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後漢書二十八將傳論
- 作者:范曄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出處:後漢書
- 作品體裁:史論文
- 作品別名:中興二十八將論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論曰: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上應二十八宿,未之詳也。然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至使英姿茂勛,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猶能授受惟庸,勛賢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矣。降自秦漢,世資戰力,至於翼扶王運,皆武人崛起。亦有鬻繒屠狗輕猾之徒,或崇以連城之賞,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勢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蕭、樊且猶縲紲,信、越終見菹戮,不其然乎!自茲以降,迄於孝武,宰輔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縉紳道塞,賢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有抱關之怨。其懷道無聞,委身草莽者,亦何可勝言。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雖寇、鄧之高勛,耿、賈之鴻烈,分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特進、朝請而已。觀其治平臨政,課職責咎,將所謂“導之以政,齊之以刑”者乎!
若格之功臣,其傷已甚。何者?直繩則虧恩喪舊,撓情則違廢禁典,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參任則群心難塞,並列則其蔽未遠。不得不校其勝否,即以事相權。故高秩厚禮,允答元功,峻文深憲,責成吏職。建武之世,侯者百餘,若夫數公者,則與參國議,分均休咎,其餘並優以寬科,全其封祿,莫不終以功名延慶於後。昔留侯以為高祖悉用蕭、曹故人,郭伋亦議南陽多顯,鄭興又戒功臣專任。夫崇恩偏授,易啟私溺之失,至公鈞被,必廣招賢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爾。
創作背景
此篇選自《後漢書》。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為“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於是鄧禹、馬成、吳漢、賈復、朱祐等稱中興二十八將。他們在西漢淪亡之後,追隨漢光武劉秀,為復興王業、建立東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二十八將在《後漢書》中均有傳,范曄在朱祐、景丹、馬武等人最後一篇合傳之後,作了評論,後人名之曰《中興二十八將傳論》。
注釋譯文
1中興,謂漢有王莽篡位,後光武復興,為中興也。天有二十八宿,將以輔君洽化者也。
3司馬相如《封禪書》曰:因雜縉紳先生之略術。臣瓚曰:縉,赤色。紳,大帶也。
4《禮記》曰:大人世及以為禮。《漢書》曰:蕭望之署小苑東門候,王仲翁謂望之曰:不肯錄錄,反抱關為。
6《漢書》曰:上望見諸將,往往數人偶語。上曰:此何語?張良曰:此謀反耳。陛下起布衣,與此屬取天下,已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誅者皆平生仇怨,故相聚謀反耳。范曄《後漢書》曰:光武以郭伋為并州牧,過京師謝恩,帝即引見。伋因言選補眾職,當簡天下賢俊,不宜專用南陽人。帝納之。又曰:鄭興,字少贛,河南人,徵為太中大夫。上疏曰:道路流言,鹹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則人位謬矣。
7范曄《後漢書》曰:王常,字顏卿,潁川人,封山桑侯,拜為橫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絕席。又曰:李通,字次元,南陽人,封固始侯,拜大司空。又曰:竇融,字周公,扶風人,封安豐侯,為衛尉。又曰:卓茂,字子康,南陽人,為密令。世祖即位,以茂為太傅。
作者簡介
出身士族家庭,博覽群書。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出任冠軍長史,遷秘書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劉義康,貶為宣城太守,開始撰寫《後漢書》,遷寧朔將軍。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將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隨從孔熙先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