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十二司

後宮十二司是日本過去在律令官制轄下官職,由女官、女房構成。專司後宮各項事務的官司,由諸多女官、女房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宮十二司
  • 機構職責:是天皇與後宮的家政機構
名稱由來,概要,女官,

名稱由來

“十二司”的名稱,是來自於內侍司、藏司、書司、藥司、兵司、闡司、殿司、掃司、水司、膳司、酒司、縫司等共十二個機關的合稱,各司皆有其專門的職務及長官。

概要

十二司是專屬於天皇後宮的家政機構,其中有正式官銜的宮人被稱做女官,無正式官銜者稱女房,其他還有命婦、女孺、采女、仕女、炊女等女官或女房夾雜其間。而其中,女官所受到的待遇比照朝廷中的男性官員,有一定俸祿,但任期不定,可以退職亦可終身從事。
十二司各司,皆設有仿效自律令制中的四等官制的長官,但實際上,只有藏司、膳司、縫司、內侍司等四司有近似於四等官制的三長官,依序為“尚”、“典”、“掌”等三級女官,其他八司則只有二官制(只有“尚”、“典”級,無“掌”級女官)。
天皇的後宮禁止朝廷官員進入(后妃的父兄除外),因此後宮須要大量的宮人來維持運作。奈良時代末期開始,設定了代替後宮連絡朝廷官員的內侍司、其地位在十二司中等同於負責保管三神器的藏司。平安時代以後,由於朝廷出現了和內侍司、藏司職責相近的藏人一職,藏人有時因職務關係亦能進入後宮,因此造成十二司的地位與機能下降。
10世紀中期以後,十二司中的內侍司,吸收了其於十一司的工作機能,十二司的規制在此改革下因此消失,轉而由承襲過去十二司而來的內侍司,繼續維持後宮的運作,並更加緊密配合了往後攝關政治的運作。

女官

日本天皇的後宮中沒有宦官,主要的事務都由女官來擔任,而女官的來源,便是當時的中等貴族或權臣之女(但也有中下階層貴族之女入宮),這些貴族女性們,最年輕的10~12歲便入宮當小女侍,或待稍大之後才入內成為女官、侍女的也有。
成為宮中女官或女侍之後,由於他們的身分比不上出身更高貴的后妃們,因此她們在宮中的稱呼,會以父親或兄長所擔任的官職來稱呼,如紫式部,便是出自式部丞這個官職名,或是用她們的出生地或籍貫來稱呼,如後白河天皇女官高階榮子,就有丹後局的稱呼。
女官職位:
* 尚侍二人,為內侍司之最高長官
* 典侍四人,為內侍司之次官
* 掌侍正官四人、權官二人,共六人,為內侍司之三次官
* 命婦數人
* 女嬬,為內侍司最低階的女官,定員百人
其他還有大量的無職名的女官及宮女。 尚侍、典侍因經常服侍於天皇身邊,故常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現,之後便成為天皇嬪妃的封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