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革命時代的中國

後革命時代的中國

《後革命時代的中國》是美籍土耳其裔漢學家阿里夫·德里克編著的一部關於“革命時代”後期中國所面臨的現代性、文化霸權、國學復興、資本主義的矛盾等一系列首要且深刻的問題探討,企圖在21世紀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與開天闢地的變革中尋求一條是屬於中國的康莊大道。

《後革命時代的中國》不是一本能給你任何結論的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對所有問題都做了模稜兩可的判斷;但我們畢竟活在現實之中,我們在一個連續的時間線中所作的決定構成了整個歷史,如果你真的關心後革命時代在中國所出現的以上問題,那么德里克近似胡攪蠻纏的論證一定會引發你新的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後革命時代的中國
  • 作者阿里夫·德里克
  • 譯者:李冠南、董一格
  • ISBN:9787208127722
  • 頁數:388
  • 定價:49.00¥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6-1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當下談論的“中國模式”,只不過是現代化範式的一個本土版本,雖然一再強調自主性,但它一直在跟隨美國的腳步,而後者並沒有光明的前途可言。——阿里夫·德里克
清華國學院“講學社叢書”第二輯,美國漢學權威、左翼前沿理論家德里克開啟“梁啓超紀念講座”
面對全球現代性中過剩的歷史與 匱乏的未來,對中國知識界百年變革作批判之思
——20世紀初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的“中國化”困境,如何啟發社會科學在對中國文化之一致性和差異性的調和中,從西方的知識霸權中解放出來?
——改革開放至今的儒學復興、國學熱潮,是否已經足夠警惕歐洲中心主義,卻忽視了與資本主義的合謀?這一“歷史的復興”怎樣才能超越民族國家的邊界,對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倘若拒絕質疑發展,中國能否輸出真正可複製的“中國模式”?會不會成為美國衰落後的世界新霸權?

作者簡介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1940— ),1940年生於土耳其,於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當代著名精研近現代中國革命史的美國漢學權威,“後革命時代”學領域獨樹一幟的左翼前沿理論家開創“後革命”與“後社會主義”等論域,介紹“全球化”概念至中國大陸學界的第一人。1971—2001年任教於杜克大學歷史系,2001年起在美國俄亥俄州俄勒岡大學任“奈特社會科學講座教授”(Knigh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2006年榮休。他長期致力於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革命史的研究。《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1919—1937》《中國共產主義的起源》《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等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學界“中國研究”權威學者的地位。1990年代起,他將其理論撰著領域擴展至後殖民批評與文化研究,《革命之後:警惕全球資本主義》《後殖民氛圍》《全球現代性》等著作令其躋身於當代美國社會科學界重量級學者的行列。
阿里夫·德里克阿里夫·德里克

目錄

序 言
第一講 導論 :現代性,全球性,歷史——方法論的反思
現代性 // 全球現代性 // 多種現代性 // 多元歷史
第二講 我們的認識途徑 :全球化——普遍主義的終結?
多元現代性//全球化與人文科學//多元現代性:全球性的文化多元主義 // 將當下歷史化 :日常鬥爭與認知途徑
第三講 現代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史
馬克思主義史學概覽 // 結論性意見 :遺產
第四講 邊地上的孔夫子 :全球化、發展的國家與儒學重構
儒學的死亡與復活//東亞、資本主義與儒學//“美國的孔子”:杜維明與儒學復興//“製造儒學”//“邊地上的儒學”
第五講 時間空間、社會空間與中國文化問題
中國的文化形成:當下和過去//China/中國——為無名國度命名//歷史的負擔:文化與多元決定//流動中的文化 :跨民族主義與文化棲局空間
第六講 中國化 :將中國世界化——20 世紀中國的社會學和人類學
社會學和人類學:起源與本土化//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本土化 :社會科學中的政治 // 中國化 :一種批判性評價
第七講 全球現代性時代的國學
全球現代性與知識擴散 // 遺產 // 國學 / 全球現代性
第八講 全球現代性的再反思 :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現代性
全球性的概念領域//全球現代性//全球現代性的過去與未來(?)
參考書目
評議 :國學院裡的德里克(劉東)
印象記 01 從“德老”到“老德” (董一格)
印象記 02 德里克(王洪波)
專訪 : “歷史學不是反革命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