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科

彭志科

彭志科,男,工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振動衝擊噪聲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5年度長江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志科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4年
  • 職業:博士研究生導師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學習經歷,研究方向,科研經歷,科研論文,學術兼職,所獲榮譽,

個人簡介

彭志科,1974年生,男,工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學習經歷

1993.9-1998.6,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獲學士學位;
1998.09-2002.12,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獲碩士學位;
1998.09-2002.12,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獲博士學位。
2012.02 - 現在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
2009.02 - 2012.02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特別研究員
2008.07 - 2009.02 英國Sheffield 大學自動控制系,Research Fellow
2007.10 - 2008.06 英國Loughborough 大學機械電子研究中心,Research Fellow
2005.04 - 2007.09 英國Sheffield 大學自動控制系,Research Fellow
2004.06 - 2005.04 英國Cranfield 大學過程與系統工程系,Research Fellow
2003.03 - 2004.03 香港城市大學工業工程系,Research Associate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機械振動相關的研究,涉及非線性振動理論及方法、振動信號分析、設備故障診斷等多個方面。基於Volterra級數理論,發展推廣了非線性輸出頻率回響函式的概念;利用此概念揭示了非線性效應在多自由度振動系統中的分布規律;進一步提出了多自由振動系統中的局部非線性位置檢測方法;並發展了非線性系統的參數辨識方法;另外,研究了非線性反對稱阻尼對隔振器傳遞性能的影響,為隔振器的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提出並完善了參數化時頻分析方法,克服了連續小波變換、短時傅立葉變換和線調頻小波變換等傳統時頻分析方法在分析頻率隨時間做非線性變化的非平穩信號方面的不足。發展了利用小波變換和Hilbert-Huang變換提取機械設備故障特徵的有效方法;發展了基於非線性振動分析的結構缺陷檢測和損傷程度評估的方法體系;參與開發了水力發電機組的狀態監測及故障診斷系統,套用於我國30多台發電機組,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科研經歷

1)2012.01 - 2015.12,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複雜機電系統非線性動力學頻域辨識方法(200萬人民幣,項目批准編號:11125209)
2)2008.3 - 2011.3, 英國 EPSRC 資助項目:新一代阻尼技術 (35 萬英鎊,英國Sheffield 大學, 項目申請人之一和項目主要承擔人,合作申請人: Dr Z.Q Lang、Prof S.A Billings 和 Prof G.Tomlinson)
3)2010.1 - 2012.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基於Volterra級數理論的多自由度非線性振動系統的頻率回響特性研究 (24萬人民幣,項目批准編號:10902068)
4)2010.01 - 2012.1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50萬人民幣,項目批准編號:NCET-09-0548)
5)2010.01 - 2012.12,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重點項目: 基於非線性振動分析的機械結構裂紋檢測方法研究 (40萬人民幣,項目批准編號:MSV-ZD-2010-01)
6)2010.06 - 2012.06,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計畫(項目批准編號:10PJ1406000)

科研論文

共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檢索60餘篇,所發論文SCI他引1000餘次,H指數為18,其中2篇為ESI(10年期)高被引論文,按Google Scholar檢索,論文他引2000餘次 , SCI單篇最高SCI他引280餘次。

學術兼職

1)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非線性振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3) 國際噪聲與振動學會會員
4) 多個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審稿人:《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 (ASME)》《PIME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oustics and Vib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
5)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和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等出版社的書評通訊專家
6) The 6th IFAC Symposium on Fault Detection, Supervision and Safety of Technical Process (2006, Beijing P. R China) 非線性動力學分會場主席
7)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o-Impact Systems (6-9 January 2010 , Sanya, Hainan Island,P.R. China) 分會場主席
8) 2010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2010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July 18-23, 2010, Barcelona, Spai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 Theory and Applications專題論文評審小組專家

所獲榮譽

2012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提名獎
2011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11 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2. (獲獎項目名稱:機械設備健康維護的若干理論與方法)
2010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計畫
2010年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
2009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6 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5. (獲獎項目名稱:水電機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研究及套用)
2016年當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