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

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

《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 一書是中外作者合作研究的成果,是國內第一部研究後現代主義哲學的原創作品。本書對產生並興盛於法國的後現代主義哲學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是研究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哲學的一本有價值的參考讀物。

基本介紹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後記,

版權資訊

出版時間: 2003
ISBN: 9787100037365
開本: 16
定價: 50.00 元

內容簡介

“後現代主義哲學”產生於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法國哲學家雅克·德希達、米歇爾·福柯、吉爾·德勒茲、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和讓·波德里亞等人把北美關於後現代文化形式的討論上升到更為深刻、更為廣泛和更具綜合性的哲學高度,形成了“後現代主義哲學”。
本書僅從法國的幾位後現代主義哲學家的思想本身入手,從學理上弄清楚後現代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思想來源、主要學說,使讀者對於到底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哲學的基本內容,後現代主義哲學大師們到底說了些什麼、寫了些什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以避免對後現代主義哲學人云亦云、泡沫式刻意炒作的傾向。全書共分四個部分:導言;第一編,後現代主義哲學通論;第二編,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直接思想來源;第三編,後現代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

作者簡介

馮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歐盟學會副會長。1994-1995年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個人專著有《笛卡爾第一哲學研究》、《法國近代哲學》、《當代法國倫理思想概論》、《笛卡爾》等;合著有《西方哲學史新編》、《西方哲學問題研究》、《當代外國倫理思想研究》、《西方哲學史》等;有學術論文數十篇、譯著多部。
弗蘭西斯·弗·西博格(Francis F.Seeburger),美國丹佛大學哲學系主任、哲學博士、教授;著作有《思想之流》、《情感文化》、《沉迷與責任》,還發表過許多關於維根斯坦、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哲學論文。
高宣揚,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哲學博士,曾先後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巴黎第十大學和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及台灣東吳大學任教和研究,著有《後現代論》、《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弗洛伊德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導引》、《解釋學簡論》、《薩特傳》、《李克爾的解釋學》、《當代社會理論》等數十部專著。
瑪麗安·霍布森(Marian Hobson),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College)法語教授,英國科學院院士,著有《雅克·德希達——開放的思路》,《盧梭再評價》、《盧梭與十八世紀》、《藝術的對象》等著作。
石計生,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教授,著有《馬克思理論與當代社會制度》等著作。

目錄

導言:從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的哲學轉向
“後現代”與“現代性”
後現代主義的哲學轉向
如何看待後現代主義哲學
第一編後現代主義哲學通論
總論:後現代主義還是後現代主義?
第一章現代性和後現代性:爭論的維度
一現代性的意義
二從17世紀到20世紀的“現代”哲學
三胡塞爾與後現代主義之間風格的對比:傳統的問題
四後現代主義:家庭畫像
五結論: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回顧
第二章後現代主義的概念和風格
一導論:維根斯坦論家族相似
二解開現代概念的死結
三五種後現代概念化風格
第三章技術、道德和後現代
一引言
二科學和技術:現代敘事
三海德格爾對科學技術過渡性的反敘事
四關於科學技術的三種後現代敘事
第四章後現代女性主義
一引言
二桑德拉·哈丁與“女性主義中的科學問題”
三女性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之間的分岐
四法國女性主義的後結構主義
五後現代女性主義者
結束語:為“將要做的”書寫規則
第二編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直接思想來源
第五章喬治·巴塔耶對語言的批判和對生死的探索
一語言批判、創作與生命的超越
二神秘的內心經驗與主體性
三語言和死亡的神秘性
四性和情慾與生死奧秘
第六章勒維納斯論無限性和他者
一作為“第一哲學”的倫理學
二他者的面孔:總體性和無限性
第七章布爾迪厄的象徵性實踐和權力運作
一象徵性實踐的決定性意義
二“習性”的象徵性:“交響樂式表演”的運作模式
三行動場域中的權力運作
四作為象徵性權力的語言及其交換活動
第三編後現代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
第八章德希達的“延異”和“解構”
第九章福柯的知識考古學和權力系譜學
第十章德勒茲的“欲望的生產”
第十一章利奧塔論“後現代狀況”
第十二章讓·波德里亞論“擬象”和消費社會
參考書目
後記
附:作者簡介

後記

我學習和研究西方哲學是從經驗論和唯理論開始,後從笛卡爾而進入法國近代哲學,在這方面出過幾本書。真正接觸後現代主義哲學是從1990年開始的,當時動手寫《當代法國倫理思想研究》一書,涉及到德希達、福柯和德勒茲等人的思想。1994一1995年我在英國牛津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時,除關注英美哲學的一些問題外,繼續接觸到法國後現代主義的一些材料。兩次赴法國的短期訪問,又使我在這方面得到充實和提高,因而,使我下定決心要把後現代主義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有幸的是,國家社科基金委員會批准了這一課題,使我的決心能夠變成現實。
在我設計完這一課題的提綱後,我又想應該組織不同國別和地區的學者來共同合作研究這一課題,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可能闡釋出後現代主義哲學的不同意蘊,這也許更符合後現代主義的方法論風格。於是我聘請了美國丹佛大學哲學系主任弗蘭西斯·弗·西博格(Francis F.Seeburger)教授、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法語教授和法國哲學專家瑪麗安·霍布森(Marian Hobson)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哲學博士、著名的法國哲學專家高宣揚教授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石計生先生加盟,共同完成了這一項目。前三位學者還來中國人民大學給我的研究生講授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在北京停留期間的生活還得到國家外國專家局的重點研究課題基金的資助。在此,我不僅要向上面四位學者表示感謝,同時,也向國家社科基金委員會、國家外國專家局重點課題研究基金會表示誠摯的謝意,沒有這些學者的合作和基金會的支持,這本書就不可能呈現給各位讀者。我的博士生陳喜貴翻譯了兩位外國教授的文稿,我的博士生孟彥文和碩士生蔡立慶,他們也為翻譯做了很多工作,分別提供了部分初譯稿,博士後研究人員費多益幫助我通讀了全部文稿,協助做了很多文字和引文出處的訂正工作,在此我向他們一併表示感謝。
我就該課題進行研究的一些階段性成果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等雜誌和著作上發表,現作了一些修改後彙編於此書中,在此我也向上述雜誌和著作的編輯和出版者致謝。
商務印書館的陳小文先生以其獨到的學術慧眼、突破常規將該書列入出版計畫並儘快出版,既滿足了學校教學之急需,又能使我們能夠儘早地聽到學術界的反饋意見,這是為我國的外國哲學教學和研究做了一件好事,用簡單的言辭無法表達我們對他的謝意。同時,我還要對編輯徐奕春先生在本書的編輯中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