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待詔村
秦渡鎮南待詔村、北待詔村。
秦渡鎮下轄有一座古村,名曰:待詔。原屬牛東,撤鄉並鎮後隸屬秦渡鎮管轄。待詔村位於戶縣東西四號路以北,南北八號路以西,毗鄰北環線,分為南北二村。
明末《戶縣誌》記載:待詔已經分為北堡,西堡。清乾隆《戶縣新志》記載:“待詔村南、北二堡”。南堡為南待詔村,簡稱南待村。北堡為北待詔村,簡稱北待村。
村名來歷:
待詔村古老久遠,村中有石器時期的待詔遺址,足見此地早有人居。南待詔村子不大,有1500餘人,村名多姓劉。北待詔有8個組,1000餘人。南北二村都有明末修建的城堡,可惜解放後黃土搬家,挖牆為肥,今已不存。關於待詔村村名所來,古怪離奇,其說有二:
一說:
待詔,故名“待天子詔命也”。漢代以才技徵召能人,隨時聽候皇帝的詔令,謂之待詔。唐宋時期,置翰林院,凡有一技之長者,均待詔值日於翰林院,稱“翰林待詔”,其中以作畫稱著者稱“畫待詔”。明清時,翰林院中仍置有待詔。
在北宋時期,本村(北待詔)人陶裔,善於畫畫,名震一方,被詔入京師宮廷作畫,隨成為畫待詔,本村得名“待詔村”。
二說:
唐朝時期,但凡手藝人都稱為待詔,舊時農村專稱理髮師這個手藝為"待詔",則來源於清初。清朝入主中原,強行剃髮,隨給剃頭匠以聖旨,讓其奉召剃頭,逮住一個剃一個,所以百姓管串鄉理髮的手藝人稱為“待詔”。
劉全是本村(南待詔)劉姓人家的祖先,以理髮為業,因手藝精湛,被選入宮庭理髮,為皇帝所賞識,進官為“理髮待詔”,後在長安與李唐宗親結為連理,即在戶縣擇基安居,後子孫繁衍成村,本村故名“待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