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山(紅軍老戰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彭金山,湖南省長沙市人,1911年出生,1929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擔任紅一軍團第二師電話員,參加過著名的突破烏江、搶渡大渡河、四渡赤水等戰鬥。正師職離職休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金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長沙市
  • 職業:紅一軍團第二師電話員
一個晴朗的秋日,在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的省軍區東湖干休所,我們見到了今年已95歲高齡的紅軍老戰士彭金山。  彭老告訴我們,1933年6月,他所在部隊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二師。紅一方面軍長征時,紅二師作為前衛師之一,強渡烏江,智取遵義,飛奪瀘定橋,突破天險臘子口,出色完成了先遣作戰任務。  “我當時是電話員。長征途中當電話員是最苦最累的,每天必須多走10多公里路。人家走80多公里,我們就得走90多公里,收了電話線,還要立馬跟上部隊。”彭金山說,“除了苦累,最要命的是責任重大。首長要求我們隨時隨地都要準備架設電話線,以保證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中央首長的作戰命令暢通無阻地下達部隊。”  我們從彭老的回憶中得知,那時候的電話員,不僅僅是接轉電話,在長征途中,行軍路線隨時都在改變,電話兵必須隨身攜帶電話線,每個人要背10公斤線,負責架設一公里。為了繞開敵人,紅軍走的是崎嶇的山路。電話兵除了背一捆電線外,還要背武器、背包,加起來有好幾十斤重,儘管那時他們都很年輕,但背那么重的東西,還是有點受不了。背電話線背得最辛苦的時候,他們幾乎每走三五米就換一次肩。因此,在艱苦的長征途中,電話兵練就了一副“鐵肩膀”、一雙“飛毛腿”。  對於通訊設備這類機器,他們這些“半路出家”的電話兵大都是“門外漢”,一旦出了問題也不知道出在哪裡。能修機子、被他們稱為“師傅”的都是從國民黨軍隊那邊投誠過來的,喜歡耍點“技術權威”。一旦電話出了毛病要他們修,他們就擺架子,要求享受特殊待遇。彭金山他們也拿這些人沒辦法,只要那些師傅能修好電話機,能滿足的要求都儘量滿足,因為這關係到紅軍的作戰指揮和戰鬥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