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村村民委員會是建村時因後面有山故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山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òushān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性質:歷史地名
- 省份:黑龍江省
後山村村民委員會是建村時因後面有山故名的地名。
後山村村民委員會是建村時因後面有山故名的地名。地名含義根據地理位置得名。歷史沿革原名是1975年建立取名二場,1980年第一次地名普查命名後山屯,1985改為後山村,2001年合併到福山村。1...
後山村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7.50公里, 國土面積20.30平方公里,海拔2240.00米,年平均氣溫7.20℃,年降水量841.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等農作物。有耕地2550.39畝,其中人均耕地1.88畝;有林地104.50...
後山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勐佑鎮新林村,屬於山區。國土面積3.20平方公里,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48.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0畝;有林地120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9戶,有鄉村人口380人,其中...
杜家坪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蓮峰鎮後山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2.50公里,距離鎮7.50公里, 國土面積9.87平方公里,海拔2420.00米,年平均氣溫7.20℃,年降水量841.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等農作物。有耕地1103.40畝,...
大坪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蓮峰鎮後山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5.00公里,距離鎮7.50公里, 國土面積7.60平方公里,海拔2000.00米,年平均氣溫7.20℃,年降水量841.8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蕎子等農作物。有耕地499.70...
1952年,建後山鄉。1956年12月13日,改後山苗族布依族鄉,屬茅壩區。1992年8月,復建後山苗族布族依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新山、白雲、隴崗、田興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5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後山苗族布依族鄉轄4個...
馬車橋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自然村馬車橋命名。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慈谿縣,後屬餘姚縣,1956年與後山、草舍合併成立民樂、五一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劃歸鄞縣為上游公社,1961年劃出後山、草舍單獨為民樂大隊,...
歷史沿革 1949年建省灣村;1958年建五星公社(1959年改名黃村公社),屬之;1961年置丁橋公社,屬之;後建省灣大隊;1983年因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省灣村,復置丁橋鄉,屬之;1992年屬丁家橋鎮;2004年併入後山村。
東鄰本鎮後山村委會 ,南鄰草鋪鎮,西鄰青龍鎮,北鄰西山區。轄後甸大村、奶姆莊村、後甸小村、卻普廠村、官莊村、邑尾里村、澄江村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7戶,有鄉村人口1539人,其中農業人口1491人,勞動力1180人,其中從事...
後山中澗村位於海陽市中部,朱吳鎮東南部,全村轄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1.3公頃。基本概況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楊姓從溝楊家村遷來建村定居。因此處群山環抱,並有一條小河自東向西穿村而過,故命名山中澗村。196...
牛欄坪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村後山形像牛欄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命名為牛欄坪大隊。1965年社教時,更名為紅星大隊。1984年改區建制時,命名為牛欄坪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區劃調整與雷家洞村村民...
得名山張,又因其為村委會駐地,故得名山張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建廣大公社,山張大隊屬之;1964年由廣大公社析置三城公社,山張大隊屬之;1983年體制改革,置三城鄉,山張村委會屬之;2008年後山張村委會併入澗里村委會。
山上村村民委員會,舊屬十五都,因地處北山之下。祖居楊姓。原名下楊。“楊”與“垟”同音,後演變為下垟。1963年北洪水 洗劫,全村遷居村後山上,由於山土呈黃色,故稱黃山上。當地“黃”與“王”近音,後演變為王山上。地名...
黑泥山村村民委員會,黑泥山大隊以黑泥山村名所取。1984年撤隊改行政村命名黑泥山村。2016年併入廣文鋪村。地名含義 村後山,黑色土壤,故名黑泥山。歷史沿革 1958年建隊,以駐地命名黑泥山大隊。1984年撤隊改行政村命名黑泥山村。
葉山背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後山多楓樹,每至秋天,漫山紅遍,別具一色,當地人稱葉山背,村以此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葉山背大隊,1984年撤大隊設村,成立為笆籬鄉葉山背村民委員會,村委...
歷史沿革 1949年建鹿園村;1958年建五星公社(1959年改名黃村公社),屬之;1961年置丁橋公社,屬之;後建鹿園大隊;1983年因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鹿園村,復置丁橋鄉,屬之;1992年屬丁家橋鎮。2004年併入後山村。
紅鞍嶺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4月以大隊建行政村後改紅鞍嶺村。2016年併入塘頭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後山如馬鞍,土呈紅色,得名紅鞍嶺。歷史沿革 1958年建隊時以駐地命名為紅鞍嶺大隊,1984年4月以大隊建行政村後改紅鞍嶺村。2016年...
白竹坪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村後山間坪地長有白色竹子的地名。地名含義 白,顏色中的一種:竹:植物當中的一種;坪:為坪地的意思,在村後山向坪地長有白色竹子而取名為白竹坪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期時屬...
筆山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地理位置和職能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該村駐地後山形如筆架,由此得名筆山村。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老寨鄉筆山村。1951年置為...
趙龍墳村村民委員會是以地理特徵加性質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後山有一座趙姓古墳在山中,已下沉,原名沉龍墳,後演變為現名。歷史沿革 1949年是金垟鄉吳山村,1952年歸渡瀆鄉,1955年同金山合併建渡瀆吳山初級社,1958年稱金垟公社...
屬浮山公社;1960年浮山公社更名廟崗公社,山周大隊屬之;1961年6月從廟崗公社劃出部分成立方集公社,山周大隊屬之;1983年因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山周村屬方集鄉;1992年隨方集鄉併入廟崗鄉;後山周村併入路店村。
堯頭村村民委員會,1961年建堯頭大隊,1984年改堯頭村。地名含義 村後山上窯多而得名。歷史沿革 1961年建堯頭大隊,1984年,根據農村撤社改鄉鎮、撤隊改村,改堯頭村,2016年3月31日根據新政函[2016]19號檔案,撒消白杜窯、堯...
臨武縣南強鎮羅城山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後山形狀像捕鳥的羅網,村前面的山像城牆環繞,故名羅城山。歷史沿革 1991年,將南強鄉灣丘、溪江、安富、上磨刀、元富、塔橋及土橋鄉龍水、鄒家、小廣等村委劃出...
椅子嶺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後山形如一張椅子,村莊處在半山腰間而得名椅子嶺。1984年撤社設鄉設立行政村時,村委會駐地設在椅子嶺故而得名椅子嶺村。歷史沿革 1984年撤大隊設村,成立椅子嶺村村委會,...
曙光巷 黎中巷 黎新里 屯光鄉地名圖 屯光鄉概況及正文 屯光鄉 上新村民委員會 上新 北橋 荷花池 許家牆 前園村民委員會 前園 羅漢松 後山村 安東村民委員會 安東 阜上 里前村 外前村 鼓山 雲村村民委員會 雲村 井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