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人心理的100個觀念

《影響中國人心理的100個觀念》內容簡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中國的傳統文化衍生了無數人生智慧。凝結著人與自然、社會因果的定位取捨,以及對於自身價值的深邃探求,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在社會中更好地立足。人是觀念動物,我們很難躲得開這些從古到今影響一代代人的行為準則。讀懂了這些觀念並善加利用,你離成功人生就更近一步了。

基本介紹

  • 書名:影響中國人心理的100個觀念
  • 作者:李亞暉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頁數:257頁
  • 開本:16
  • 品牌:青島出版社
  • 外文名:100 Concepts of Chinese Culture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520194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影響中國人心理的100個觀念》由青島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有關修身的二十個觀念
三十而立——三十歲,要有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面子問題——致命的“虛榮”
識時務者為俊傑——能屈能伸的“烏龜處世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用別人的智慧豐富自己
言必信,行必果——成功的兩大“法寶”是誠信和執行
名正言順而後事成——要想把事情做成,一定要師出有名
滿招損,謙受益——處處占便宜的“謙謙君子”
窮則變,變則通——史上最強生存法則
難得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智慧
好好先生——“和稀泥”的藝術
君子慎獨——小心謹慎,做自己的“監視器”
古已有之——學習“老祖宗”的經驗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忍一時風平浪靜——忍字頭上一把刀
知足常樂——古人的快樂心理學
三十六計走為上——失敗並不可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位思考才能贏得人心
三思而後行——事情落實前要做好思想的“功課”
人生七十古來稀——傾聽老人的智慧
忠言逆耳利於行——別人的忠告是一劑“良藥”
第二章有關家庭的二十個觀念
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是事業的基礎
百善孝為先——父母的恩情深似海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既是香火繼後,也是養兒防老
男尊女卑——壓在女人頭上的一座大山
門當戶對——讓你的婚姻獲益良多
中秋月團圓——再忙也要和家人團聚
多子多福——多生不如優生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在兒女婚姻中的“崇高”地位
嚴父慈母——黑臉、白臉教育法
血濃於水——親情大過天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棒打鴛鴦罪孽深
棍棒出孝子——讓人汗顏的“暴力家教”
親兄弟,明算賬——別讓金錢傷了手足之情
天倫之樂——最“中式”的幸福
夫妻沒有隔夜仇——伴侶之間的相處之道
妻妾成群——從前是小妾,現在是“小三”
舐犢情深——別讓關心變成溺愛
報親恩——要有報得三春暉的“寸草心”
虎父無犬子——良莠不齊的富二代
光宗耀祖——為了家族努力奮鬥
第三章有關處世的二十個觀念
來而不往非禮也——學會回敬你的對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古人的人際關係學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吃飽了不餓,再談理想
打狗看主人——不要惹那些有來頭的傢伙
仁者愛人——四海之內皆兄弟,多個朋友多條路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知識改變命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多嘴雜,要有自己的主見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尊師重道
無規矩不成方圓——按規矩辦事
肥水不落外人田——扶植“自己人”
得饒人處且饒人——沒有永遠的敵人,別把事情做絕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變色龍”不受傷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看開的智慧
水至清則無魚——不要過於精明
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為進的智慧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有些事比吃飯更重要
柳暗花明又一村——轉機無處不在
求人不如求己——最靠得住的永遠是自己
……
第四章有關金錢的二十個觀念
第五章有關養心的二十個觀念

序言

從人文始祖黃帝點燃文明火種開始,一直到現在,中華民族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了五千年之久。
在人類歷史上,很少有哪個民族能夠像中華民族這般經歷了數千年的傳承,依舊未曾斷絕。
那么,支撐中華民族數千年屹立不倒的究竟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就是我們的文化。
從堯舜禪讓到春秋戰國的學術爭鳴,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宋明理學的昌盛,中華民族大體決定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準則。這一準則經過清朝近三百年的“以孝治國”方略不斷強化後日益完備。只要炎黃子孫、孔孟傳人有相同的文化認同,我們的民族就會一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觀念,是中國傳統社會和傳統文化的生成物。幾千年來,這些觀念潛移默化於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中,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處世態度。
在中國文化中,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這種“道”而形成的“德”。比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思想,其要點在於“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是一種與人為善的德性。
在名、利面前,古人讚美“君子無所爭”的風度和“退後一步自寬平”的技巧。“孔融讓梨”的典故之所以流傳千古,表明了“禮讓”是中國人歷來推崇的處世美德。
中國人把“和為貴”作為待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與人為善,避免衝突,極力追求人際關係的和諧。“井水不犯河水”是為了“和”;“和稀泥”,保持表面上的和諧一致又是一種“和”;“忍一時風平浪靜”也是為了“和”。
有人說,中華民族是最能隱忍的民族。以“忍”為主題的觀念也廣為人們所奉行:“小不忍則亂大謀”、“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都說明遇事忍耐就能化弭衝突的道理。
但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觀念”,又往往互相矛盾,讓人無所適從。比方說,老祖宗諄諄教導我們;一個人應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同時又會告誡我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方面說“見義勇為”,一方面又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懂得“只爭朝夕”的道理卻又主張“慢慢來”。
如何選擇呢?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同時,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有些中國文化觀念由於被自身扭曲和病態化,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批判。這裡有社會本身不健康發展所導致的原因,也有資訊的開放帶來的東西方文化強烈對比的原因。 舉例來說,中國的家庭觀念是終身制的,這種講法或許有歧義,難道說老外的家庭還是階段式的嗎?當然不是,這是特指中國人的一種家庭責任感。打個比方,我們這一代人,注定要讓父母從零歲管到老,父母養育孩子,孩子反哺父母,並由此衍生了“父母在,不遠遊”的倫理觀念。
而美國式的親職教育是,在十八歲以後子女必須獨立生活。如果你三十歲了還和父母同住,不僅會被周圍人看不起,甚至自己也會覺得很自卑。如果我們十八歲能夠做到完全不依賴父母獨立生活,那我們一定會被認為是一種極品般存在。
婚姻在中國似乎是終身制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離婚也會受到很多婚姻之外的阻礙,由此產生的觀念是“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這是因為在中國儒家傳統中,最高的價值是世俗倫理,而世俗倫理的基石就在婚姻家庭中,進而擴散到一鄉一城、一邦一國。廟宇總歸不是活物,拆了還能再蓋,菩薩原本就是寬容慈愛、善解人意、普度眾生的,並不會因此怪罪下來;但假如毀掉別人的婚姻,拆散兩個相愛的人,那就意味著,你親手毀了一個家庭上下三代人的幸福,再加上兩人結婚之後可以繁衍後代,帶來更多希望和生命的延續,因此這種行為所造成的痛苦和過失是無法彌補的。
當然,從法律上來講,結了婚可以離婚,離了婚也可以再結婚,不結婚也可以有孩子,有了孩子也可以離婚。然而,在中國世俗觀念下,結婚就是一場走到底的路,施加壓力的來自於牽涉這場婚姻的所有人。
雖然開放的社交和資訊網路帶給了我們不同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但是,這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固有觀念,無論時代巨輪如何轉動,仍舊有著歷久彌新的存在價值。讀懂了這些觀念並善加利用,你離成功人生就更進一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