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北電時代

20世紀九十年代,想學習電影只有北京電影學院一家,電影工作者基本上也都是北電出身。隨著電影攝製成本的降低和高校影視藝術課程的普及,讓學習電影更加百花齊放。縱觀近幾年華語電影市場,發現越來越多的電影主創從進修班、劇組實踐或其他高校中闖出一條生路。

代表作品:刁亦男《夜車》《白日焰火》;徐昂十二公民》。
儘管刁亦男是《白日焰火》之後才進入大眾視野的,但此前的《制服》獲第22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龍虎獎,《夜車》入圍第60屆國際電影節一種矚目單元。所以嚴格講,刁亦男不算新人導演。而同是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師弟徐昂憑藉電影處女作《十二公民》入圍第九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摘得“當代電影”單元最佳影片,及該電影節最高獎項“馬可·奧雷利奧”獎,《十二公民》也因此成為羅馬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一部拿下最高獎的中國影片。
代表作品:邢健《冬》。
《冬》是邢健的處女作,講述了一位在長白山離群索居的老人和魚、鳥、小童互動的故事,展示了空巢老人的內心寂寞與孤單。影片入圍第39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目前,《冬》在少數影院仍有排片,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
代表作品:馮元良《心迷宮》(編劇)。
心迷宮》編劇馮元良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在上映之前,演員葛優、秦海璐、黃渤,電影學者戴錦華、導演曹保平紛紛為其站台背書,這部小成本影片以首周435萬的票房成績創下了中國獨立電影在院線上映的高票房紀錄,該片也提名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並摘得第51屆金馬獎伯爵年度優秀劇本獎。
代表作品:李睿珺《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畢贛《路邊野餐》。
李睿珺讀書時候,山西傳媒學院還叫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回顧李睿珺的四部作品大都是小成本獨立製作,《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是第一部上院線的電影,此前的《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被《青年電影手冊》評選為2013年度華語十佳。
畢贛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08級編導專業,憑藉《路邊野餐》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最佳處女作等重要獎項。《路邊野餐》目前正在上映,碎片化敘事和40分鐘的長鏡頭不一定討喜,但作者電影風格明顯,被一些影迷和觀眾自來水過,可以一看。
事實上,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電影學習這件事上顯示出了最樸素的價值導向。所有的電影工作者最終還是要走向市場的,需求擴張導致高校影視教育不得不加速生產。但即使是拍電影網最短時高效的7天影視培訓,也不能保證你學成就能被市場所接納,因為電影是創造性創作,沒人想看一模一樣的東西,我們卻需要一模一樣的技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