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鈍夫(1900-1968),名昭義,字屯夫,號梨園居士。他幼嗜丹青,畢業於天津新學書院。1920年代初曾受業於金城。山水學"四王",旁參沈(周)、文(征明),上溯兩宋;花卉則師惲南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彭鈍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68
- 畢業院校:天津新學書院
- 代表作品:《十八羅漢渡海拜觀音圖》、《淵明逸趣圖》、《玉墜搖》等
人物生平,代表作品,
人物生平
(1900-1968),名昭義,字鈍夫,生於河南淮陽。號梨園居士。曾就讀於南開區藥王廟國小。著名山水畫家。
他的父親是一位中醫大夫,喜愛書法繪畫。鈍夫幼年時在父親教導下,開始臨習碑帖,攻小楷,背誦古詩文,並練習松竹之畫法。10歲時隨父母定居天津,19歲畢業於天津新學書院。20世紀20年代初曾受業於金城。山水學"四王",旁參沈(周)、文(征明),人物師唐、仇,上溯兩宋;花卉則師惲南田。
他的父親是一位中醫大夫,喜愛書法繪畫。鈍夫幼年時在父親教導下,開始臨習碑帖,攻小楷,背誦古詩文,並練習松竹之畫法。10歲時隨父母定居天津,19歲畢業於天津新學書院。20世紀20年代初曾受業於金城。山水學"四王",旁參沈(周)、文(征明),人物師唐、仇,上溯兩宋;花卉則師惲南田。
鈍夫學畫善於揣摩金城師的用筆用墨之法,回來後對照粉本反覆臨摹。因而同窗視其作品常贊之曰:“有悟性,其實私下裡是刻苦的”。從保存下來的幾幅早期畫作來看,很得金城師的神韻。 1924年南下赴滬,師從馮超然後眼界大開,從而轉益多師。在人物和仕女畫方面用功最深,歷經數年磨礪畫藝大進。鈍夫生前曾回憶說:“我到上海,就是憑著一副“四王”筆意的山水立幅,在海上題襟館參加筆會,受到會長任堇叔的關注,而步入海上畫壇的。現在看來乃得益於金城師授業之功。
”他的白描長卷《十八羅漢渡海拜觀音圖》,氣勢宏大,線條洗鍊。白描人物長卷《淵明逸趣圖》也是彭鈍夫在這個時期最為傾心的力作。1932年彭鈍夫返津,賣畫為生,媒體稱其為“海上名家”。不久便與陳少梅相識,並一見如故,書畫往來,情誼頗深。在“嵩山草堂”鈍夫有緣結識鄭慕康、湯義方等諸多名士,切磋技藝,博採眾長,觀賞臨摹了大量名家真跡,拓寬了眼界。經過在上海的數年的艱苦磨練,畫藝大進,山水人物、仕女、花卉、翎毛無所不工,其畫作展出後引起轟動。上海書畫界人士曾讚譽:“鈍夫先生所繪畫山水立幅,神韻逼似雲林衡山;寫生沒骨折枝娟楚有致,氣味在草衣南沙之間,益大驚服;白描應真象卷畫長几及尺,佛相數十,神態各殊,栩栩如生,其筆墨之妙類李龍眠不禁拍案叫絕。”正當彭鈍夫書畫藝術趨於成熟,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鈍夫先生從上海回到天津,在各南紙局“掛筆單”賣畫謀生。當時《北洋畫報》以“海上名畫家鈍夫彭昭義作品”為題予以報導。津門書畫界人士爭相走訪,求畫者十分踴躍。建國後,60歲的他創作激情依然十分旺盛,他把沉積在內心深處多年的激情,一下子迸發出來。這期間他畫了大量的象徵著欣欣向榮的花鳥畫,並為友人繪製了《倚窗望梅圖》、《蘇小妹觀書圖》、《淵明吟菊圖》等人物畫。
晚年所繪工筆重彩仕女《玉墜搖》高古艷逸甚為絕筆。鈍夫晚年功力越來越深厚,他以石濤筆意所繪的山水中堂潑墨走筆,揮灑自如,線條老辣有大家手筆之神韻。他帶病繪製的高2寸長3.5尺的微型手卷《擬易吉獐猿圖》其工細難度是驚人的。“文革”中,他的畫被視為“四舊”使他內心深處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從此便一病不起,於1968年病逝。
晚年所繪工筆重彩仕女《玉墜搖》高古艷逸甚為絕筆。鈍夫晚年功力越來越深厚,他以石濤筆意所繪的山水中堂潑墨走筆,揮灑自如,線條老辣有大家手筆之神韻。他帶病繪製的高2寸長3.5尺的微型手卷《擬易吉獐猿圖》其工細難度是驚人的。“文革”中,他的畫被視為“四舊”使他內心深處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從此便一病不起,於1968年病逝。
代表作品
白描長卷《十八羅漢渡海拜觀音圖》
白描人物長卷《淵明逸趣圖》
《淵明逸趣圖》是根據《南史·陶淵明傳》繪成,包括採菊、題詩、撫琴、無酒、貫酒、漉酒、扶醉等十三個情節。人物情態刻畫生動傳神,精細入微,或沉思,或肅穆,或微笑,在鬚髮和眉睫之間表現的意態畢具。那流暢洗鍊的衣紋線條和身姿神態,足具瀟灑澹逸的韻味。卷中所繪“五柳先生像”就是陶淵明。陶淵明著《五柳先生傳》對假想人物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況、表述自己的性格志向。五柳先生是一位“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
工筆重彩仕女《玉墜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