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萵筍

彭州萵筍

彭州萵筍,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彭州萵筍產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北部有龍門山脈阻擋寒冷空氣,南接成都平原西北部,屬於典型的都江堰灌區,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春季氣溫回暖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特點。彭州萵筍長35-40厘米,莖幹筆直、基部無裂口、無明顯纖維木質化狀、呈鮮綠或略帶紫紅;葉色鮮綠,緊裹莖幹,頂端無抽薹;皮薄肉厚,肉色鮮綠、質脆、清香味濃。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彭州萵筍”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州萵筍
  • 產地名稱: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 品質特點:葉色鮮綠,緊裹莖幹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 批准時間:2012年08月0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標誌使用規定,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彭州萵筍長35-40厘米,莖幹筆直、基部無裂口、無明顯纖維木質化狀、呈鮮綠或略帶紫紅;葉色鮮綠,緊裹莖幹,頂端無抽薹;皮薄肉厚,肉色鮮綠、質脆、清香味濃。

營養價值

彭州萵筍乾物質≥6.0%,維生素C≥7.0毫克/100克,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硒、鉀元素。
彭州萵筍彭州萵筍

產地環境

彭州萵筍產區主要為河谷平原地貌,地勢平坦,海拔範圍500米-530米,主產區之一的三界鎮就位於湔江流域下游,馬牧河、小石河之間。產區土壤多為黑色、褐色壤土,成土母質為第四系全新統灰色沖積物,是水稻、蔬菜高產區土壤,pH值6.5-7.0,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物理性狀協調,非常適合萵筍的種植。
彭州萵筍產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北部有龍門山脈阻擋寒冷空氣,南接成都平原西北部,屬於典型的都江堰灌區,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春季氣溫回暖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5.6℃,年極端最高氣溫36.9℃,最低-6.2℃,氣溫年際變幅1.3℃。日平均氣溫最高可達30.1℃,最低-1.7℃,最大日較差為31.8℃。全年無霜期平均276天,平均降水量932.5毫米,全年≥0.1毫米的平均降水日數154天。
彭州萵筍彭州萵筍

歷史淵源

彭州萵筍種植歷史悠久,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既有少量種植,據《彭縣縣誌》(1911-1985)記載,20世紀五十年代末,彭州市開始引種、發展地方蔬菜品種,萵筍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紀70年代,彭州市萵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1986年,彭州市被列為四川省“外銷蔬菜超億斤商品蔬菜基地”。
1988年,彭州市被列為“全國商品蔬菜生產基地”。
20世紀80年代後期,彭州萵筍成為彭州蔬菜的代表之一。
2001年,彭州市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蔬菜高新科技示範項目”實施市。
2001年6月,彭州市被命名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蔬菜)生產示範(市)縣”。
2001年,彭州市三界鎮被命名為“四川省萵筍之鄉”。
2011年底,彭州市三界鎮組織了以萵筍為主的農業技能大賽。
彭州萵筍彭州萵筍

生產情況

2010年,彭州萵筍種植面積就有15萬畝。
2012年,彭州萵筍地理標誌保護面積6667公頃,產量25萬噸,年產值達到4.8億元
彭州萵筍彭州萵筍

產品榮譽

2003年,彭州萵筍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彭州萵筍”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彭州萵筍彭州萵筍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彭州萵筍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彭州市三界鎮、濛陽鎮、九尺鎮、昇平鎮、隆豐鎮、麗春鎮、致和鎮、天彭鎮、軍樂鎮等9個鎮180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3°41′00″-104°10′00″,北緯30°54′00″-31°26′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彭州萵筍種植應選擇無環境污染、地勢平坦、排灌條件良好、表土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力強的土壤。
(2)品種選擇:彭州萵筍種植品種為彭州市傳統萵筍品種青掛絲、竹筒青。彭州萵筍四季均可種植,可具體根據季節選擇適宜的地方特色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
彭州萵筍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 萵筍》(DB510182/T006-2010)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T/T5017-2001)和《無公害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5018-2001)。為了保證彭州萵筍的品質特色,尤其要掌握好以下技術措施和種植採收規範:
①播種:彭州萵筍喜冷涼,不喜高溫,以秋冬春栽培為主,秋萵筍在7月中旬播種,冬萵筍在8月下旬至9月播種,春萵筍在10月下旬播種,每畝需種量75克。
②育苗:彭州萵筍應選擇耐熱性,對光照反映不敏感的中晚熟品種。播種前必須經過低溫處理,方法是用井水或泉水浸泡種子5-6小時,取出晾乾,放在15-18℃下見光催芽,出芽率達到60%後播種。育苗要設高架遮陰,可以用遮陽網覆蓋在育苗棚上,防止高溫和暴雨危害。
③定製、田間管理:秋萵筍苗齡30天左右,冬萵筍苗齡40天左右,有5-6片真葉時定植於露地。定植前施入基肥,每畝施用有機無機蔬菜專用肥200-300公斤,行距40厘米,株距35厘米。彭州萵筍以肥大的花莖部食用,若管理不當,植株花莖容易形成瘦長型或早期抽薹,影響產量和質量。在田間管理上關鍵是蓮座葉形成前適當控制水分進行蹲苗,促進形成強健的根系和繁茂的葉叢,待葉把肥厚,已長出二個葉環,心葉與蓮座葉平齊時,莖部開始膨大,結束蹲苗,及時澆水追肥,由控轉為促。彭州萵筍的根系吸引力弱,葉多蒸發量大,故不耐乾旱,對肥水要求嚴格,追肥宜輕澆勤灌,切忌施用濃肥。一般定植成活後,便可進行追肥,主要是有機肥為主。一般分兩次追肥,每次有機肥使用量在50千克以上,外加硫酸鉀5千克,尿素肥10千克。進入蓮座葉生長期時,莖部開始膨大,應及時追肥,以免莖部開裂,影響商品品質,收穫前30天停止追肥。
④採收:彭州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相平為收穫適期,此時莖部充分膨大,品質脆嫩。如收穫太晚,則花莖伸長,纖維增多,肉質變硬甚至中空,品質降低。
⑤主要病蟲害防治:a、萵筍霜霉病。實行輪作,高畦栽培,防止田間積水,發病初期摘除病葉,每畝用符合無公害藥品進行化學防治,採收前25天停止使用;b、萵筍菌核病。實行輪作,合理施肥水,高畦栽培,及時間苗,培育壯苗,在發病初期,每畝選用40%斯佩斯(菌核)可濕粉劑50克兌水50公斤噴霧,在採收前20天停止使用;c、蚜蟲。田間掛黃板誘殺。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彭州萵筍執行《無公害農產品 萵筍》(DB51/335)標準。

標誌使用規定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彭州萵筍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彭州萵筍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