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長歆,男,博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建築學院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長歆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中國近現代建築,地域性建築設計與理論
- 職務: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
- 任職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社會兼職,研究方向,學術成果,學術簡介,代表著作,代表論文,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0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1999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2004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1999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2004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0年~1996年 廣東惠陽建築設計院建築師
2005年~2014年 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副教授、建築學系系主任
2013年~2014年 (美)弗吉利亞大學建築學院訪問學者
2014年~2016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2016年至今,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2005年~2014年 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副教授、建築學系系主任
2013年~2014年 (美)弗吉利亞大學建築學院訪問學者
2014年~2016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2016年至今,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社會兼職
一、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策劃與後評估專業委員會理事
二、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常務理事
三、中國建築學會工業遺產學術委員會委員
三、中國建築學會工業遺產學術委員會委員
四、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傳媒學術委員會委員
五、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六、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
二、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常務理事
三、中國建築學會工業遺產學術委員會委員
三、中國建築學會工業遺產學術委員會委員
四、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傳媒學術委員會委員
五、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六、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建築;地域性建築設計與理論;建築遺產保護;歷史環境保護與再生設計;嶺南園林
學術成果
學術簡介
彭長歆博士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以來,他以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為背景,研究中國城市與建築的現代轉型,在建築師、建築教育、建築技術、建築藝術、城市規劃與園林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開拓嶺南近現代建築研究、構建系統化的研究體系等方面取得了十分矚目的成就。2004年他在華南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至2014年他在廣州大學擔任教職和建築系系主任,從2014年開始任教於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現任副院長。他主持或參與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在內的研究課題多項,他撰寫的研究論文廣泛刊登於學術期刊,並在2012年出版專著《現代性·地方性——嶺南城市與建築的近代轉型》和《華南建築80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科大事記(1932-2012)》(與莊少龐合著),2016年合作出版《中國近代建築史》等著作。他在多個專業性學術組織擔任理事或委員,包括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策劃與後評估專業委員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中國建築學會工業建築遺產學術委員會、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傳媒學術委員會等。他還擔任了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是《新建築》雜誌的特約編輯和多個學術期刊的審稿人。他於2012年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頒授捷成漢伉儷獎助金(Desiree and Hans Michael Jebsen Fellowship),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弗吉利亞大學建築學院,研究一群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早期在中國開展建築實踐的美國建築師,以及他們對現代中國建築的影響。他也是一位長期開展研究性建築實踐的建築師,在公共建築設計、既有建築改造、建築遺產保護與利用、歷史環境保護與再生設計等方面成績斐然。
代表著作
1.彭長歆:《現代性·地方性——嶺南城市與建築的近代轉型》,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
2.彭長歆:《嶺南近代著名建築師》,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3.彭長歆、莊少龐:《華南建築八十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科發展大事記(1932-2012)》,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4.合著:《中國近代建築史》(五卷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
4.參編:《辛亥紀念建築》,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2.彭長歆:《嶺南近代著名建築師》,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3.彭長歆、莊少龐:《華南建築八十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科發展大事記(1932-2012)》,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4.合著:《中國近代建築史》(五卷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
4.參編:《辛亥紀念建築》,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代表論文
1. 彭長歆、肖毅強.亞熱帶地域現代主義的探索和實踐——華南建築學人綜述[J].世界建築,2018(5):10-13.
2. 彭長歆.介入都市——基督教青年會在近代中國的建造[J].新建築,2017(6):11-18.
3.彭長歆.中國近代工業設計的先驅[J].建築師,2017(5):59-66.
4.彭長歆.清末廣東黃埔的洋務建設與空間生產[J].新建築,2016(5):44-49.
5. 彭長歆.北京亞斯立堂——W. H. 海耶斯在中國的設計[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97-106.
6. 彭長歆、肖毅強.構建學術話語的歷史:嶺南建築期刊的發展歷程[J].世界建築,2016(1):34-39.
7. 彭長歆.張之洞與清末廣東錢局的創建[J] .建築學報,2015(6):73-77.
8.彭長歆、肖毅強.構建學術話語的歷史:嶺南建築期刊的發展歷程[J].世界建築,2015(1):34-39.
9.彭長歆. 為城市低收入者設計—廣州近代平民住宅建設.建築史,2015,第36輯.:127-137.
10.彭長歆.清末廣雅書院的創建——張之洞的空間策略:選址、布局與園事[J].南方建築,2015(1):67-74.
11.彭長歆、肖毅強、莊少龐.“新三屆”華南建築人與他們的時代——兼論華南工學院建築學科的調適與重構[J] .時代建築,2015(1):15-21.
12.彭長歆.中國近代公園之始——廣州十三行美國花園和英國花園[J].中國園林,2014(5)108-114.
13.彭長歆.“活著的歷史博物館”——殖民地威廉斯堡的保護[J].新建築,2014(3):24-29.
14.彭長歆.清末廣州十三行行商伍氏浩官造園史錄[J].中國園林,2010(5):91-95.
15.彭長歆.中國近代建築教育一個非“鮑扎”個案的形成——勷勤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的現代主義教育與探索[J].建築師,2010,(144):89-96.
16.彭長歆.一個現代中國建築的創建: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建築與城市空間意義[J] .南方建築,2010,(6):52-59.
17.彭長歆.規範化或地方化:中國近代教會建築的適應性策略——以嶺南為中心的考察[J] .南方建築,2010,(2):43-50.
18.彭長歆.地域主義與現實主義:夏昌世的現代建築構想[J].南方建築,2010(1):36-41.
19.彭長歆.紀念與繼承——辛亥時代廣州的紀念物、紀念建築與空間生產[A]//殷力欣、賴德霖、彭長歆等編著辛亥革命紀念建築[M] .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10.
20.彭長歆.20世紀初澳大利亞建築師帕內在廣州[J].新建築,2009(6):68-72.
2. 彭長歆.介入都市——基督教青年會在近代中國的建造[J].新建築,2017(6):11-18.
3.彭長歆.中國近代工業設計的先驅[J].建築師,2017(5):59-66.
4.彭長歆.清末廣東黃埔的洋務建設與空間生產[J].新建築,2016(5):44-49.
5. 彭長歆.北京亞斯立堂——W. H. 海耶斯在中國的設計[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97-106.
6. 彭長歆、肖毅強.構建學術話語的歷史:嶺南建築期刊的發展歷程[J].世界建築,2016(1):34-39.
7. 彭長歆.張之洞與清末廣東錢局的創建[J] .建築學報,2015(6):73-77.
8.彭長歆、肖毅強.構建學術話語的歷史:嶺南建築期刊的發展歷程[J].世界建築,2015(1):34-39.
9.彭長歆. 為城市低收入者設計—廣州近代平民住宅建設.建築史,2015,第36輯.:127-137.
10.彭長歆.清末廣雅書院的創建——張之洞的空間策略:選址、布局與園事[J].南方建築,2015(1):67-74.
11.彭長歆、肖毅強、莊少龐.“新三屆”華南建築人與他們的時代——兼論華南工學院建築學科的調適與重構[J] .時代建築,2015(1):15-21.
12.彭長歆.中國近代公園之始——廣州十三行美國花園和英國花園[J].中國園林,2014(5)108-114.
13.彭長歆.“活著的歷史博物館”——殖民地威廉斯堡的保護[J].新建築,2014(3):24-29.
14.彭長歆.清末廣州十三行行商伍氏浩官造園史錄[J].中國園林,2010(5):91-95.
15.彭長歆.中國近代建築教育一個非“鮑扎”個案的形成——勷勤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的現代主義教育與探索[J].建築師,2010,(144):89-96.
16.彭長歆.一個現代中國建築的創建: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建築與城市空間意義[J] .南方建築,2010,(6):52-59.
17.彭長歆.規範化或地方化:中國近代教會建築的適應性策略——以嶺南為中心的考察[J] .南方建築,2010,(2):43-50.
18.彭長歆.地域主義與現實主義:夏昌世的現代建築構想[J].南方建築,2010(1):36-41.
19.彭長歆.紀念與繼承——辛亥時代廣州的紀念物、紀念建築與空間生產[A]//殷力欣、賴德霖、彭長歆等編著辛亥革命紀念建築[M] .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10.
20.彭長歆.20世紀初澳大利亞建築師帕內在廣州[J].新建築,2009(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