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特別是電影藝術綜合吸收了各門藝術的長處和特點,大大豐富了自己的藝術表現力。這種綜合性,使得影視藝術成為一種集體創作的藝術,將編、導、演、攝、美、錄、音、道、服、化等多個職能部門集合在一起,在導演的總體構思和製片人的巨觀策劃下來共同完成攝製任務。
電影藝術的綜合性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其一,它是各門藝術的綜合;其二,它是科學與藝術的綜合;其三,它是美學層次上的綜合。
藝術特點
影視文化是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的產物,也是人類文化高度融合的產物。與傳統文化相比,影視文化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藝術載體的變革
即藝術表達的技術化與媒介化。我們知道,傳統文化主要是藉助於人本身或某種物質形式來完成創作過程,技術含量不高,如舞蹈藉助於人體,音樂藉助于樂器,繪畫藉助於畫布與畫筆,文學藉助於語言等等,因此傳統文化的個性化特點較為突出,它往往是個人的獨一無二的創作。
影像文化是高科技武裝起來的文化載體,技術不僅改變了文化的生產流通方式,也改變了文化的構成規則和審美規範。比如電影,它本身就是科學實驗和科學幻想的產物,從感光膠片的發明到攝影機的改進,從放映設備的更新到剪輯技術的提高,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藝術上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技術的推動,一方面電影要依賴膠片、攝影機、放映機等物質媒介,另一方面,這些物質媒介本身所顯示的技術力量又反過來大大改變和豐富了電影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段。例如《
星球大戰》、《
侏羅紀公園》、《
臥虎藏龍》、《鐵達尼號》等影片,都是藉助於
電腦動畫、數字模擬等高新技術,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視覺奇觀,無論是冰海沉船還是恐龍復活,是水面上的行走還是竹梢上的打鬥,它首先讓人們驚嘆於它的形式,然後透過這些眼花繚亂的形式,去感知它的思想,領悟它的內涵。
可以說,傳統的敘事方式一旦與高新技術相結合,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如果說傳統藝術重內容,影像藝術則更重形式,形式的花樣翻新不斷地推動著藝術的進步,這也是影像藝術之所以充滿活力的原因所在。與電影相比,電視、電腦網路對技術的依賴更加突出,從有線電波到通信衛星,從多媒體到資料庫,“無數新的技術發明正在被轉化為文化的生產、流通和接受方式,這就意味著社會大眾面對的是一個由各種媒介所傳遞的符號文化。於是,面對文化也就是面對媒介,身處文化之中就是身處媒介之中,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面對媒介化的符號。”
傳播網路和傳播流量的國際化和增量速度不停地移動地球的邊界,這不僅實現了傳播對人類社會的全面滲透,而且還實現了文化信息的互動與共存,其結果是“導致了藝術的民主化,改變了大眾和藝術的關係,使最保守的關係變成了最進步的關係。”
可以說從來沒有一種文化像影像文化那樣有那么巨大的力量,作為一種全新文化形態,它不僅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節奏和秩序,而且也打開了人類的視野,促動了人類精神的更新,並大大豐富了人類認識生活和表達生活的方式和手段,使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地拓展。同時,它利用高新技術和商業原則將文化變成人類日常生活的一種儀式和景觀,使人類幾千年、數百年來的傳統審美方式受到了挑戰。正如美國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庫利所言:“如果我們不能感知現代傳播領域旨在為我們建立新世界這一富於創造性的革命方式,我們就根本不能理解現代。”
藝術形式的變化
影視作品《英雄》
即藝術元素的多元化和藝術形象的視覺化。傳統藝術大都具有單一的性質,或訴諸於人們的視覺,或訴諸於人們的聽覺,或是靜態的空間藝術,或是動態的時間藝術,這是藝術形式逐漸分化的結果。如繪畫、音樂、建築、雕塑、舞蹈、戲劇、文學等,它們各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元素和藝術手段,並形成了各自獨有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貌。
影像藝術則是綜合了多種藝術元素,並把它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種藝術元素最豐富,時空結構最複雜,表現手段最多樣的藝術形式。影像藝術是以圖像和聲音為媒介,在運動的時間和空間裡傳達信息,創造形象,它不像時間藝術(如文學與音樂)需要讀者或聽眾藉助於文字和聲音,在時間的運行中去想像和意會空間的形象,也不象空間藝術(如繪畫和雕塑)僅僅展現出事物的空間形態,讓觀眾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上從凝固的空間形象感受世界的奧秘。作為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它“克服了文學的有意而無色、無畫的缺陷、克服了繪畫的有形而無聲的缺陷、克服了音樂的有聲而無形的缺陷、克服了舞蹈的舞台的單一的缺陷,把圖像、顏色、聲音、文字等因素迭加起來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形式,把文學的意義豐富性、繪畫的圖像直觀性、音樂的曲調含蓄性、舞蹈的動作傳神性等特點合成一體,創造出了以往任何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新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效果。”
影像藝術通過流動的畫面和直觀的形象,聲像俱佳、形神兼備地完成其藝術創造,這種視聽結合、時空並存的特點使它能夠更精確、更逼真、更生動地表現各種複雜的內容和精彩的故事,同時也能夠全方位的刺激觀眾的審美感官,使其產生多方面的美感享受。所以有人說影視是“看見的藝術”,是“活的現代藝術”,是現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第一藝術”。總之,作為一種視覺文化,一方面它克服文字交流和其他藝術語彙交流的種種局限與不足,適應了人類最原始的思維形式,另一方面,它依靠其直接的感性的因素,可以賦予任何抽象概念以具像的形態,這就使它超越其他藝術形式一躍而成為傳播人類文化最直觀、最形象、最便捷、最迅速的工具。
培養目標
為各類電視台、電視製作公司、企事業單位的電視製作部門培養電視業方面的複合型、多功能人才。
重點是培養藝術技術結合、具有較強策劃與製作能力的電視節目編導人才。
就業方向
在各種影視製作部門單位工作。 廣播電視、影視製作單位和電子媒體製作單位,從事影視製作、音響工程、錄音、電子媒體製作、特技處理、影視設備套用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
影視剪輯技術、影視聲音、攝影構圖、數字製作技術導演藝術、音樂作品欣賞、美術作品欣賞、中外電影史等。
技能要求
該專業要求學生學習數理化、藝術基礎、電子工程基礎、計算機技術、影視藝術和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
在專業階段對學生分別以錄音、圖象編輯、計算機動畫等專業方向進行系統的訓練和培養,使學生既懂得藝術,有紮實的藝術和技術基礎,又掌握現代影視製作的高新技術,並有某一方面專項特長,能夠結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開設學校
發展意義
和傳統藝術不同,影像藝術具有
與生俱來的商業屬性,它從誕生之日起就格外重視產品的商業價值和娛樂功能。因此,影像文化生產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以規模宏大的企業的面目出現,並且按照市場的規律和商業的要求形成了一整套投資、製作、發行體系,這種自始至終受經濟制約、靠市場檢驗的特點是它與傳統藝術最根本的區別。傳統藝術如詩歌、繪畫、雕塑等,創作者可以完全不考慮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僅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創作,藝術家在不被世人理解和接受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獨立的創作個性。
影像藝術則不同,集體化創作和高額投資必須追求高效率和高回報,所以,沒有一定數量觀眾的參與它就無法生存。正因為如此,影像藝術比任何藝術都更加重視市場的供求和運轉問題,也更加注意自身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與公共心態、公共價值觀念的趨同性問題。由於市場的動向和大眾的好惡決定著影像文化的生存,創作者必須密切注意市場的需求和觀眾審美趣味的變化,這就使得藝術創作不再是孤芳自賞的個人行為,藝術走出了“
象牙塔”,走進了生活,走向了市場,變成了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娛樂文化。
當藝術與利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時,一方面可以激勵創作者用藝術的高水準來獲得商業的高回報,另一方面又可能會刺激投機商以賺錢為目的踐踏藝術,這種對立統一關係既是它的優勢又是它的劣勢。然而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優勢畢竟還是大於劣勢。因為從藝術的優勝劣汰規律來看,藝術的質量決定藝術的價值,不以質量求生存必然會在市場競爭中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