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性

彼岸性是德國康德用語。與“此岸性”相對。自在之物處於人所認識的現象界的彼岸,是人所不能認識的。詳見“此岸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岸性
  • 提出者:康德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認為事物的本體和現象之間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人只能認識處於鴻溝此岸的事物的現象,叫做知識的此岸性,而不能認識處於鴻溝彼岸的事物的本體,叫做知識的彼岸性。
康德承認事物本質的存在,但他把事物的本質和現象割裂開來,從根本上否認人類認識客觀事物本質的可能性,從而陷入唯心主義不可知論的泥潭中。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本質與現象的統一,離開現象的本質和離開本質的現象都是不存在的。人類通過實踐是可以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這不僅被人類的實踐活動和認識發展史所證明,同時也是各門科學的基本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