著軍裝在到唐山地震災區救災演出。在牡丹江團市委負責文體宣傳工作期間,他為籌備成立牡丹江青少年宮派到團中央申請款項。當青少年宮成立之後,徐先生又到藝術部任小提琴專業老師。
人物故事
與名琴失之交臂
我開始收藏提琴源於一段痛苦的經歷。在我上國中時,老師從國外帶回一把破舊不堪的古琴,背板上有貝多芬的頭像標誌。當時開價200元,相當於全家一年的積蓄。爸媽不同意買,說琴弦、拉弦板都掉了,花這么多錢等於買個空殼子,這不是上當受騙嗎?多年後我才知道,這把琴是義大利制琴大師製作的兩把斯氏風格的貝多芬頭像琴中的一把,珍貴無比,可錯過了,你就再也找不到了。斯氏琴現在存世不過100多把,是國寶級珍品,在國外價格已超1000萬美元,可懂行的人買不起,買得起的人又不懂行。
收藏不是為了倒買倒賣
2002年,我們在魯迅博物館搞了個提琴藝術沙龍,美國斯氏琴協會主席傑弗里·富什先生來華訪問時,聽說了這個沙龍,臨時修改行程,晚上9點趕了過來,我只好臨時找了幾位“發燒友”,並帶來各自的收藏,老先生看了我的藏品說:“沒想到你這么年輕,收了這么多好琴,應該感到很滿足了。”他看上了我收藏的一把琴,當場願出10萬美元買下來,我說不賣,“搞收藏是因為熱愛,不是為了倒買倒賣”。
愛琴如命
徐先生不但自己製作提琴,還四處尋訪名琴,有一次為了收藏一把提琴,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該提琴叫義大利的嘎地亞諾琴,很珍貴的一把頂級名琴,當時這個琴最低12萬美金,百萬人民幣,徐先生在再三斟酌衡量都把自己多年來積累,包括自己家留下的房產都賣掉了,買了這把提琴。因為這個琴,孩子老婆家裡意見很大。
三顧茅廬得名琴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多少年來,這首膾炙人口、流芳百世的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斐的《自由與愛情》詩世人皆知。然而,對於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背後的感人故事,就鮮為人知了。其實,裴翁的這首傑作,與一把充滿傳奇愛情故事的小提琴密切相關。令人欣慰的是,這樣一把琴被徐先生所收藏。
關於收藏這把名琴,還有一段很曲折的經過和背後的故事,十幾年前,他第一次應邀去歐洲出席國際博覽會,各種各樣年代不同、產地各異、大小不一的小提琴讓他大開眼界。不過對於那些價格昂貴的古典名琴,徐先生只能“望琴興嘆”。他思忖著到一些收藏者的家裡或許能夠得到更具價值的歐洲古典小提琴。於是他們到了匈牙利繼續踏尋,當時,一位國外藏友回憶說,該國一位上了年紀的女收藏家有不少古舊小提琴,好像還有一把很古怪的琴——背板、面板既有文字又有雕刻,尺寸和工藝也很獨特,在提琴界好像鮮有見到。朋友不經意的話語引起了徐先生的濃厚興趣,他們幾經周折,在一個偏遠的村莊找到了女戶主。這位收藏者很高興遠道而來的朋友,遂展示了她那裝在保險柜中的提琴,幾十把國度不一、年代不同的小提琴讓來者頗為驚嘆。徐先生第一眼就盯上了擺放在一個角落裡的這把雕花小提琴,他拿在手裡好一番掂量。然而,主人只是禮貌性地讓客人欣賞了一下,馬上就小心翼翼收回去了。但好像與這把琴有著某種緣分,回到下榻處,徐先生輾轉反側,次日他再次來到藏者家中看琴、聊天。魂牽夢繞,第三天他又獨自前往賞琴、寒暄。在他後兩次獨自看琴並和主人閒聊中得知,這對夫婦年近七旬,不太會漢語,但對中國卻極有感情,幾年前收養了一個中國女孩並悉心呵護。徐先生向他們介紹了好多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自己遊走世界,收藏各地名琴的艱難經歷。他對小提琴的那份執著和熱愛終於深深打動了這位收藏長者,最終這位收藏者將這把提琴讓給徐先生收藏。
異國得名琴,他和藏友都不知道這把琴的出處與來歷。後來經專家鑑定,這把琴是1751年間匈牙利一位制琴大師精心製作的,上面文字描述的正是一個愛情典故——傳說制琴大師年輕時雖家境貧寒,但聰慧睿智,他在一次學琴時認識了一位美麗善良的貴族公主,兩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然而公主家人欺貧愛富,極力反對二人來往,公主不堪壓力,憤而離家出走,從此不見了音訊。爭強好勝的小伙子苦練琴藝,幾年後無論演奏或制琴都已爐火純青。他也一直在日夜思念、苦苦尋找戀人。直至年過半百、鬢髮斑白,終無覓到戀人蹤跡。為了留住心中那份最美好的記憶,他晝夜勞作、窮盡畢生技藝製作了一把小提琴,並刻有詩文,配有畫圖,作為對戀人永恆的思念。
近距離觀察這把小提琴,其外形猶如一位少女凹凸有致的身段,整體構圖和顏色古樸典雅、精美絕倫,雕刻精美的花飾間一名俠客在坐騎上疾奔,尋找自己遠方心愛之人。雕刻的文字意思大致為:“上帝啊,我為什麼成了一個蒙面遊俠四處尋找?都是因為這個殘酷的社會將我和我情人拆散;從此,我的足跡遍布多瑙河西邊的匈牙利廣闊大草原,你們將再也無法見到,我在何處停留!”由於這把小提琴中的故事在匈牙利民間廣為傳頌,一百多年以後,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斐見到這把琴,便將其收藏,因為被這個愛情故事所深深觸動,從而寫出了這首著名的《自由與愛情》,令世人沒想到的是,詩人有感而發的這首四句詩,後來居然成為了流芳百世的著名愛情詩篇,然後這把琴轉手多次最後到了徐先生手裡。
社會活動
以琴會友
徐先生待人坦誠,並加以其見識廣博,專業知識得到業界人士普遍認可,徐先生在北京多次策劃舉辦以提琴為主題的藝術沙龍。徐兆民先通過各種途徑和大家一起分享小提琴的歷史、文化、收藏故事以及小提琴的激情演繹。
我邀世界名琴來北京
2012年5月12日至27日,由北京天寶和聲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的“歐藝琴聲”西方古典樂器文化藝術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沙龍展廳隆重展出。這是在國內首次舉辦,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歐洲古典名琴展。此次以展示和鑑賞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製作的提琴精品和鍵盤樂器為主,展品是由古樂器收藏家徐兆民先生以及一些國內外收藏家提供的四十餘件歐洲古典樂器,其中包括三十餘件大、中、小提琴,低音提琴,豎琴等弦樂器以及十八世紀英國的古董鋼琴、風琴和管風琴。更難得的是斯特拉蒂瓦里、瓜奈利、瓜達尼尼、伽利亞若等世界頂級大師製作的名琴參展,充分體現了世界古典樂器的藝術與文化收藏價值。此次名琴展還使觀眾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義大利大師的作品,也使我國樂器製作者們藉此觀摩而有所啟迪,從而提高我國樂器行業的製作水平。為了普及高雅文化藝術,向國內外的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們展示這些難得一見的世界樂器藝術珍品,在國家大劇院的支持下,徐先生傾力籌劃了這次公益性的展會,美國、英國和匈牙利的一些古董樂器收藏家們也慷慨地為本次展會提供了數把世界頂級名家的小提琴。在這個視覺和聽覺的音樂文化盛宴上,所有愛好音樂的觀眾都可以參與和互動,盡情交流高雅藝術,展現藝術風采,盡情地觀賞美,體驗美,憑藉自己的感官和心靈來鑑賞名琴,享受非比尋常的美妙體驗。
徐兆民
人生經歷
1946年l月入共產黨,同時入伍。華野九縱二十五師班長。立一等功。即墨臥牛山戰鬥犧牲,葬於臥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