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駕橋

待駕橋

待駕橋,位於華舍街道人利村。它既是橋名,又是當地的村名。待駕橋系南北跨各單孔半圓形石拱橋,橋面長3.10米,橋面淨寬2.70米,橋南北各有12級石台階,長各為9.65米,橋高4.50米,橋跨徑6.80米。拱圈為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有龍門石刻2幅。橋上置獸頭長系石兩根,間壁上刻有橋聯,兩旁置石攔板、望柱,欄高0.50米,欄寬0.20米,欄板尾部置石抱鼓。橋欄板上刻有“待駕橋,民國五年”等字樣。橋始建年月不詳,於民國五年(1916)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待駕橋
  • 地區:華舍街道人利村
  • 橋面:長3.10米
  • 建造時間:公元1129年
待駕橋,位於華舍街道人利村。它既是橋名,又是當地的村名。待駕橋系南北跨各單孔半圓形石拱橋,橋面長3.10米,橋面淨寬2.70米,橋南北各有12級石台階,長各為9.65米,橋高4.50米,橋跨徑6.80米。拱圈為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有龍門石刻2幅。橋上置獸頭長系石兩根,間壁上刻有橋聯,兩旁置石攔板、望柱,欄高0.50米,欄寬0.20米,欄板尾部置石抱鼓。橋欄板上刻有“待駕橋,民國五年”等字樣。橋始建年月不詳,於民國五年(1916)重修。關於待駕橋的來歷有個傳說。
南宋皇帝趙構於建炎3年(公元1129年)由臨安逃難到越州(今紹興),金人追來,他又奔向別處,次年回越州駐蹕。趙構在溫州時,越人期待他回來復國抗金,所以取了這個橋名,後成地名。該村有“上待駕”,“下待駕”和“西岸周”組成,其中“上待駕”一帶戴姓是大姓,“待駕橋”很有可能是“戴家橋”衍變而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