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牛坊村花鈸大鼓

後牛坊村花鈸大鼓

花鈸大鼓是後牛坊村的花會之一。此傳統民間表演藝術形式在北京、河北、遼寧等地均有流傳。在昌平區現存的61檔二十多種花會中,“花鈸大鼓”可算是一支艷麗的奇葩。該村曾有多檔花會,如五虎棍、耍叉(開路)、舞帆、高蹺、花鈸大鼓等。但其他花會都已沉寂多年基本失傳,唯有“花鈸大鼓”碩果僅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牛坊村花鈸大鼓
  • 類型:民俗藝術
  • 鼓面直徑:73cm
  • :36cm
起源,現狀,

起源

昌平後牛坊村花鈸大鼓昌平後牛坊村花鈸大鼓
後牛坊村“花鈸大鼓”,屬花鈸中的“文鈸”,原名稱“雷音聖會,子弟花鈸”,百姓俗稱“大鼓會”,據傳是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山西洪洞縣逃荒到後牛坊的白鬍子老人,教給當地村民的。由於後牛坊人也來自山西洪洞,出於對先人的懷念,便將這檔傳統民間藝術世世代代地流傳下來。
“花鈸大鼓”表演以鼓、鈸為主要伴奏樂器。表演時由8個成年人敲打鼓面直徑73cm,高36cm的大鼓。由8-12歲男女兒童12人,邊擊打直徑17cm的小銅鈸邊舞蹈。有“長行鼓”“老八架”“隆通通”“上調、下調”和“三鈸起鼓”等10餘種鼓譜,每套鼓譜都以“長行鼓”鼓點相串聯。音樂節奏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五拍子等。配合鼓樂的節奏有彈跳、換跳、自轉、對鈸、扔腿接鈸等各種舞步,表演人多時可達幾百人。1957年3月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獲獎。

現狀

“花鈸大鼓”有較高的民間花會藝術及民俗文化保存價值,可為研究傳統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提供相關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