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心宇,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院長,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國際包蟲病協會委員、國際肝膽胰協會會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肝臟外科學組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新疆分會副主席、新疆醫學會普外學會副主任委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學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心宇
- 別名:心宇
- 職業:主任醫師,教授
- 畢業院校:英國劍橋大學
- 主要成就: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院長
簡介,主要事跡,
簡介
他是新疆兵團軍墾第二代、文革後的首批大學生,曾赴英國劍橋大學、日本國家腫瘤中心醫院、新加坡管理學院等地留學,三十多年來長期工作在醫療、教育第一線,攻克了困擾牧區民眾的常見高發寄生蟲病——肝包蟲病的復發和殘腔併發症的兩大難題,其研究成果寫入世界衛生組織包蟲病診治指南,並作為國家包蟲病免費救治項目外科治療的首選方式推廣
擅長普外腫瘤、肝膽消化疑難重症的診治,對包蟲病及肝膽腫瘤有較深入的研究。獨創的“肝包蟲外膜內完整摘除術”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充分肯定。
主要事跡
彭心宇同志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28年,為兵團首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兼任國際包蟲病協會委員、WHO包蟲病外科治療中國聯絡員、國際肝膽胰協會會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委員、新疆醫學會普外學會副主任委員、兵團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農墾醫學雜誌主編。所帶領的普通外科學科已成為全疆品牌性學科,部分研究領域達國際領先水平。
肝包蟲病的外科治療方面:提出新的肝包蟲囊壁理論,首創肝包蟲"外膜"內外囊完整切除術解決了術後復發和殘腔併發症的難題,為根治包蟲病探索出新的治療方法;新術式已被寫入新版WHO包蟲病診治指南,並被確定為國家包蟲病免費救治項目外科治療的首選術式,已在西部七個省區推廣;建立了國內首家標準規範化的包蟲資源庫,並已形成覆蓋全疆的包蟲病外科治療示範研究基地與包蟲病研究團隊;相關基礎研究為手術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論基礎,對闡明其致病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在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中已達領先水平。肝癌的外科治療方面:完成各類肝切除術300餘例,肝癌的手術例數居區內醫院首位,療效滿意。對肝癌患者採取綜合治療手段,使肝癌的綜合治療手段進一步完善,病人生存率較前大大延長。所在學科成為全國肝癌個體化治療的合作單位,兵團肝膽外科治療中心。胃癌的外科治療方面:針對區內胃癌手術治療不規範、治療效果不佳的現象,結合國外的先進技術,改進胃癌根治術的手術方式,使胃癌根治術更加規範徹底,進一步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及術後療效。完成胃癌標準根治術300餘例,術後生存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血管外科方面:在全疆率先開展"血管鏡"下下肢深靜脈瓣膜修復成形、交通靜脈結紮術,淺靜脈高位結紮術綜合治療下肢靜脈疾病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使本院下肢倒流性靜脈疾病的治療達到國內先進、區內領先水平。微創外科方面:積極倡導並推廣外科手術的微創化,推動了腹腔鏡技術在墾區的套用與發展。在開展三千餘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基礎上,先後開展了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脾切除術等多項新技術。在本學科快速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婦產科微創、腔內泌尿外科等相關學科的發展。
近年先後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新疆肝包蟲病防治適宜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肝包蟲“外膜”、外囊形成機制的臨床實驗研究》《肝細粒棘球蚴免疫逃逸中TGF-β1的作用及其對術後復發的影響研究》、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級課題7項,省級課題5項,校級課題6項;發表論文50餘篇(SCI收錄1篇),出版專著2部;獲國際包蟲病協會特殊貢獻獎1項,兵團科技進步突出貢獻獎1項,八師石河子市技術創新突出貢獻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在西北七省區及疆內二十餘家醫院推廣多項新技術,培訓專業人員千餘人次;所領導學科成為全國原發性肝癌個體化外科綜合治療協作單位、兵團肝膽外科治療中心、兵團及石河子大學重點學科、外科學及腫瘤學碩士研究生授予點。將兵團普外科的診療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台階,為新疆乃至西北地區的衛生事業及兵團普外學科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