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宋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
- 人口:780口人
後宋村,人文自然,人物事件,
後宋村
隸屬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7公里。村西一公里處為205國道,孝義河自村東流過,南鄰前宋村,北接北孝義村。後宋村地勢平坦,耕地890畝,310戶,780口人。
據《宋氏譜》記載,明嘉靖年間由宋姓建村,以姓名村宋家莊。因村中有一水溝,1958年以溝為界分成兩村,該村居北,故名後宋家莊,簡稱後宋。
後宋村在建村之初,只有宋姓一家,現村中有徐、亓、宋、李、田五姓。各族姓之間不分眾寡強弱,團結友善,和睦相處,幫耕幫教,世代相傳。
據《宋氏譜》記載,明嘉靖年間由宋姓建村,以姓名村宋家莊。因村中有一水溝,1958年以溝為界分成兩村,該村居北,故名後宋家莊,簡稱後宋。
後宋村在建村之初,只有宋姓一家,現村中有徐、亓、宋、李、田五姓。各族姓之間不分眾寡強弱,團結友善,和睦相處,幫耕幫教,世代相傳。
後宋村民國初屬鐵車區(第五區),1945年後隸屬萊蕪縣辛莊區、苗山區。1950年屬礦山區,1958年3月屬孝義鄉,1959年2月屬礦山人民公社,1982年屬城關鎮,1984年屬萊城辦事處,2001年後屬鳳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10月22日萊蕪經濟開發區設立鵬泉街道辦事處,後宋村隸屬鵬泉街道辦事處至今。
後宋村人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解放戰爭時期,在村長亓岱山、田文啟帶領下,鬥地主,分田地。解放戰爭打響後,全村人積極回響上級號召,婦女做軍鞋軍襪,男人抬單架,送軍糧,全力以赴支援前線,受到當時上級領導的表揚。1946年“大動參”期間,村中先後有十名青年報名參軍奔赴戰場。有的壯烈犧牲。
後宋村人民歷經滄桑,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才安居樂業。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後宋村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團結一心,互相幫助,渡過了難關。黨支部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辦起了饅頭房、菜園等工副業項目,幫助村民解決缺吃少穿的一時困難。1972年,為了提高產量,解決口糧問題,對全村所屬的砂嶺地進行全面改造,將零星小塊地,整成連片的平坦良田。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全村共打直徑5米、深15米的大口機開5眼,埋設地下管道5華里長,在村西北建二級揚水站一座。經過數年的奮戰,後宋村所有土地都能在大旱之年澆上水,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後宋村已成為當時礦山人民公社的納糧大村。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大搞科學種田,糧食產量飛速提高,徹底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
後宋村人向來注意發展多種經營。在農業社時期,以田姓為主辦起了烘爐組。所打制的錛、斧、刨等木工工具,除供當地使用外,還銷往新泰、蒙陰一帶,使後宋村名聲大振。後又與食品公司合作,辦起了生豬宰殺點一處。由於本村水源條件好,土質適宜種菜,且種植芹菜已有多年的歷史,村幹部看準了這一有利條件,20世紀60年代就辦起蔬菜基地。當時種的芹菜,分空心稈和實稈心兩種,株高莖粗,甜脆無渣,營養豐富,畝產量高,各地客商競相購買。每年一進臘月,沂源、博山等外地客商主動上門收購,產銷紅火。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村里人的經濟意識越來越強。村民拓寬思想,廣開財源,從事房屋建設、個體運輸、室內裝修等多種經營項目。徐希好自己辦起了東城拔絲廠,既安排了農村剩餘勞力,也有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1996年,村里投資10多萬元,購置自來水設備,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如今富裕了的後宋人,實現了幼有所教,老有所養,人人安居樂業。
後宋村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全體村民正用自己的雙手,用勤勞和智慧描繪著後宋村的錦繡藍圖。
2005年徐希奎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帶領支部村委一般人團結務實、執政廉潔、不負眾望、開拓創新,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民眾利益而努力工作,使後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後宋村是鵬泉街道舊村改造村莊之一,也是第一個建高層安置樓並第一次實現回遷村,1月底當人們冒著凜冽的寒風,走進後宋村的新居,一進門,一股暖意頓時撲面而來,村民徐廣賀介紹說:“房子是集體供暖,每戶按照8元/平方米交納暖氣費,像我家兩套總面積180平方米的回遷房才交納暖氣費1440元。原先舊房子裡點個火爐,全家人圍著爐子還舒不開身,現在新房的室溫將近2 0攝氏度,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舊村改造就是好啊。”村占地面積137畝,總拆遷面積6.2萬平方米。我們把舊村改造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最佳化環境、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積極創新方式方法,保障了舊村改造工作順利推進。具體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化”。一是實行市場化運作。與中洋房地產開發公司達成合作協定,走“用土地置換安置樓”,拆迂、安置、開發一體化的路子,將安置後剩餘土地用於商品房開發,既解決了舊村改造資金瓶頸,又讓民眾得到了實惠。每戶村民只需繳納2-3萬元,就可獲得2套總面積180平方米的安置房。隨著東部新城的開發建設,後宋村的區位優勢日益明顯,房產升值的空間很大。他們和村民算了一筆賬,即使按當前平均每平方米300元計算,2套房子就值63萬無,通過改造前後算賬對比,民眾積極性大增。二是實行人性化拆遷。制定了以獎代補的拆遷獎勵政策,按簽訂契約和拆遷次序差額獎勵,村里積極幫助村民租賃房屋,每戶發放8000元房屋租賃費,激發了村民拆遷積極性,僅一周時間就全部簽訂契約,310戶僅用20天就基本完成拆遷。三是實行陽光化操作。在舊房估價方面,推選黨員民眾代表成立房屋評估小組,負責對村民舊房丈量評估定價,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結果全部上牆公示;在新房分配方面,通過現場抓鬮的方式確定,杜絕暗箱操作,打消了民眾疑慮,贏得了民眾廣泛支持。計畫每個平均用3分鐘時間挑房結果只用了1分鐘左右時間全部保質保量完成。這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後宋村拆遷後規劃建設雲溪花園社區,主要建設高層住宅樓20棟,總建築面積23.1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6億元。現在4棟17層安置樓,已把270戶一次性全部安置完成。其餘16棟高層住宅樓正準備啟動。
現在廣大村民在村兩委帶領下,為把雲溪花園建成一個乾淨、美麗,功能齊全的高標準社區而努力奮鬥。
後宋村人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解放戰爭時期,在村長亓岱山、田文啟帶領下,鬥地主,分田地。解放戰爭打響後,全村人積極回響上級號召,婦女做軍鞋軍襪,男人抬單架,送軍糧,全力以赴支援前線,受到當時上級領導的表揚。1946年“大動參”期間,村中先後有十名青年報名參軍奔赴戰場。有的壯烈犧牲。
後宋村人民歷經滄桑,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才安居樂業。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後宋村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團結一心,互相幫助,渡過了難關。黨支部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辦起了饅頭房、菜園等工副業項目,幫助村民解決缺吃少穿的一時困難。1972年,為了提高產量,解決口糧問題,對全村所屬的砂嶺地進行全面改造,將零星小塊地,整成連片的平坦良田。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全村共打直徑5米、深15米的大口機開5眼,埋設地下管道5華里長,在村西北建二級揚水站一座。經過數年的奮戰,後宋村所有土地都能在大旱之年澆上水,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後宋村已成為當時礦山人民公社的納糧大村。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大搞科學種田,糧食產量飛速提高,徹底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
後宋村人向來注意發展多種經營。在農業社時期,以田姓為主辦起了烘爐組。所打制的錛、斧、刨等木工工具,除供當地使用外,還銷往新泰、蒙陰一帶,使後宋村名聲大振。後又與食品公司合作,辦起了生豬宰殺點一處。由於本村水源條件好,土質適宜種菜,且種植芹菜已有多年的歷史,村幹部看準了這一有利條件,20世紀60年代就辦起蔬菜基地。當時種的芹菜,分空心稈和實稈心兩種,株高莖粗,甜脆無渣,營養豐富,畝產量高,各地客商競相購買。每年一進臘月,沂源、博山等外地客商主動上門收購,產銷紅火。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村里人的經濟意識越來越強。村民拓寬思想,廣開財源,從事房屋建設、個體運輸、室內裝修等多種經營項目。徐希好自己辦起了東城拔絲廠,既安排了農村剩餘勞力,也有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1996年,村里投資10多萬元,購置自來水設備,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如今富裕了的後宋人,實現了幼有所教,老有所養,人人安居樂業。
後宋村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全體村民正用自己的雙手,用勤勞和智慧描繪著後宋村的錦繡藍圖。
2005年徐希奎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帶領支部村委一般人團結務實、執政廉潔、不負眾望、開拓創新,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民眾利益而努力工作,使後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後宋村是鵬泉街道舊村改造村莊之一,也是第一個建高層安置樓並第一次實現回遷村,1月底當人們冒著凜冽的寒風,走進後宋村的新居,一進門,一股暖意頓時撲面而來,村民徐廣賀介紹說:“房子是集體供暖,每戶按照8元/平方米交納暖氣費,像我家兩套總面積180平方米的回遷房才交納暖氣費1440元。原先舊房子裡點個火爐,全家人圍著爐子還舒不開身,現在新房的室溫將近2 0攝氏度,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舊村改造就是好啊。”村占地面積137畝,總拆遷面積6.2萬平方米。我們把舊村改造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最佳化環境、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積極創新方式方法,保障了舊村改造工作順利推進。具體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化”。一是實行市場化運作。與中洋房地產開發公司達成合作協定,走“用土地置換安置樓”,拆迂、安置、開發一體化的路子,將安置後剩餘土地用於商品房開發,既解決了舊村改造資金瓶頸,又讓民眾得到了實惠。每戶村民只需繳納2-3萬元,就可獲得2套總面積180平方米的安置房。隨著東部新城的開發建設,後宋村的區位優勢日益明顯,房產升值的空間很大。他們和村民算了一筆賬,即使按當前平均每平方米300元計算,2套房子就值63萬無,通過改造前後算賬對比,民眾積極性大增。二是實行人性化拆遷。制定了以獎代補的拆遷獎勵政策,按簽訂契約和拆遷次序差額獎勵,村里積極幫助村民租賃房屋,每戶發放8000元房屋租賃費,激發了村民拆遷積極性,僅一周時間就全部簽訂契約,310戶僅用20天就基本完成拆遷。三是實行陽光化操作。在舊房估價方面,推選黨員民眾代表成立房屋評估小組,負責對村民舊房丈量評估定價,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結果全部上牆公示;在新房分配方面,通過現場抓鬮的方式確定,杜絕暗箱操作,打消了民眾疑慮,贏得了民眾廣泛支持。計畫每個平均用3分鐘時間挑房結果只用了1分鐘左右時間全部保質保量完成。這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後宋村拆遷後規劃建設雲溪花園社區,主要建設高層住宅樓20棟,總建築面積23.1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6億元。現在4棟17層安置樓,已把270戶一次性全部安置完成。其餘16棟高層住宅樓正準備啟動。
現在廣大村民在村兩委帶領下,為把雲溪花園建成一個乾淨、美麗,功能齊全的高標準社區而努力奮鬥。
人文自然
後宋人一貫崇尚文明,重視教育。1985年,全村集資建起了一至五年級國小一處,後併入了前宋國小。村里每年還拿出一萬餘元用於學校建設。村民們喜歡攀比,但不比吃,不比穿,專比學生上大學。誰家有學生考上大學,全村都為之高興。自1978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村裡有60多人先後考入大中專院校,一家有二至三名大學生者就有十來戶。亓蘭珍在1978年考取了泰山醫學院,是村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亓士苗 徐恆吉 徐光法
二、歷任村支書
1949年10月-1952年12月亓岱山
1953年1月-1960年10月 徐廣順
1960年10月-1962年10月徐計超
1962年11月-1969年12月 徐廣順
1970年1月-1984年10月 徐繼法
1984年11月-1996年10月 宋尊河
1996年11月-2004年 亓恩利
2005年至今 徐希奎
三、歷任村主任
1942年1月-1946年2月 亓岱山
1946年3月-1947年2月 田文啟
1947年3月-1948年1月 亓士俊
1948年2月-1949年9月 李德業
1949年10月-1959年12月亓士華
1960年1月-1979年12月 徐慶德
1980年1月-1982年11月 宋尊和
1982年12月-1984年8月 亓恩利
1984年9月-1986年6月 宋尊和
1986年7月-1998年10月 亓恩利
1998年11月-2001年11月 宋曰舉
2001年12月- 徐廣寬
2005年至2007年-亓恩會
2008年至今-徐希奎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田愛習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某部政委(少將軍銜)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已退休)
亓士苗 徐恆吉 徐光法
二、歷任村支書
1949年10月-1952年12月亓岱山
1953年1月-1960年10月 徐廣順
1960年10月-1962年10月徐計超
1962年11月-1969年12月 徐廣順
1970年1月-1984年10月 徐繼法
1984年11月-1996年10月 宋尊河
1996年11月-2004年 亓恩利
2005年至今 徐希奎
三、歷任村主任
1942年1月-1946年2月 亓岱山
1946年3月-1947年2月 田文啟
1947年3月-1948年1月 亓士俊
1948年2月-1949年9月 李德業
1949年10月-1959年12月亓士華
1960年1月-1979年12月 徐慶德
1980年1月-1982年11月 宋尊和
1982年12月-1984年8月 亓恩利
1984年9月-1986年6月 宋尊和
1986年7月-1998年10月 亓恩利
1998年11月-2001年11月 宋曰舉
2001年12月- 徐廣寬
2005年至2007年-亓恩會
2008年至今-徐希奎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田愛習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某部政委(少將軍銜)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