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文本

簡介

影視文本是 以影視,如影 、電視劇 、圖像作為文學的物質載體。

當代文學出現了文學文本泛化現象,文學作品的物質載體由單一的紙質文本變化發展為紙質文本、圖像(影視)文本、網路文本並列的三足鼎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影視文本
  • 外文名:〖movie and television〗
  • 合稱:直接翻譯電影和電視劇
  • 階段:組織和客群反饋兩個
影視簡介,摘要,關鍵字,框架,

影視簡介

〖movie and television〗英文直接翻譯是電影和電視劇的合稱,而中文中的影視不但包括了電影和電視劇,還有動畫等通過拍攝,繪畫,等手段製作出來的,帶有故事性的影片

摘要

影視框架包含文本的組織和客群反饋兩個階段。影視文本的組織者只是生活符號的建構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定稿人,而符號組織方和客群之間的一種雙向互動過程為我們詮釋了二者之間的信息互動關係。框架理論與電視畫面中的蒙太奇藝術剪輯理論在本質上並無太多的區別,均為構建連續生活符號的標準。文章肯定了客群是影視文本的最終定稿人並指出了框架在第二階段的新特點,為我們研究如何進行文本創作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關鍵字

框架理論 建構 電視畫面 生活符號 影視文本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收看電視節目獲取社會信息早已成為客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不同階層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客群在節目的選擇和內容認識上存在錯位狀態和現象,但同樣從中理解和接受形態各異的電子符號,而作為節目或者影視文本的編劇則是符號製作和傳播的第一人,同時也是畫面意義的框架者,其主要承擔著按照既定的原則和標準對影視文本進行重新再整理的責任,並直接影響客群對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框架

框架(frame)理論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Goffman,1974)在其著作《框架分析》(Frame?搖Analsis)一書中提出。他在該書的導言中清晰地闡釋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關注人們如何建構現實一隅或“意義的一個特定範疇”,而框架建構理論的假設所遵循的原則是“社會現實是人們經過社會行動和互動建構的”。戈夫曼認為:框架是人們了解外在事物的基礎,是人們了解、指認以及界定經驗的根據?搖,人們的日常活動隱含或使用了特定的詮釋框架。因此戈夫曼在肯定了人與人之間作為主體間性接受信息的雙向互動過程的基礎上,同時也強調了框架是人們將社會事實轉換成主觀認識的重要的條件。在影視文本的製作過程中,部分學者用到了框架觀點,加姆桑(Gammson,框架理論最重要的研究者,當代美國學者)認為:框架是人們組織事務的原則,能夠為人們提供事務整體性思考的基礎,針對一系列的符號活動來構建其意義。在這裡,加姆桑的符號觀點中包含了影視文本的生活符號,肯定了社會是一個符號建構、相互傳播過程,而吉特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社會學教授)也對框架理論進行了相應的解釋,他認為:新聞媒介通過對一系列社會事件相關材料的選取來表現對這一系列社會事件的相應的評判。
由於影視畫面文本作為最原始的信息集合,同樣也是一種符號系統,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框架理論在畫面編輯中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影視文本的組織方和客群之間的信息互動過程本身就是主體間性的相互框架,而組織方建構影視文本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客群得到滿足和收穫。
在電視畫面剪輯中,框架理論貫穿於畫面的攝錄(包括電影、電視、MTV等一切形式的視頻記錄)、畫面的剪輯(通過蒙太奇的藝術組接手法和專場特效等進行的視頻再加工)、素材的合成和導出(將剪輯後的連續原始視頻素材合成)的全過程,而在這個過程裡面,組織方只是符號內涵框架過程的一部分。
通過對框架理論的回顧,我們可以發現,任何符號系統的轉換與變化都涉及了框架理論,對於組織方和客群之間定稿人的關係展現與剖析也就是對相應框架的展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