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佑良
- 出生地:江蘇常熟
- 出生日期:1933年11月
- 職業:高級工程師
個人情況,個人履歷,成就和著作,
個人情況
現任國際著名組織、世界傑出華人文化研究中心終身榮譽博士、中華民族振興基金會副會長、國務院下屬經濟發展調研辦公室調研員、中華民族經濟文化發展協會、上海工作委員會名譽會長、北京時代學人文化研究院特聘院士、中國評論月刊雜誌社特邀評論員、世界華人交流協會理事、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教育委員會特邀研究員、上海市淨水技術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水務局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中華國際(香港)老年世界基金會顧問。
個人履歷
五十年代參與周總理所關心的由國家建委孫景文副主任所主持領導的東北大夥房水庫引水工程的勘察、規劃,論證、設計工作,使撫順石油工業緊迫的用水問題得以解決。
任中南地區給水挖潛領導小組技術負責人,以技術改造提高水廠供水能力大於45%,緩解各地供水矛盾。在中國土本工程學報首次發表礬花破碎後的過濾效能論文,在天津創始雙向雙層濾料濾池生產性套用,獲天津市紅旗項目和國家建築科學研究院先進工作者稱號。
八十年代參與國家科學十年發展規劃1302—3協調製訂和全國重點水廠調查。七十年代曾通過清華大學系統工程系聯繫美國密執安大學應維琪教授,協助上海引進美國特拉瓦潮汐河流模式,作為黃浦江管理模式。
參與室外給排水設計規範等三項國家重要基礎標規的協調研究制訂,負貢組織二項國家規範項目研究,重點推動了電滲析、逆流再生離子交換新技術在國內的廣泛設計套用。
首次在國內警示性提出飲用水處理用混凝劑衛生質量問題和建立衛生監督的重要建議,引起國家建委和衛生部門重視,促成及時制訂衛生質量標準和監督措施。
八十年代提山上海工業水處理科技體制改英模式引起市府重視,促成聯合國授援單位——上海市工業用水技術中心的建立。參與市科委課題科技成果鑑定體制改革一評價科技成果的指標體系、如何縮短科研項目和新產品開發周期二個項目研究,為中國科技體制改革提供基礎資料。
以課題組主要負責人身份參與高純水引進裝置國產化研究(市經委課題),成果對國產裝備改造和指導系統設計研究具普遍意義,獲上海市科協優秀科技諮詢成果三獎。
九十年代參與上海市水資源開發利川保護課題研究,系主要組織者和執筆人,各系統一白數十位專家參與該課題,為解決上海市統一的水管理政策提供基礎資料,曾得到當時朱鎔基市長的重視,並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曾擔任上海科技發展諮詢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成就和著作
近三十年來,對東西方文化涉及的諸多領域,包括:東西方文化流源,古今方法論、西方現代管理理論、企業文化、知識經濟和科最創新、世界性敏感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研究。
尤其對高智慧型創造性思維特點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代表著作有:《如何進一步理解知識分子勞動特點》(1982年送呈市委組織部的文章)、《科學哲學與科學思想的智慧》、《論創造性思維的抑制與發揚》
(1986年)、《上海高智慧型研究諮詢機構的發展策略》
(1986年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會年會論文),《諾貝爾獎與科學精神及科技長足發展後的思考》(此文於2001年底在紀念諾貝爾科學獎頒獎100周年全國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對未來教學、科學、科技兩面性,“文化自覺”和地球環境意識等方面進行了總體思考:獲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新思想新學術成果一等獎)、《頓促新老年學粉墨登場》(2001年獲國際優秀論文獎、2003年獲中國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特等獎、2004年獲現代化前沿理論科研成果一等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拓者理論知識、經驗之談》(獲全國理論創新優秀成果一等獎),《當前世紀人類應予思考的一些問題》(已成為人比日報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人生格言經典》中的優秀佳作)。
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與國內外多方面專家學者進行過廣泛接觸交流。提山了開拓社區新文化、倫理重建和搶救中華珍貴文化古籍三套方略和措施;提出了凝聚各界專家力量,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建立文化產業優勢,構建精劉道德優良風和長期誠信不衰效益,並具有“三關懷”(人文關懷、資源關懷、環境關懷)的城鎮發展模式。
始終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要因素,對促成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創造世界人類未來文化以及和諧社會的建立均是十分有益的,其代表性著作有:《世界經濟、世界性問題和中國傳統文化》、《孔子思想在新世紀的突現和增輝》、《兒重讀經和古德教育》(系2002 年在《第四屆國際儒商大會》上的講話)、《對“心時代”到來的一點感受》(2004年獲21世紀理論與發展優秀論文一等獎,獲獎評價為結構嚴謹、內容翔實、立意新穎、高屋建瓴),《從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過程中所引發的思考》(2004年獲世界優秀學術論文[成果]國際金獎、中國科學發展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從人文精神的源頭上,解讀“孝”字的悶葫蘆現狀》(2005年在《文明中國一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論與實踐》論文卷上發表)。
對“治世”法則、未來文化、真正的以人為本、真止的學者、人學等進行了探討研究。認為人學的研究重點應是人的精神道德整體走向問題和人與整個社會協調發展問題;管理者必須對人的整體性(包括生物屬性、社會屬性、思維屬性等方面)有足夠全面的理解。對世紀亞洲大學學科設定和教育功能提出了框架設計,因而被亞洲智慧型集團延聘為“三學”課題組副組長和高級研究員。
曾結業於上海中醫業餘進修學院針灸專科,與醫學界高層有較多交往。對衰老學、老年學、養生學理論有相當研究,參與多處老年休療基地的規劃設計;提出了以創建“高智商長壽敬老體系”為目標的新老年學說,入選《中國當代思想寶庫》、《中國專家學術成果通鑑》和《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創新思想文庫》等世紀重要典籍;並總結出多種簡易療病養生方法,幫助數白例各類患者擺脫病痛、治癒疾病。經過多年調查研究證明,離退休高級知識分子大多具備難得的“三性”(忠誠報效性、熟練操作性、本十適應性),應從積極保護開發比族人力資本和社會寶貴文化知識資源高度來對待他們,並提出了老年要有較大作為的前提條件對有關部門制訂老年知識分子政策問題上產生了一定影響(詳見2003——2004年全國開展的《中國人力資源、科研、學術成果調查報告》)。
業績已入編《二十一世紀傑出專家》、《世界華人傑出專家名典》、《當代傑出管理專家人才名典》、《中國學術大白科全書》(學者卷)、《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中華名人大典》、《中華名流世家》等九十多冊新世紀巨典中。
被權威部門評選為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和實踐“三個代表”的楷模人物。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院院十共同列入能代表中國世紀科技水平和成就的“中國世紀專家”行列。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授予“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名家”、“終身成就知名專家”稱號。
世界傑出華人文化研究中心特別授予“世界傑出華人”朵譽稱號。世界學術成果研究院授予“世界重大學術成果”特等獎,眾多國家級研究院分別授予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和特等獎。
世界管理科學研究院授予“世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特等獎和“1999——2008十年世界時代傑出創新人物”朵譽稱號。
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科學論壇,授予“全國建設小康社會先鋒模範人物”光朵稱號。並朵獲“新時期傑出貢獻紀念獎”、“新時期發展戰略優秀學術成果特等獎”。其創業事跡得獲社會各界好評,被各界新聞媒體以各種形式廣泛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