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徠山摩崖刻石是位於新泰市徂徠山南麓的映佛山頂和光華寺林場院內的文物,北齊武平元年(公元570年)摩崖題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徂徠山摩崖刻石
- 地理位置:新泰市徂徠山
徂徠山摩崖刻石是位於新泰市徂徠山南麓的映佛山頂和光華寺林場院內的文物,北齊武平元年(公元570年)摩崖題刻。
徂徠山摩崖刻石是位於新泰市徂徠山南麓的映佛山頂和光華寺林場院內的文物,北齊武平元年(公元570年)摩崖題刻。前者刻於高5米,寬5米的崖壁上,分上、中、下三段題刻,上段豎刻“般若波羅密”5字,字徑40厘米,旁刻“經主冠軍將...
《大美摩崖:徂徠山篇》是一本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2016年出版發行,作者是姜寶林。內容簡介 《大美摩崖·徂徠山篇》展示的徂徠山石刻拓本之早,之清晰,令人嘆為觀止,所選用的清拓為國內首次面世。此次結集出版,填補了摩崖刻經出版的空白。書中在展示摩崖刻經書體的同時,還遴選了部分館藏摩崖拓片的局部...
山東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古蹟眾多。有寺廟3處,碑碣54塊,摩崖刻石113處,古樹名木千餘株。《詩經》、《史記》對此山有多處記載,歷史名人多有題詠,民間傳說更是數不勝數。吳王闔閭、孔子、漢武帝、漢光武帝、李白曾親自登臨,司馬遷也曾到達此處,汶河沿岸是春秋時魯國人才輩出之處。山上有吳王駐蹕的中軍帳,...
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岩畫。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摩崖石刻,是直接雕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或圖像。史料記載 據馮雲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
崗山摩崖石刻四山組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鄒城的北朝刻經久已聞名,此前已有“四山”與“八山”之說。八山是指山東的北朝摩崖刻經已見之於八座山嶺。這就是:泰山、水牛山、徂徠山、尖山、鐵山、葛山、崗山、嶧山。這八座山峰除泰山、徂徠山和汶上水牛山外,都在鄒城市境內。其中位置相對特別集中、不出三...
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岩畫。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山東泰山白馬石石刻,不僅僅作為歷史遺蹟,更具有豐富的藝術以及人文韻味。景點簡介 沿泰山南麓紅門東的威王山拾...
徂徠山上,有吳王駐蹕的中軍帳,有西漢赤眉軍起義的根據地—天勝寨,有北齊時的映佛崖摩崖刻石,有唐代大詩人李白與山東名士孔巢父等6人隱居處,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遺址等,歷史文物古蹟豐富。徂徠書院,附近有攢石崮陡拔峻峭,周圍獨秀峰、車轍山、崆崆山等,姿態各異,爭奇斗險。西部平曠,著名的“徂徠夕照...
摩崖刻石是位於華陰縣南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柱山 天柱山摩崖刻石眾多,所擁有的東漢、魏碑等刻石,是我國稀有的書法刻石藝術瑰寶,也是我國書法由隸到楷大變革的典範。198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嶽華山 西嶽華山雄峙於華陰縣南,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文人墨客以書寄情,題字刊刻於崖壁...
嶗山不但以它的自然風光秀美天下,更有摩崖石刻聞名全球。其中有孫曇記事刻石,刻石共兩塊,相距不遠,東石上有線刻帶佛光蓮座的菩薩像,字為“敕孫曇采仙藥山房”,為唐代僧人孫曇來嶗山為玄宗采長生藥之遺蹟。 西石之東側刻有一篇文字,因年久風化,字跡多已漫漶不可辨認。據清代資料記載,此摩崖共69字,...
藥王山摩崖造像 藥王山摩崖造像位於西藏拉薩郊區藥王山西側,是一處著名的室外宗教景觀,在山體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數千個大小佛像,因此,人們也稱為"千佛崖"。據說這裡最早的石刻佛像是公元7世紀松贊乾布時期的作品,藏傳佛教的一些著作記載說:有一天,松贊乾布來到紅山,突然看到有六個字的影子從山中自然顯現,...
”葉昌熾《語石》認為:“今人見題名,或稱之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題名也。即桂林諸山,詩、賦、贊、頌姑無論,唐宋《平蠻》諸碑、韓雲卿《舜廟碑》,非巍然巨製乎?……晉、豫、齊、魯間佛經、造像,亦往往刻於崖壁……蓋摩崖,猶‘碑’也,為通稱,為虛位,亦為刻石之綱,其文字則條目也。”馬衡《...
三國時期摩崖石刻,是指2009年7月,晉城市遺址專題調查隊發現於澤州縣山河鎮山里泉景區的三國時期摩崖石刻,這是迄今為止晉城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位於山里泉景區水電站西約50米,沁河北岸一斷崖崖壁上,距離地面約100米。整塊石碑高約0.7米,寬約0.6米,共9行95字。內容為“正始五年十月廿五日督治道...
嶧山摩崖刻石是明清的刻石。嶧山摩崖刻石有300餘處摩崖刻石散布嶧山上,北朝刻經兩處,一處在“光風霽月”石下,刻《文殊般若經》。另一處在山陽“妖精洞”烏龍石上,亦為《般若經》。文7行,計98字。余皆以明清刻石居多。內容以詩詞題詠為主,其中以明羅景書“光風霽月”、王自謹書“萬丈清蓮”,清...
鐵山摩崖石刻亦稱“小鐵山摩崖刻經”、“匡刻經”,位於鄒城北鐵山之陽一傾斜45度的巨大花崗岩石坪上。 石坪南北長66.2米,東西寬16.4米,面積1085.68平方米。刻石正上方有陰線刻巨龍、雲氣、佛光圖案。佛光圖下鐫字,右側刻佛教《大集經》,左側刻《頌文》,經文下部刻《題名》三部分。內容 《大集經》南北...
西藏古代摩崖石刻之一。位於洛扎縣境內。洛扎共有兩處摩崖石刻,均刻於亂石懸崖上。洛扎摩崖石刻上還刻有象徵苯教的“雍仲”符號,說明吐蕃時期雖然佛教勢力在王室占有優勢,但長期沿襲下來的苯教思想觀念並沒有銷聲匿跡,在一些石刻中留下了痕跡。洛扎兩處石刻具有蒼古的字型和樸實的文風,其石刻屬於吐蕃時期的刻石。...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無撰書人姓名,因筆法與山東鄒縣尖山摩崖《晉昌王唐邕題名》相近,後人或以為唐邕所書。又與《徂徠山大般若經》相似,《徂徠山大般若經》上有“齊武平元年王子椿造”字樣,因此後人又有推測為王子椿所書。清阮元《山左金石志》則作北齊天保間(公元五五0——五五九年)人所作。出版背景 ...
”清聶劍光《泰山道里記》記載:“北齊武平時,梁父令王子椿好內典,嘗於徂徠刻石經二,並勒諸佛名,字跡瑰異,與其如出一手。是經當亦子椿所作也。”1989年《書法》第二期載王恩禮、賴非撰 《鐵山(石頌)的初步考察與研究》認為,此刻與鄒城鐵山摩崖經刻如出一人之手, 字徑、書體、風格極為一致,由此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