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祖姆托是“建築界諾貝爾獎”——普里茨克獎的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得·祖姆托
- 出生地:瑞士巴塞爾
- 職業:建築師
- 主要成就:普里茨克獎的獲得者
定義,感官大師,運動生涯,生涯數據,
定義
彼得·祖姆托是“建築界諾貝爾獎”——普里茨克獎的獲得者,他的作品數量少,且大部分規模小,卻給人以特殊的感官享受。
祖姆托的建築哲學是:建築之美來自實用,他對設計理念的執著堅定、不追逐潮流的精神,獲得了業界與客戶的尊敬。
感官大師
德國西部的布魯德·克勞斯小禮拜堂是祖姆托的代表作之一。這座建築立於一座平緩小丘上,周圍田野環繞。
禮拜堂外形如同一個方盒子,有一個三角形的門,裡面空間不大,僅適合容納一兩人。內部牆體內傾,向頂端匯聚,如同一頂圓錐形帳篷。牆上沒有窗,開著許多洞,讓光線投入。
禮拜堂頂端是一個淚滴形的洞。光線透過洞,投射到地面。地面由鉛澆注,有一個淺淺的小坑,可能原應是聖壇所在之處,裡面積著雨水或雪水。
黑色牆體如波浪一般起伏,那是112棵杉樹留下的痕跡。這些杉樹來自當地,建造禮拜堂時,祖姆托讓施工人員先把它們搭建起來,外面用混凝土封閉,接著用火將杉樹慢慢燒毀,在混凝土上留下印記。
祖姆托的作品規模不大,卻讓人產生親近感。在這座小禮拜堂以及奧地利布雷根茨美術館,參觀者們說,除了視覺感受,還感受到這些建築的聲音、氣味、光線變化等。
祖姆托說,他想讓參觀者體會一種“優美的寧靜”。
在瑞士薩姆維特一座山坡上,矗立著祖姆托設計的另一座小禮拜堂。走進內部,木質地板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我有意這樣設計,”祖姆托說,“我使地板稍微翹曲,發出嘎吱聲。你不容易察覺這種聲音。我想你可以稱之為浪漫。所有音樂需要某種空間,這種空間需要經過設計。這就是建築師的工作。我經常想:‘博物館需要有什麼樣的聲音?小禮拜堂呢?你的浴室呢?’”
與同時代一些著名設計師相比,祖姆托厭惡拋頭露面。1979年,他在瑞士小鎮哈爾登施泰因成立工作室,他的設計團隊僅十餘人,沒有設立與媒體打交道的專門人員。因為人員少,工作室承接的項目不多,大多規模不大,一個項目通常需要多年精雕細琢,連使用什麼樣的門把手這樣的細節都常由祖姆托本人親自決定。
祖姆托的作品外表也往往樸實無華,並不醒目。2009年,祖姆托獲得普里茨克獎,此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譽。普里茨克獎評審會說,祖姆托的作品“樸實與力量並存。一些人認為,他設計的建築不引人注目,但它們有力地彰顯了存在,觸動了我們的多種感覺,不僅是視覺,還有觸覺、聽覺、嗅覺”。
運動生涯
祖姆托1943年生於瑞士巴塞爾,父親是家具匠。他在瑞士一所學校學習實用藝術。
然後,他進入美國紐約普特拉學院學習工業設計,但沒有得到學位。祖姆托對此似乎毫不在意,甚至引以為榮。他喜歡抱怨時下的年輕設計師過於依賴電腦、“不懂得建築如何建造起來”、“喪失對比例的感覺”。
祖姆托的父親教導他,要做到精確、不妥協,秘訣在於親自動手。祖姆托的工作室以模型精緻聞名。這些模型使用蠟、鉛、鋁、黏土為原材料,他們有時甚至製作全比例模型,以便客戶能走入模型,親身體驗,這也讓祖姆托得以檢驗設計方案數月乃至數年後是否仍令他滿意。
“我們需要要求大學訓練出木匠和皮匠。而如今所有建築師都想成為哲學家或藝術家,”祖姆托說。
在瑞士考察傳統建築和古代經濟體系的經歷奠定了祖姆托的設計理念。“我想了解它們為什麼是這種樣子,為什麼漂亮、給人以美感,”他說,“作為一名建築師,我發現,那與突破建築學現代主義有關。在現代主義下,所有東西必須是新的,不應該有歷史。鮑豪斯似乎在這方面局限性很強,這次考察幫助我克服了那種局限。”
祖姆托獲得普里茨克獎後,一些媒體稱他為“預言家”,因為正值摩天大樓、奢華建築在全球紛紛停工。
就祖姆托看來,自己獲獎反映了建築界“一種新方向,即返璞歸真;(反映了)傳統意義上的建築學,即做東西”。“我認為,這種意識正在回歸,”他說。
祖姆托“是一名受世界同行敬仰的建築大師。對設計,他專注、不妥協、異常堅定……不追逐潮流”;“他僅承接非常感興趣的項目,並且,從承接那一刻起,就全身心投入,監督項目完成,不放過一絲細節。”
很多在工作中與祖姆托有過接觸的人,都對他的執著、堅持和追求完美印象深刻。
奧地利布雷根茨美術館館長魯道夫?薩格梅斯特爾回憶道,祖姆托拒絕應客戶要求在美術館臨湖一面開大窗,拒絕在頂層加入飯館。承包商一再堅稱,混凝土不可能達到祖姆托的要求,他卻寸步不讓。“一些人質疑玻璃外牆的設計,認為水磨石地面會開裂。但彼得有信心,因為他親自試驗過每一樣東西,”薩格梅斯特爾說。
如今,美術館成為當地人的驕傲,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專程到布雷根茨參觀這座建築。
建造瓦爾斯溫泉旅館時,祖姆托說自己遇到頗大阻力:“瓦爾斯的人說,這座建築脫離大眾,建造計畫不會成功。原先旅館的經理甚至因此辭職。當地村莊僱傭的行銷專家認為,我們注定失敗。”旅館建成後,成為祖姆托最受推崇的作品。
儘管執著於自己的設計理念,這不意味著祖姆托不願與客戶交流。事實上,他對這種交流也追求盡善盡美。
“通常講,設計師是在提供一種服務,”祖姆托說,“客戶提出要求,他們照做。這不是我的做法。我喜歡與客戶共同討論建築的用途。這一過程使雙方都變得更加聰明。”
“他傾聽你的想法,巧妙地提出問題,提很多問題,”薩格梅斯特爾說,“他想了解周邊環境,想知道客戶是否有時間、是否願意等待,直到探尋過程結束。客戶對這種東西不感興趣。他們想要的是時間表,是在購買某種產品。他們無法從彼得那裡得到這些。他不喜歡這樣的客戶。”
承接布魯德?克勞斯小禮拜堂後,祖姆托花費數年時間設計,採用一種建造方法,以便當地村民能夠親自動手實施。他甚至放棄了設計費,原因是這個項目令他感到有趣。村民們說,與祖姆托一起工作是獨特體驗“是一生中難得的機會”。
祖姆托作品不多,但幾乎每件都堪稱典範,這是建築師們夢寐以求的境界,但其職業生涯也有遺憾:他原先打算在納粹德國時期蓋世太保總部舊址建造一座博物館,但一直未能如願。
生涯數據
他花費超過10年時間,參加比賽,獲取冠軍。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和大屠殺紀念館建成後,建造蓋世太保博物館的政治意願在德國減弱。柏林政府2004年宣布放棄這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