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鄉

後台鄉位於睢縣西南邊陲,距縣城18公里,南與太康接壤,西與杞縣為鄰,轄後台北村、後台南村、閆莊村、後台李莊村、賈莊村、雙廟村、夏堂村、鄧莊村、胡崗村、後台王莊村、王行村、現王村、後台安莊村、前常村、草廟村、大姬村16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2.4萬人,3.8萬畝耕地,是睢縣近年來依據區位優勢,發展鄉域經濟,使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的鄉鎮。全國公安英模任長霞的故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台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睢縣
  • 電話區號:0370
  • 人口:2.4萬人
  • 車牌代碼:豫N
概況,沿革,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鄉鎮發展,人口數據,

概況

後台鄉位於睢縣西南部,距縣城18千米。南與太康縣接壤,西與杞縣為鄰。人口2.4萬人。轄後台北、後台南、閆莊、後台李莊、賈莊、雙廟、夏堂、鄧莊、胡崗、後台王莊、王行、現王、後台安莊、前常、草廟、大姬16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古蹟有春秋時期的後台崗遺址,北宋時期的閆莊聖壽寺塔。
[代碼]411422200:~201後台北村 ~202後台南村 ~203閆莊村 ~204後台李莊村 ~205賈莊村 ~206雙廟村 ~207夏堂村 ~208鄧莊村 ~209胡崗村 ~210後台王莊村 ~211王行村 ~212現王村 ~213後台安莊村 ~214前常村 ~215草廟村 ~216大姬村

沿革

1958年屬長崗公社,1977年建後台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後台崗、閆莊、雙廟、賈莊、夏堂、水坑劉、主子要、李天雪、胡崗、王行、現王、安莊、前常、草廟、大姬15個行政村。

歷史文化

後台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境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處,現存有春秋時期的後台崗遺址,北宋時期的閆莊聖壽寺塔。後台鄉屬豫東著名老區,至今仍完好保存著1926年大革命時期建立的豫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舊址及抗日戰爭時期的睢縣第一屆抗日民主聯合政府舊址,
 豫東第一個黨支部舊址 豫東第一個黨支部舊址
睢縣第一屆抗日民主聯合政府睢縣第一屆抗日民主聯合政府
聖壽寺塔聖壽寺塔

經濟發展

資源豐富物華天寶的後台鄉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便利、氣候溫和,盛產優質專用小麥(年種植1.2萬畝,總產600萬公斤),辣椒(年種植5000畝,總產500萬公斤)、玉米棉花、大蒜、西瓜等,尤其是棉花生產,年產量達200多萬公斤,且質好絨長,被譽為"豫東棉花大鄉"。300餘畝高效農業示範園,無公害生產瓜果蔬菜,四季生產反季節優質草莓、杏、桃。新建百畝鮮花基地,常年生產名優鮮花和苗木。安莊、夏堂兩個雜果基地面積千畝,既生產杏、桃、李、柿、葡萄等鮮果,又供應苗木。畜牧業以養雞為主,南村、北村、閆莊養雞專業村,蛋雞存籠量達35萬隻,日產鮮蛋達12噸,後台鄉是睢縣養雞第一大鄉;王莊、王行、現王養牛專業村,年出欄肉牛達10000頭;單莊5000頭良種豬養殖場,年出欄商品豬20000頭。鄉鎮企業以麵粉加工、棉花加工、塑膠半成品加工、勞務輸出為主。

鄉鎮發展

後台鄉環境優越。西距106國道2公里,境內已修成兩縱四橫的村村通柏油路網路,擁有通縣城公車15輛,交通非常方便。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街道寬闊整潔,大街綠化亮麗,路燈裝飾考究,排、供水設施齊全,樓群鱗次櫛比,餐飲、住宿、娛樂等配套設施齊全,有線電視進村入戶,程控電話裝機2500部,農電網改造結束,電力充足。近年來,後台鄉黨委政府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構建和諧社會,團結帶領全鄉人民埋頭苦幹,艱苦創業,使全鄉的綜合經濟實力又好又快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後台鄉已成為三市結合部的明星鄉鎮、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2007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3.6億元,一般預算收入達3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36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6000萬元,招商引資完成7560萬元,用電量達570萬度,後台集鎮區總人口8826人,全鄉外出務工人員達9600人次。

人口數據

後台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2031
11449
10582
家庭戶戶數
5750
家庭戶總人口(總)
22030
家庭戶男
11448
家庭戶女
10582
0-14歲(總)
7100
0-14歲男
3887
0-14歲女
3213
15-64歲(總)
13420
15-64歲男
6895
15-64歲女
6525
65歲及以上(總)
1511
65歲及以上男
667
65歲及以上女
84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0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