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河西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膠南市海青鎮
- 面積:2.8平方公里
- 人口:1005人
- 耕地:1320畝
自然概況,村名由來,茶葉經濟,茶鄉飄茶香,獲得榮譽,
自然概況
該村村域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20畝,其中茶園面積932畝。具有可持續發展生態山體2000餘畝,海拔在100—130米左右,嶺地順山勢平緩延伸,有茶山等大小水庫塘壩十餘座;春暖秋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4℃以上,適宜於多種作物生長。山體黑松、青白楊、刺槐樹鬱鬱蔥蔥,茶園、桃園、杏林、板栗披綠嶺頭山坡,毛竹、淡竹繞溝壑常青四季,春季花艷飄香,夏秋碩果纍纍,素有“北國小江南”之稱。
村名由來
據《徐氏支譜》記載,明初徐泰之後由大場遷此立村。因此地位於前河莊(今臧家莊)之後,故名後河(村)。於1955年以河為界分成兩個村,該村在西,更名後河西。
茶葉經濟
後河西是海青茶的發源地。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1967年)“南茶北移”試點成功,經過40個春秋幾代人的艱苦創業,2004n年戶均3畝茶,人均近1畝,建有大小茶葉加工廠10多個。出產的“碧雪春”牌系列綠茶以其肉質盛厚,葉厚梗粗,成茶玲瓏翠秀,嫩香濃郁,被定為國家名牌產品和青島名茶。產品遠銷國外和國內大中城市,被列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專用茶。該村2004年人均純收入5000元左右。
茶鄉飄茶香
提起山東省膠南市的海青鎮,第一個跳進腦海的印象一定是茶,其中,後河西村的茶名氣最大。素有"北國小江南"之稱的後河西村茶香裊裊,成方連片的茶園不但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也讓城裡人找到了休閒觀光的好去處。到2007年,該村的茶已成為特色農業、支柱產業,全村已實現戶均3畝茶,建有大小茶葉加工廠10多個,年生產乾茶近5萬公斤,產值600多萬元,後河西村也因此連續多年被評為膠南的"茶葉狀元村"。
為做大做強後河西村的茶葉品牌,截至2007年,該村投資60萬元,利用空閒場地建成了占地80畝、可容納600經營戶的茶葉交易市場,使茶農在家門口就能買賣鮮葉、交易乾茶。又投資40萬元,建成膠南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品種最豐富的茶葉生產資料超市,滿足了周圍20個茶葉村的生產需要。
該村依託青島海青綠洲茶葉精品園,嚴格有機茶和綠色、無公害茶的標準化生產與管理,重點打造國家級無公害茶園--後河西茶葉基地,不斷提升茶葉檔次和水平。同時,該村積極建設3處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QS等標準認證的茶園,以提高茶葉的生產效益,強化茶葉產業。
通過引導茶農、茶企積極參加"中茶杯"、"農業博覽會"、"名優茶博覽會"等品牌創建活動,增強了茶葉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同時積極搭建平台,舉辦"青島海青綠茶採茶節"和"青島海青茶業發展論壇",推進茶葉朝著"名牌化"方向發展。
隨著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的興起,該村圍繞茶做起了新文章。到2007年,該村投資20萬元,為茶園搞路、溝、渠配套,對原來的水庫進行石砌、整修,還新建水庫2座,新造防水林帶200畝,在茶園周邊建起隔離帶,並在全村實施戶用沼氣建設工程……通過一系列措施,建立適宜有機茶生產的微域性氣候,也為農業鄉村游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此外,搞好"青島市百萬畝果茶花卉基地建設"項目--後河西村示範村的建設,逐步實現茶樹良種化、茶區園林化、茶園水利化和栽培科學化。到2007年,已成功引進無性繁殖技術,經過無性繁殖的茶葉苗木,2008年春一次性繁殖100萬株茶樹以供園區使用。
獲得榮譽
該村連續被評為“茶葉狀元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示範村”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