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聲音

影視聲音,是影視藝術中除圖像以外的另一個基本元素,使影視藝術成為較完整的接近人的現實感覺的聲像藝術、視聽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影視聲音
  • 所屬學科影視藝術
  • 聲音的特性:音調、音量、音長、音色和速度
它使影視藝術成為較完整的接近人的現實感覺的聲像藝術、視聽藝術。聲音的本性 聲音的特性有音調、音量、音長、音色和速度。聲波以固定的周期傳播,一秒鐘傳播的周期數稱聲波的頻率。頻率以赫茲為計量單位。
人的聲音頻率範圍在男低音200赫茲到女高音3 000赫茲之間。
例如中國影片《霸王別姬》中小石頭、豆子、小樓、蝶衣、菊仙的音調都有明顯的差別。了解角色的音調對選擇錄音話筒和錄音機的型號也很重要。聲波振幅的不同產生不同的音量。當振幅增大時,聲音變得響起來,音量也就提高了。音量以分貝為計量單位。不同距離、不同的人在不同環境和不同心情下的音量是不一樣的。在一般影視作品中,人物興奮時音量高、平靜時音量正常、消沉時音量低。但也有例外。
V.I.普多夫金的《逃兵》就在工人的遊行示威遭到重創時,音樂依然以一種昂揚向上的音量演奏。聲音的柔和性、清晰性、共鳴性和豐滿性等特性決定音色的好壞。
音色主要由其諧音的多少和各諧音的相對強度決定。鋼琴和風琴用相同的音量彈奏同一個調子,人們能夠輕易地區分開來,原因就在於二者音色不同。一個聲音持續的時間為音長。它可以分成三段:開始階段、持續階段和衰減階段。語音音長與語種和人物性格有關。在攜帶方言腔調的漢語國語中,西南國語音長比上海國語的音長要長。在電視節目,特別是搞笑的娛樂節目中,運用不同音長的國語,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性格方面,急性子的人語音短促,慢性子則語音稍長。聲音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40米。聲速較慢給影視製作造成一定影響,會產生聽覺的誤差問題。如當用兩個話筒錄音時,可能使錄下的聲音不一致。不過,聲速慢在一些地方也有妙用,如造成空間感。聲音的組成 影視藝術中的聲音包括三大類:人聲、音樂和音響。
從功能看,三者並非界限分明。例如,一聲喊叫或民眾的鼎沸聲既是人聲,也是環境音響;用小提琴高音區發出的聲音來表示鳥的尖叫聲,是音樂,又是模擬自然音響。從一部完整的作品來看,各種聲音共同協作,完成作品的總體聲音效果。人聲指人交流信息、表達思想和抒發感情時所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如言語、歌唱、感嘆、笑啼等。它的表現形式有對白、獨白、旁白三種,後兩種合起來稱畫外音。
人聲除具有交代、推動劇情和表達邏輯思維的功能外,還因其音調、音色、力度、節奏等因素而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可以表現情緒、性格、氣質等心理內容。音樂指從純音樂形式轉化而來的,專為影視作品創作、編配的音樂。影視音樂與一般音樂藝術有共同的特性,又有自身的獨立個性。它的功能形態、表現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音響是作品中除人聲和音樂之外所有聲音的統稱。音響根據其不同來源,可以分為人或動物行動發出的動作音響、自然界風雨雷電等現象發出的自然音響、民眾演員發出的背景音響、機械設備發出的機械音響、槍炮音響、人為製造非現實的特殊音響等種類。音響可以產生現場感與真實感、時間感與時代感、空間感與方位感、運動感與速度感、情緒感與氣氛感、隱喻感與象徵感。
聲音與畫面的關係 
聲音剛進入電影時,無論在創作實踐中還是在理論認識上,地位都是低微的。“視覺主體論”在此後很長時間內依然占據著主導位置,電影在認識的誤區里繼續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感光傳播媒介系統的形成和改進,使人們改變了認識電影的角度,不再認為電影是視覺畫面加上聲音,而認為電影藝術是視覺與聽覺效果的同時呈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本體論的觀點也變化了,認識到無聲電影的最獨特貢獻來自攝影機,有聲電影使用的工具是攝影機和錄音機,電影被重新命名為視聽結合的綜合藝術。聲音與畫面的結合以聲像的物理規定性和人的視聽感知為依據。光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聲波速度每秒340米,人的視覺神經的傳遞速度是每秒1 200~1 400米,聽覺神經為800~1 200米。這4個速度的差別構成複雜而豐富的視聽關係。人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功能也不一樣。
人眼視網膜感受光波,有一定視野(通常為水平角24°),瞳孔可以調節光通量,兩眼視差可以判斷物體的距離和大小,並可以辨別顏色。人耳的耳鼓接受全方位的聲波,沒有角度限制,但兩耳在接受聲波時有相位差,所以人的聽覺是連續的,而且可以分辨聲源的方位、距離和運動方向,但不及視覺精確。這些功能特性也是影視藝術在安排聲畫關係時需要注意的。聲音與畫面的組合有現場式和非現場式。現場式指聲音與畫面在實際場景中於同一時間發生。它又分兩種情況:一種如正反打鏡頭,聲音與畫面同時在一個空間出現,稱音畫合一;另一種是音畫分立,即聲源在畫面外,但聲音被畫內的角色或觀眾聽見。非現場式指配合畫面的聲音來自畫面環境以外的某個空間或時間。它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音畫對列,即配合畫面的聲音來自作品內人物以前的聽覺記憶。
如中國影片《沙鷗》中沙鷗在男友死後到圓明園,畫面上響起男友的畫外音“能燒的都燒了,就剩下這些石頭了”。一種是音畫對位,指畫面中的聲音選自作品之外。解說和多數音樂都是這樣加在畫面上的。
聲音作用
聲音作為一種媒介,提供信息是它的普遍作用。在影視中,聲音,特別是對白,傳遞了大量信息。所以對白在劇本寫作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解說的信息量也很大。在電視節目,尤其是新聞中,解說的作用往往比畫面更重要,不聽聲音觀眾有時會不知所云;但不看畫面,卻能得到清楚的理解。音響也能傳遞信息。例如群鳥突然起飛,說明附近有人出現。音樂也有信息功能。偵探片中不祥的音樂預示危險即將來臨,言情電視劇抒情音樂表示初戀將轉化為熱戀。聲音能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在電影院中,由於聲音的立體效果更好,它對觀眾施加的影響就更大。
一般地,觀眾都把視線集中在說話者身上。但如果此時左邊傳來開門的聲音,觀眾就會調整視角。懸念大師A.希區柯克常利用聲音將觀眾的思路引到危險的物體和時刻上去。增強真實感,構建幻想空間。對白的透視感因創造了空間感覺而使人覺得真實,畫外音或權威或親切的語調也讓人願意相信其中的事實,以噪音出現的效果音響和人們聽不清的背景音響則讓人毫不懷疑那就是現實本身。
音樂能創造幻想的情感空間。特殊音響是創造幻想空間的主要手段。《侏羅紀公園》中恐龍的呼吸聲和腳步聲告訴觀眾危險正在升級。特殊的對白亦可增加幻想。
中國觀眾喜愛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聲音,但從不誤認那是真的。創造作品基調和情感。音樂最容易製造影視的基調和情感。音樂史上的作品可以表達人類的任何情感:愛、恨、喜、憂、哀、樂、懼。主題音樂能設定舒適、親切的基調,當它與流行創作結合時尤其如此。
片頭音樂也能為整個作品提供一個基調。在電視連續劇的開頭如果使用慢節奏、柔和的音樂,其基調大多浪漫色彩較濃;如果用了小調鍵演奏的音樂,那差不多就是述說悲傷。效果音響以及對白中的聲音元素、畫外音也能創造情感。山谷里,溪水潺潺、小鳥啁啁……這裡的寧靜是哪一位觀眾都不忍前去打擾的。影片中突然出現一場聲音空白,亦能創造危險、絕望等情感。聲音還能產生韻律感。音樂可以建立節奏。
它用長樂句和單位時間內有限數量的音符建立慢節奏,用短樂句和大量音符造成快節奏。
黑澤明的影片《七武士》每當觀眾的疲倦時刻接近時就用快節奏的鼓樂喚醒觀眾和形成韻律。許多電影通過使音樂的高潮與影片畫面的高潮一致獲得韻律。對白、畫外音和效果音響也能增加韻律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