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和(抗戰民主人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中和(1902~1974),江蘇省鎮江市揚中縣公信橋(今聯合鄉紅燈村)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徐中和
  • 出生地:江蘇省鎮江市揚中縣公信橋
  • 出生時間:1902年
  • 去世時間:1974年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1917年往無錫學徒,後在無錫開店。
1922年,在上海開辦洋傘廠。
1929年與人合股創辦四達橡膠廠。抗日戰爭勝利後,四達橡膠廠改名大孚橡膠廠,徐任經理。
1946年與凌馥康(即凌雲超)等人發起組織“揚中縣旅滬同鄉會”,徐任理事長。後又積極參加以鎮江丹陽金壇溧陽揚中五縣旅滬同鄉會名義歡宴舊友華羅庚博士赴美。
1948年10月協助改組揚中縣旅錫同鄉會,並捐助該會全部經費和揚中旅滬同鄉會的日常用費。
抗日戰爭時期,揚中縣抗日民主政府給養困難,曾派人赴滬求助,徐不僅出資,且設法購置西藥和軍需品轉運揚中,支援抗日軍民。 1946年國民黨揚中縣政府軍警特務大肆搜捕抗日民主政府人員,徐以揚中縣旅滬同鄉會理事長的身份,奔走聯繫,出面營救。
徐一貫關心和支持家鄉教育事業,1944年曾在上海中山北路獨資興辦“中和義務國小”,以方便旅滬同鄉的子女就讀。1945年7月,抗日民主政府於八橋創辦初級中學,同年11月北撤時,民主政府曾囑李友之等保護學校。
1946年初,國民黨揚中縣政府查封八橋中學,李友之等赴滬向旅滬同鄉會求援,徐等以“揚中中縣旅滬同鄉會”名義向國民黨揚中縣政府交涉,終以改名“私立揚中縣八橋初級中學”的做法而保住學校,並於1946年招收新生。旅滬同鄉會組成校董會,徐任董事長,並募集款項(大部由徐負擔),為學校購置圖書、教具等。次年徐還以個人名義贈送八橋中學全體師生每人1雙球鞋。
家鄉一些國小因經費困難而去滬向旅滬同鄉會求助者,徐率先解囊。鄉人至滬謀生,有求助於徐者,亦無不盡力相助。得徐資助的求學青年,亦有多人。家鄉興辦公益事業,徐總是當仁不讓,出資出力。三茅鎮北當鋪橋年久失修,徐捐30石米的現金建橋,新橋建成,曾以“中和橋”命名。
1949年斧頭街沿江陡坍,徐亦慷慨捐款用於止坍。
1949年揚中遭受水災,1950年陳忠廉至滬募捐賑濟災民,徐與旅滬同鄉捐款折合大米百餘石。
1950年大孚橡膠廠與蘇南軍區後勤部合資經營,成為公私合營企業。
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徐被捕入獄,並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於1957年提前獲釋。
1974年在上海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