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赤

彭曉赤

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曉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介紹,生平經歷,

人物介紹

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留學加拿大回國,長期從事腫瘤的科研和臨床工作,尤其擅長於各種惡性腫瘤的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等。對腫瘤的高科技微創治療包括射頻消融、放射性碘粒子植入、光動力等治療有較豐富的經驗。
現為廣州現代醫院的腫瘤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論壇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

生平經歷

醫學世家堅定醫療信念
從1993年開始,彭主任就投入到了癌症治療的隊伍中,至今已過去了19年。在加拿大求學期間,了解並掌握了腫瘤醫學領域先進的治療技術。雖然留學的日子很艱苦,但是接觸了疾病治療的新理念、新方法,開闊了自身的眼界,後來終於學成歸國,立志為醫療事業奮鬥終身。
彭主任來自醫學世家,在耳濡目染之下進入了醫療行業。彭主任表示,剛開始只為做好醫生的本分,但漸漸的看到許多癌症患者備受病痛的折磨,許多美滿的家庭因親人身患癌症而支離破碎,更看到因為治療效果不理想,讓患者和家屬們受到打擊而陷入絕境,這一幕幕的情景讓他想要幫助他們,也是支撐他研究癌症治療的動力。為此彭主任通過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與癌症方面的專家溝通交流、閱讀書籍、上網瀏覽新的癌症資訊等不斷充實自己,只為了能幫助更多的癌症患者,提升自己的癌症知識。在不斷的鑽研和研究的過程中,彭主任對於治療癌症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並在各級學術刊物及大型學術會議上發表和交流專業論文20多篇。
不斷交流學習,受到國際肯定
多年從事癌症的治療工作,使彭主任對腫瘤的高科技微創治療技術包括射頻消融、放射性碘粒子植入、光動力等有較豐富的經驗。彭主任積極採用微創治療與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新理念,在他的帶領下,廣州現代醫院的專家團隊不斷努力刻苦鑽研,致力於腫瘤前沿治療技術的綜合運用的研究,最終在介入栓塞、放射粒子植入術、生物免疫療法、冷凍法等基礎上形成了“腫瘤微創靶向診療體系”。
他曾多次受邀參與國際癌症的學術討論會議,包括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第七屆國際腫瘤微創治療學術大會、"CSCO-南方"腫瘤生物治療與分子靶向治療論壇、中國腫瘤微創治療之夜等。在第七屆國際腫瘤微創治療學術大會上,彭主任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有關“微創靶向、中西醫結合”的新治療模式。這種療法的特點是將中醫與西醫的優勢相結合,通過微創靶向技術穩、準、狠地定向剷除和殺傷腫瘤,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治療帶給患者的身體傷害。這種治療模式受到了專家的普遍認可,報告結束後引起了現場熱烈的掌聲。
與腫瘤專家進行腫瘤方面的交流溝通,其中包括:菲律賓34人醫生團、抗癌大會的專家們、印尼愛朗卡大學代表團、印尼蘇拉威西代表團、印尼三十多家醫院院長和印尼醫學專家團等。
點滴關懷,帶來信任
彭主任長期從事腫瘤的科研和臨床工作,尤其擅長於各種惡性腫瘤的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對癌症的高科技微創治療,包括光動力、基因靶向治療、癌症納米技術、生物治療等技術都有較豐富的治療經驗,是中國癌症微創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倡導者。並依據自己多年的癌症治療經驗總結出:癌症的初次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細心耐心的對待和治療。同時癌症是一個難治的疾病,單一治療方法很難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好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治療,治療效果會更好。
每日查房是彭主任的例行工作,也是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在查房過程中彭主任總是仔細的詢問患者身體狀況、生活、心理和飲食狀況,這些都是為了更詳細地了解患者方方面面的信息。彭主任說:“對於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一定要觀察得很仔細,任何微小的變化都可能代表著重大的變化,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患者的生命。”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治療對於癌症患者的重要性,其實只占三分,七分是要做好的護理。作為醫生,彭主任一直以來都隨時關心著患者的心理狀況,在患者的生活、飲食上給予全方位的關懷和照顧,這些行為都給予了患者們希望,讓患者們更有信心戰勝癌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