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福島時代中國核能的公眾接受度與社會抗爭研究》是2022年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後福島時代中國核能的公眾接受度與社會抗爭研究
- 作者:肖群鷹
- 類別:社會學
-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476175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研究中國核能社會公眾接受與不接受問題的專著。研究立足於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後世界核能發展形勢惡化的時代背景,基於學科交叉和國際比較的視野,探討中國社會公眾對於核能的複雜心理特徵及其影響機制,思考如何防範和化解核能發展的社會衝突風險。該書可供重大項目社會風險管理研究與實踐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前言1
部分〖〗緒論1
一社會背景2
二研究背景7
三提出問題19
四研究設計20
第二部分〖〗中國核能發展的形勢與環境27
章新時期中國核能發展的形勢28
一中國的能源結構28
二能源結構與碳排放的國際比較32
三後福島時代國際核能利用的格局變化36
四世界與中國能源的未來45
第二章中國核能發展戰略分析53
一發展核能或可解決的問題53
二中國核能技術的性能指標59
三中國核能的發展階段66
四核能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70
第三章中國核能的發展現狀75
一中國核能設施的空間分布75
二核能利用的國際比較78
三中國鈾礦的儲量與消費82
第三部分〖〗中國核能的接受度與社會抗爭85
第四章核能的公眾接受度86
一公眾接受度的內涵86
二核能公眾接受度的調查與結論89
三核能公眾接受度的影響因素97
第五章核能技術套用的風險感知105
一提出問題105
二數據與方法106
三核能技術的風險感知107
四核電站周邊居民的風險感知頻譜115
五討論118
第六章中國核能發展的議題對抗121
一引言121
二文獻回顧122
三分析資料與研究方法124
四我國核能輿論場域的話語競爭127
五我國核能輿論場域的社會心理特徵135
六結論與討論137
第七章西方反核運動的發展態勢與特徵139
一引言139
二西方反核運動的發展階段和主要形式140
三國際反核運動的特徵149
第八章中國核電登峰之路的社會抗爭155
一引言155
二中國的反核事件156
三與西方反核運動的差異性比較162
四中國反核事件的自有特徵分析166
五討論與建議168
第九章核能社會抗爭機理辨析171
一反核事件形成機理的理論辨析171
二核能社會抗爭的分層解析框架175
三討論178第四部分〖〗核能接受度與社會抗爭的影響機制179
第十章核電站公眾信任機制的探索性研究180
一背景與問題180
二數據與方法184
三結果189
四討論191
第十一章核電站公眾接受度的公平機制探索194
一背景與問題194
二數據與方法198
三結果199
四討論202
第十二章核能技術套用的社會抗爭模型與
測量量表205
一提出問題205
二研究綜述206
三數據與方法208
四結果211
五討論214
第十三章鄰避項目抗爭的社會動員機制216
一提出問題216
二案情介紹217
三為何如此不同: 兩市市民如是說224
四社會抗爭的資源動員比較227
五討論232
第五部分〖〗低接受度與社會抗爭風險的防範和化解233
第十四章利用大數據監測核能項目的“民意”234
一研究背景234
二理論解釋模型235
三變數操作化237
四檢驗241
五核能項目線上“穩評”模式設計249〖〗第十五章核能的心理認知調適255
一撬動心理認知障礙255
二發展反饋當地的顯性制度257
三從雙路徑提升公平與信任258
四讓技術與社會一起成長259
五討論263
第十六章核能應急風險溝通264
一實施應急風險溝通的必要性264
二核能風險溝通的規範和依據267
三風險溝通的階段與框架269
四基於WSR方法論的核能應急風險溝通
方案設計273
五討論282
第六部分〖〗總結與建議283
一主要研究工作284
二主要研究結論286
三創新與突破290
四對策建議291
五發散思考295
附錄A國際核能公眾接受度調查數據303
附錄B瑞士核電站接受度量表305
參考文獻306
作者簡介
肖群鷹,1975年11月生,福建泉州人,2009年獲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15年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後出站。現任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社會風險分析與評價等領域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基金項目3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1項。發表中英期刊論文30餘篇,合著《公共危機管理與社會風險評價》、《中國公共安全評論》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