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解構與重構的研究》是202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解構與重構的研究
- 作者:郭海紅
-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19817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1913年《鄉土研究》的創刊,標誌著科學意義上的日本民俗學正式確立。1962年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離世,後柳田時代的日本民俗學逐步形成。其在民俗辭彙、學理建構、研究對象的不同層面,以批判、發展、創新的多種路徑打破了柳田民俗學的秩序與習慣思維,同時也在解構主義開放性和無終止性發展道路上,超近個體與整體的協調,踐行著重構之路。本書從整體觀層面,對後柳田時代民俗學學術史進行了初步考察,旨在更好地思考學科本質性的問題,提供一個學科建設模式的個案研究,以及國家行政層面下民眾生活文化的創生髮展。
圖書目錄
導論
一、他者視角下的日本民俗學研究
二、民俗學範疇下的解構主義與重構主義
三、研究意義、研究方法與基本框架
四、現狀分析與創新之處
第一章 邏各斯中心主義:柳田時代的日本民俗學傳統
第一節 柳田國男的思想
第二節 柳田時代的民俗學學科體系
第三節 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的特徵
第二章 秩序的打破:日本民俗文化體系的一元到多元
第一節 稻作與民俗文化一元論
第二節 芋頭、旱作與民俗文化多元論
第三節 從“多元”到“複合”:解構的無終止性
第四節 批判的路徑——福田亞細男訪談錄
第三章 重構的初探:民間信仰與民俗時間中的“污穢(晦氣)/能量枯竭態”
第一節 作為前奏的兩態體系:“日常態”與“非日常態”
第二節 第三元素的介入:從“污穢(晦氣)”到“能量枯竭態”
第三節 民間信仰與民俗時間的重構:三態理論的套用
第四節 三態體系的生成機制
第五節 三態體系視角下日本民俗學的課題與發展——波平惠美子訪談錄
第四章 解構中的重構:環境民俗學的興起
第一節 環境民俗學興起的背景
第二節 道法自然: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環境民俗學
第三節 環境民俗研究中呈現的多視角
第四節 時代呼聲下誕生的研究
第五節 來自民俗自然志的訊息——篠原微訪談錄
第五章 解構的開放性:城市民俗學的興盛
第一節 城市民俗觀的雛形
第二節 結構的打破:城市民俗研究的全面展開
第三節 多元的思維:城市民俗研究的類型與視角
第四節 開放的思想:城市民俗學概述
第五節 從生活中感悟與捕捉民俗——倉石忠彥訪談錄
第六章 重構主義下的個體與整體:鄉土語境與文化資源化語境
第一節 “故鄉”認知的衍變:兼顧與鄉土的關係
第二節 城市化進程與鄉愁能動性
第三節 民俗文化資源化的體制機制
第四節 重構主義下的個體與整體——岩本通彌訪談錄
結語
一、後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的批判、發展與創新
二、關於日本民俗學基因的兩點思考
參考文獻
一、日文文獻
二、中文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郭海紅,女,文學博士,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研究方向為日本民俗學、日本社會文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後柳田時代日本民俗學的解構與重構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日本文化資源化理論與實踐譯介研究”等。出版譯著兩部:《民俗、文化的資源化:以21世紀日本為例》《河川的歸屬:人與環境的民俗學》。在CS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先後赴日本山口大學等交流,在九州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