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繪畫性抽象
- 外文名:Post-painterly abstraction
- 別名:非繪畫性抽象
概念來源,藝術史中的後繪畫性抽象,後繪畫性抽象展覽相關信息,
概念來源
後繪畫式抽象是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創造的一個術語,作為他在1964年為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策劃的展覽的標題,該展覽隨後在沃克藝術中心和多倫多藝術畫廊(Toronto Art Gallery)巡迴展覽。
藝術史中的後繪畫性抽象
1960年代早期抽象主義已經達到它的最高峰,而在當時的歐美,藝術風格不斷快速變化。當時的西方社會處於消費時代短暫的豐富與繁榮,以及甘迺迪時期短暫的樂觀主義當中,這取代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嚴格節制和約束。格林伯格對這種社會現狀進行反思,並反覆思考藝術家們未來各式各樣的可能性,他寫道:“在抽象表現主義的浮誇之後,我們所需要的是更有紀律和拘泥於形式的藝術,一種能夠體認到並專注於本質要素的藝術;繪畫藝術本身所無可剝奪的本質包括兩種慣例或基準的組成,亦即平面的特性,以及其平面的界限”。
到了後繪畫性抽象興起時,現代藝術在去除了作為主題的形象後,又去除了色條、色彩等繪畫的形式要素。後繪畫性抽象的藝術家們想對抽象表現主義的手法做出突破,他們用幾何圖像或有明確用幾何圖形或有明確邊緣的形狀來構成他們的抽象繪畫。他們反對抽象表現主義的筆觸奔放,色彩飛濺,講究畫面肌理等手法,捨棄了抽象表現主義的明暗對比以及具有二度空間的畫面效果,而代之以輪廓明確的抽象形狀和光滑平坦的大色面,構成平坦的二度空間畫面,沒有圖樣與背景的區分,整幅畫就是一個單元,純粹地追求色面與造型的繪畫效果。早期的以及60年代中期的該派畫家,都用一種造型要素來構成畫面,如諾蘭德的畫用圓形、萊因哈特的畫用十字形作為基本單位來組織畫面。正因為這種繪畫講究秩序性,所以有時也叫系統繪畫。丙烯酸(acrylic)顏料的開發和生畫布的使用,也是這一派繪畫的一個特色。故此,也有人命名該畫派為“抽象形式主義”、 “色域繪畫”(Color Filed Painting)、 “色彩抽象主義”、“系統繪畫”(Systemic Painting)等。不過,“色域繪畫”和“後繪畫性抽象”這兩個名稱較常用。“硬邊藝術”也是1960年以後發展起來的與“大色域繪畫”有共通性的一個當代美術流派,其命名由美國加州的藝術評論家蘭斯納首先提出,由於這一派畫家也以平坦的大色面來追求造型和色彩的純粹效果,故“硬邊藝術”亦常被歸納到“後繪畫性抽象”或“色域繪畫”的範疇內。
後繪畫性抽象展覽相關信息
本次展覽共有31位藝術家93件作品參加展覽。表格內容整理自線上檔案。
序號 | 藝術家名稱 | 藝術家相關作品 | 藝術家信息 |
---|---|---|---|
1 | 瓦爾特·達比·班納德 | 1934年出生於康乃狄克州的紐哈芬。195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跟隨威廉·塞茨(William Seitz)學習。 | |
2 | 喬治·比爾里恩 GEORGE BIRELINE | 1923年出生在伊利諾州皮奧里亞。1946-49年在布拉德利大學學習,1950-52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學習。1953年在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Beck畫廊舉辦首次個人畫展。 | |
3 | 傑克·布希 JACK BUSH | 1909年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曾在蒙特婁和多倫多學習。1962年獲得加拿大高級理事會資助進行歐洲和美國研究。居住在加拿大多倫多。 | |
4 | 基因·戴維斯 | 自學成才的藝術家。聯展包括 "形式主義畫家",華盛頓現代藝術畫廊,1963年。住在華盛頓。 | |
5 | 恩斯特·戴林格 ERNEST DIERINGER | 1932年出生在芝加哥。1950-54年,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住在紐約。 | |
6 | 托馬斯·當寧 | ||
7 | 拉爾夫·杜卡西 RALPH DuCASSE | 曾在辛辛那提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紐約的漢斯-霍夫曼繪畫學院學習。 | |
8 | 保羅·菲利 PAUL FEELEY | 出生於愛荷華州的得梅因。曾在加利福尼亞的門羅學院學習,並在紐約的藝術學生聯盟跟隨托馬斯·本頓學習。 在佛蒙特州的本寧頓學院任教。 | |
9 | 約翰·費倫 JOHN FERREN | 曾在巴黎大夏米爾學院、巴黎索邦大學和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最開始是一名雕塑家。 | |
10 | 山姆·弗蘭西斯 SAM FRANCIS | 1923年出生於加州聖馬特奧。1941-43年、1948-49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 | |
11 | 海倫·弗蘭肯塔勒 | ||
12 | 弗蘭克·漢密爾頓 FRANK HAMILTON | 1923年出生在田納西州。1945-48年在史丹福大學學習,1949年在巴黎學習。 | |
13 | 阿爾·哈德 | 1928年出生在紐約。曾在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 League)學習。 | |
14 | 阿爾弗雷德-延森 | 1903年出生於瓜地馬拉城。1925-26年,在聖地亞哥的美術博物館學習。 | |
15 | 艾爾斯沃斯·凱利 | 1923年生於紐約州紐堡市。 | |
16 | 尼古拉斯·庫什尼克 | 1929年出生在紐約市。1948-1950年在藝術學生聯盟學習,1950-1951年在漢斯·霍夫曼學校學習。 | |
17 | 亞歷山大·利伯曼 | 生於俄羅斯基輔,1912年。在巴黎跟隨Andre Lhote學習繪畫,跟隨August Ferret學習建築。 | |
18 | 肯尼斯· 洛克希德 KENNETH LOCHHEAD | 1926年生於安大略省的渥太華。1945-1949年在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學習,1946-1948年在賓夕法尼亞州馬里恩的巴恩斯基金會學習。 | |
19 | 莫里斯·路易斯 | 1912年出生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卒於1962年。1930-1933年在巴爾的摩的馬里蘭藝術學院學習。 | |
20 | A. F. 麥凱 A. F. McKAY | 1926年生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尼帕溫。1946-1948年就讀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的省技術和藝術學院;1949-1950年就讀於法國巴黎大劇院;1957-1958年就讀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 |
21 | 霍華德·梅林 | 1931年出生在華盛頓特區。在華盛頓特區的天主教大學學習,1955年畢業。1961年獲得伍德沃德基金會旅行資助。 | |
22 | 肯尼斯·諾蘭 | 1924年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的阿什維爾。1948-49年,在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學習,並在巴黎跟隨Ossip Zadkine學習。 | |
23 | 朱利斯·奧里茨基 | 1922年出生在俄羅斯。在國家設計學院學習肖像畫,並在巴黎跟隨Ossip Zadkine學習。 | |
24 | 雷蒙德·帕克 | 1922年出生於南達科他州的貝爾斯福德。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學習,1946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48年獲得藝術碩士學位。 | |
25 | 呂迪格·桑德爾 | 1906年出生在紐約。在紐約大學學習,1931-32年在慕尼黑跟隨漢斯·霍夫曼學習。 | |
26 | 戴維德·辛普森 | 1928年出生於加州帕薩迪納。1952-56年就讀於加州美術學院,1956-58年就讀於舊金山州立學院。 | |
27 | 阿爾伯特·斯塔德勒 | 1923年出生在紐約。1941-42年在秘魯大學學習,1946-50年在佛羅里達大學學習。1950年在佛羅里達大學任教。 | |
28 | 弗蘭克·斯特拉 | 1936年生於麻薩諸塞州的馬爾登。在菲利普斯學院跟隨派屈克-摩根學習繪畫,在普林斯頓大學跟隨威廉·塞茨和史蒂芬·格林學習。 | |
29 | 馬森·韋爾斯 MASON WELLS | 出生在新英格蘭。曾在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建築學院學習。 | |
30 | 埃默森·沃爾弗 | 1914年出生在芝加哥。曾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1938年,作為畫家參加WPA-藝術計畫。 | |
31 | 弗里德爾·德祖巴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