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塵回憶錄

影塵回憶錄

《影塵回憶錄》是近代中國佛教界赫赫有名有“三虛”之稱的三大高僧——虛雲和尚、太虛大師、 倓虛大師之一的倓虛大師的口述自傳,由其弟子大光法師背著大師私下記錄而成。書中記錄了倓虛大師從出生到1948年的傳奇經歷。至於本書的命名,因倓虛大師在末了結束其談話時會引楞嚴經上的話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大師自己亦說:“我所說的話,並沒有什麼記載,只是六根對六塵,在六識上留下這么些影子。所說的,無非是在這些影塵上,作一種往事的回憶。”因此名曰《影塵回憶錄》。計全書共分二十三章,三十萬字。書出版後感人無數,影響深遠,至今仍為人傳誦,是現代最著名的高僧自傳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影塵回憶錄
  • 作者:大光法師
  • 原版名稱:影塵回憶錄
  • ISBN:9787801234858 
  • 類別:宗教讀物
目錄,成書經過,

目錄

天台宗第四十四代倓虛大師傳略
序一
序二
序三
私記緣起
第一章 幼年時代的夢境
第二章 求學時代的暗示
第三章 死而復生的悲劇
第四章 命運蹉跎遇坎坷
第五章 中年以後的處境
第六章 出家的前前後後
第七章 觀宗寺佛學時代
第八章 隨諦老到北京
第九章 觀宗學社二年
第十章 離開觀宗寺以後
第十一章 井陘弘法第一聲
第十二章 營口楞嚴寺創修經過
第十三章 奉天萬壽寺辦學時代
第十四章 哈爾濱極樂寺創修經過
第十五章 長春般若寺創修經過
第十六章 瀋陽般若寺復興經過
第十七章 北京彌勒院辦學時代
第十八章 西安大興善寺辦學經過
第十九章 天津大悲院復興經過
第二十章 青島湛山寺創修經過
第二十一章 十年來的湛山回憶
第二十二章 三十年來的弘法經過
第二十三章 學佛真義重在行

成書經過

時代的浪潮在洶湧不停的賓士著,歷史的發展也隨了時代的不同而演進。人生像一個大的舞台,歷史是一部常的劇本,古今來多少出身不同的人們,在各種變幻不同的時代里,扮著出沒不同的角色,演出歷史不同的劇本。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世法是這樣,出世法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溯自二千九百多年前,釋迦世尊降生於印度迦毗羅衛國,說法五十年,住世八十載,末了開權顯實,演了一幕教化人天的悲喜劇,便示寂入滅了。跟著佛的弟子,把佛的言教結集起來,有了後人所讀的經,也成為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偉跡
漢明帝時,佛法傳入中國,迄今已有近二千年歷史了,中間大德輩出,遞有興廢;歷史上也有著各種不同的記載。近世紀來,科學昌明,佛法式微,南北各地大德,肩荷著如來家業,以堅毅無屈的精神;在各種不同的環境裡,方便權巧;出沒隱現,實行其弘法利生的工作;教化其應度機宜。這些位受佛咐囑的如來使者,論本跡、論度生、亦各自有其不同的因緣。
本書是湛山倓虛大師徇眾請求講述其平生事跡和各種弘法因緣由大光私記成書的,此雖個人傳記,算不得什麼重要歷史;然而傳之將來,或不免為史家所據為寫史的較詳確的文獻參考;最低亦可藉此了解到當時佛教情形的一斑。因此在未閱本書前,先談談記述本書的經過,也算是一個緣起吧!
那是一九四0年我正在當禪和子,到處求師問友,掛搭參訪。同參道友聚在一塊時,每每談起當代大德的弘法事跡來,謂各自有其不可思議的境界!他們像空中的瑞靄慈雲,庇蔭著每一個後起的僧材;像天上的日月星光,照耀著世界上每一個黑暗的角落,令人們擁護著;嚮往著。據說這些位大德,多數是示跡在中國的長江南部;化緣也盛興於南部,縱是示跡在北部的,其應化因緣也隨了自然的趨勢而南移,(這大概是指印老和弘老),如果說示跡在北部;而又久於支撐著北中國和東北邊陲佛法的,那就非倓虛大師莫屬了。自那時起,我以好奇的心理,注意蒐集他老的史料;可是限於口耳傳聞之間,所得有限,其他有關書刊記載所獲無幾。這大概是他老一向只顧事實,不重宣傳的緣故吧!
一九四一年夏,我在北京中國佛教學院讀書,這裡邊有很多是大師的舊學生;而且多數是東北籍的。在和他們的談話里,我又得了些關於他老的軼事。過後五年間,在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裡,我又聽了他老兩次開示;和一卷心經,一部始終心要,這便是我親近他老的開始。
一九四五年夏,離北京南下,在濟南逗留了一個時期。一九四七年春,由濟南到青島,那時正值大師在天津講經並策劃修大悲院,以後又去長春傳戒。我到湛山一年多光景,每與同住師友談起關於大師的經歷,以為他們隨侍日久,必能知道的較多較詳細;然而事實不然,他們也一樣的懵懂,有些事情也只是仿佛依稀的說個大概,詳細情形就不知道了。
一九四八年夏初,大師由長春經平津回青島,主持湛山校務,(當時我會寫‘倓虛大師歸來的前前後後’一文,登覺有情月刊),當時因在長春時,曾受饑荒影響,病體還沒復元,所以暫時休息,沒與學生上課,這時我認為是我蒐集大師事略的一個最好機會了。當時我曾這樣想:過去祖師大德,其事跡經人記述流傳於後世者,史不乏例;如明末見月律師,曾把自己一生經歷,應大眾之請,寫一部一夢漫言,不但其文字膾炙於人口,其砥節礪行實垂範於後世!今大師已是垂秋之年了,於佛法頗多貢獻,著述雖已有刊行於世,而一生經歷尚罕有人知,為利後世計,似已不容緘默。為了這種心理的驅使,到了快到暑假的時候,我乃從中發起,請大師講述其出家前後的經過;和在各地蓋廟、興學、弘法、的各種因緣。當時大師沒允許,他老回答的意思是說:咳!事情過去的過去了,現在的現在,未來的未來,有什麼可說,說也不過是些前塵影事。後來我又拜託本寺方丈善波和尚,主講澍培法師,教授王居士等,重去啟請,經過再三的懇求,總算得到他老的允許了。那時正趕放暑假,每天早飯後講一堂,每次講一個多小時,把他老從小到老的一些經驗閱歷;和各種弘法事跡,以家常敘談口吻一一道出,(但並不知有人為之紀錄。)從五月底講至七月初,講了約一個多月時間。大師講的時候,是想到說到,稱性發揮,不但把故事的題材說得輕鬆動人,且有意義、有次第、有興趣、富於幽默感,故使得每次聽講的人都哄堂大笑。平常跑街辦事不到課堂的人,這時也都跑來聽一個鐘頭的講。幾十年來,他老之所以能方便度生,能接引人,能攝受人,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暑假完了,大師又照常恢復了他的市內弘法工作。原來在青島市內,有一處湛山精舍,是湛山的一個弘法支院,裡面設有青島市佛教會;和佛學研究會,每到禮拜天的下午,向例由湛山寺派人去辦公講演。這裡距湛山約五六里,來回坐馬車,約一個小時。那時我乘去佛教會辦公之便,得侍講筵,來去和大師同乘一車,藉機把書內之事由待補充或年月之待稽考者,一一就便提出詢問;或有時入室請益,均蒙一一答覆。不過有些地方的經過,當初是用大師的名義影響或由大師計畫經由他人負責建設起來的,其詳細情形,連大師自己亦不甚清楚,雖經與各方通訊蒐集,終以時會非常,探訪非易,就只好從略了。
之後我把記稿上的速記符號填起,然後慢慢整理,這使我感到是一件繁重而複雜的工作!因為大師所經過所創辦的事情,大都是同一時期的:例如在奉天萬壽寺辦學時代,就開始修著營口楞嚴寺;修著哈爾濱極樂寺;修著長春般若寺;也修著瀋陽南關般若寺,同時還應各地去講經。事情的穿插,像亂絲般的團籠在一塊,講的時候,固屬要提前想後,說東顧西,可是在整理時,也是最感麻煩的事!如果按當時的事實經過,則茫無頭緒,按年代先後,則又恐顧此失彼,稍一思考抉擇不慎,便模糊過去了。
最初我整理這稿子時,是先用第三者立場寫出來三章,前面還有一篇序言。後來感到有兩種不妥;一是因大師的慧業與事業二者各自有其高標獨特之點,如以凡情妄測,難免深淺失當;二是以歷史觀點寫他人傳記,為顧念其本身事實,勢必揚棄許多不必要的材料;可是這些材料如仍原之於傳記本人之口,則又頗覺寶貴。基此之故,仍以講錄方式,將橫豎複雜之事實,作分門別類之排比,然後按年代之先後,前後錯綜,次第加以敘事說明,這樣寫出來之後,則大師自大師,一切皆屬本來面目。但其中亦有不按年代先後者,如修天津大悲院時,是在修青島湛山寺以後,敘述時,卻把大悲院列在湛山寺之前,這是因大師晚年棲跡湛山,人以‘湛山大師’稱之,故以湛山殿其後。至於文字方面,巧拙如何,不敢自詡。不過為顧及興趣起見,在著筆時,會儘量保持當日大師講述時的輕鬆口吻,多少還帶些文學性,免致讀起來生厭!
從一九四八年冬開始整理出來八章,後來因我在常住里擔任了一點別的事務,就把這事擱下了。一九四九年春,隨大師南訪香江,值華南學佛院創辦,在這裡又藉機把全稿續整完竣。至於本書的命名,因大師在末了結束其談話時會引楞嚴經上的話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大師自己亦說:‘我所說的話,並沒有什麼記載,只是六根對六塵,在六識上留下這么些影子。所說的,無非是在這些影塵上,作一種往事的回憶’,因此名曰影塵回憶錄。計全書共分二十三章,凡三十萬言。並為醒目起見,在清稿時,酌為分章節段,因意命題,大師生平事跡,於焉可見一斑了。
大師原籍河北省寧河縣人,一九一七年,四十三歲,跟淶水縣高明寺印魁老和尚出家,又依 諦閒老法師圓受具戒,繼入觀宗寺佛學研究社專攻天台一宗,深得諦老器重,曾親書嫡傳天台宗第四十四世法統授之。一九二0年,回北方後,即隨了各種不同的因緣,從事辦學、修廟、弘法、等工作,三十年來未曾稍憩。計自一九二一年起,共創建十方弘法大叢林九處,弘法支院十七處,佛學院十三處,在家中學兩處,國小兩處,印經處兩處,談經二百餘會,著述十餘種。曾在門下受業學生一千餘人,培養已能在各地擔任弘法事業者三十餘人,傳法者十四人。計三十年來所有徒弟、徒侄、徒孫、戒弟子、皈依弟子、學生、及各地直接信眾法眷屬等不下十幾萬人!其間接者則又不知凡幾;這是我十幾年來蒐集大師事略所得的綜合縮寫,也就是本書所欲敘述的經過。
竊以天台宗發源於北方,(北齊慧文,元魏慧思),盛弘於南方,(慧思以北人南遊傳智者),入民國後,又從南方盛弘於北方,(大師跟諦老學,回北方後,專弘天台一宗),今大師又從中國的東北邊陲飛錫到海外的嶺南來,期以天台心印與曹溪一脈相輔並宏,亦屬法運攸關。幾十年來他老在北方對佛法的宏傳與建樹,當然不用說大家也會知道的。不過以北人乍到南來,基於雙方的了解不夠,言語捍格,所以初時印象似較淺淡。就在這當兒有人得悉大師的回憶錄未出版,為了對大師有較深的認識,於是竟相索閱,閱後又去和大師接談,這時大師才知道他在幾年前所講的自己的身世已經編錄成書了於是把稿子要來自己閱了兩遍,結果給撕掉了不少。所幸沒給完全燒掉,所剩下來的稿子仍由大光保存,中間幾經師友們敦促出版,都為大師以‘多事’所阻。
最初我為了求得對大師的事跡知道得較詳細較清楚,曾儘量從各方面蒐集,最後幸承大師親口講述,總算得如所願了。(釋大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